
人生路上的先后
-----《道德经》启示录之六十六
作者:焦仕启
经文诠释:老子《道德经》下篇--德经。
第66章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66章译文: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居于百川之下,所以才能成为千百河谷的统帅;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成为人民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所以,有道的人虽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而人民并不感到负担沉重;居于人民之前,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厌弃,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思绪流萤:
老子曰:“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说人若想成为表率,就须利益上先人后己;做到并尊重了自然规律,身居高位,也无压力的感觉,且在他人之前亦无威胁;如此,便是天下人拥戴的原因,道理在于不与人争利,天下也无人与自己争力;这里述之“先后”,意在探讨为人、为事和为利的先后辩证关系。
“先后”,指先和后或早与晚,意寓前后相继,陆续或接连的状态,出自《礼记·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楚辞·离骚》曰:“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先后,在人生的先后生存顺序上,有不可违背的规律,比如,人有婴儿、少儿、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之分,是人人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演绎出诸如“先诞生后成长、先出生后入死、先无知后有识、先胆魄后谋略、先有勇后有谋、先幼稚后成熟、先发育后强壮、先生命后生活、先生存后发展、先付出后收入、先舍予后得到、先努力后省力、先检讨后轻松、先定夺后选择、先平台后拼搏、先教训后经验、先失败后成功、先勉强后习惯、先习惯后自然、先思维后思想、先思想后思路、先思路后出路”等例数不尽和约定俗成的先后排序。
但是,若论人生的发展,人却在成年后有了打破顺序的不同状态;并且,不是有了希望才坚持,而因坚持才有了希望;不是有了机会才争取,而因争取了才有机会;不是会了才去做,而因做了才能会;不是成长了才去承担,而因承担了才会成长;不是拥有了才付出,而因付出了才拥有;不是突破了才挑战,而因挑战了才突破;不是成功了才成长,而因成长了才成功;不是有了领导力才懂得配合,而因懂得配合了才有领导力;不是有了收获才去感恩,而因去感恩了才有收获;不是有了钱才去学习,而因学习了才有钱;不是有了市场才去开拓,而因去开拓才有了市场;不是有了条件才能够成功,而因想成功才创造了条件……凡此种种,皆是人们在处理“先后”实践中得出的感悟。
事实上,人也须在觉醒中把握“先后”。比如,国外有个叫施耐德的人,事业刚起步不久就遇到难题,他请教父亲,父亲让他“把帽子扔过墙去”;施耐德不解,父亲解释说:“面对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如犹豫不决,就先把帽子扔过去,这样自己就会想方设法翻到墙那边”;见施耐德仍似懂非懂,父亲继续说:“我20岁时除了一艘摩托艇,什么都没有,一个夏天我驾艇来到贝尔蒙特港,因找不到工作,曾想开着摩托艇回老家,但我没那么做,而是把摩托艇卖掉,断了自己退路”;这件事说明,当遇到难以逾越的困境时,不妨逼自己一把,因为最好的出路,往往是在无退路时闯出来的;刘墉也曾说:“所幸世界上有‘逼迫’这件事,我们才能超越自己,完成能力之外的事”;作家刘同还说:“人有退路,就有安全感,只有到了没退路时,就会发现眼前所有的路都能走,也能通”。
人须在收敛中把握“先后”;人生最难的是学会收敛自己,因为“狂妄自大”终究是作茧自缚,而做人真正的智慧,却是“嘴上不说、心里明白、足下行动”;同样,善于“韬光养晦”者,终能光芒四射,正如徐浩在《论书》中写道:“用笔之势,特需藏锋,锋若不藏,字则有病”;做人也似书法,锋芒过盛,必会败北;一时的藏,只为未来的扬;此刻的敛,只为未来的敞,“低调内敛”可造就厚积薄发;古语云:“鹰立如眠,虎行似病,正是鹰和虎摄人噬人的手段,故人应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会有肩鸿任锯的力量;而厚积薄发在于“积”,不显山露水在于“藏”;悄悄耕耘,成长的同时又状态低调,“薄发”亦是自然的辅助。
人还须在领悟中把握“先后”;人生一路走来,须领悟着阳光和风雨、失去和惊喜,没有一帆风顺,且又常因遗憾倍感真实,因艰难更懂珍惜;衰老的是容颜,成熟的是心态;只要身体无恙,就是财富;只要家人平安,就是幸福;烦恼每天都有,痛苦天天可见,倘若计较,整日怨言;倘若无视,亦不会烦;心放宽了,再大的事都显得变小;事看淡了,再多的烦恼也易消散;脚下的路,只能自己走;所有的事,只能自己做;经历让人成长,磨难让人坚强;人生太过短暂,犹如昙花一现,生命脆弱,终结是永远;用心度过今后的每一天,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个人,无论想或不想,下辈子都不会相见;所以,要珍惜眼前的人和努力当下的事。
人须在进退和转弯时把握“先后”;人生有进退,往来成古今;比如苏东坡,从平步青云到乌台诗案,宦海沉浮之下,心境随之改变,可他在黄州以退为进,却迎来了人生一大突破,游览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既把豪放词推上了历史巅峰,又衬托出自己以退为进和不甘沉沦懈怠的激进情怀;再如,印第安人有句名言:“如果我们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候灵魂跟上来”;事实也是,当人遇到无法解决的事情,甚至影响到生活和心情时,也许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换种方法、换个角度、换条路来走,事情便会简单许多,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生命总有挫折,生活亦有不如意,停下不是停止,而是路已走到尽头,也许该转弯了;当一切发生了变化,也许停止、转弯、放弃是最好的选择;放弃了恨,留下的是爱;在落泪前转身,留下的是华丽背影;让心灵的负荷轻松,留下的便是淡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去了绿色,却收获了丰硕的金秋;这是规律,太阳落下,又迎来了繁星满天,人生境界的转换,也常是如此。
人生,须在自信中把握“先后”,付诸作为:比如,30年前,一个年轻人欲离乡去开创自己的前途,动身前的第一站,是去拜访族长,请求指点;老族长正在练字,听说本族有位后生要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写了“不要怕”三 个字送给年轻人,然后说:“孩子,人生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今天先送你三个字,供你前半生受用”;30年后,这个年轻人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许多伤痕,他踏上归程漫漫的路,又去拜访那位族长,但老人家几年前已去世,家人递给他一封信说:“这是族长生前留给你的”;这位还乡的游子拆开信封,见里面赫然展现的仍是三个大字:“不要悔”;这看出,老族长对年轻人的人生上半场和下半场选择,早就了然于心,六个字道出了人生“亦当从容不迫”的自信和从容。
人生先后的所为及其得失,一直是动态转化的关系,抢先得到的,未必留得住;滞后赶上来的,未必得的少;也许,人生只管行善,上苍自有安排;只管播种,秋后自有惊喜……最重要的事情先做,如不是别无其它选择,就不要先做次要的事情,否则将一事无成;人生一世,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宝贵的光阴里,就须明白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而每一个选择,亦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在此,惟愿人们“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作者简介
焦仕启:笔名“秋鸿”,辽宁省营口市生人,在北京工作近40年
(京籍),先后毕业于营口教育学院、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
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MBA专业
硕士研究生);曾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当过记者、政府公
务员、民营大型产业集团总裁和央企高管;因茶余饭后喜好摆弄
文字,先后在地方、国家报刊发表和出版了近千万字各种体裁及
题材的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春华秋韵》、纪实散文集《
眷恋与希望》、人生启示文集《悟性的境界》、企业实操指导丛书
《企业:“经营和管理”意味着什么?》、《走近灵谷圣地:〈道德
经〉启示录》和长篇小说《潮湿的季节》、《那风那草那情》、《卧
龙醒了》等,多次获国家级奖励。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