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村庄:累累柿红
立冬将至,北方正是红柿挂满枝头的时节,不由又想起了老家的柿子树。
过去,我们村有不少柿子树。百年以上的柿子树,就有二三十棵,其中我们二队,就有十棵左右。
柿子树在北方,是一种常见的普通但又奇特的树。
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柿子有“七德”:一寿,二多荫,三无鸟窠,四无虫蛀,五霜叶可玩,六嘉实可啖,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
柿树多寿。有些年头的老树,树皮大多呈深灰色至灰黑色,也有黄灰褐色至褐色的,沟纹较密,裂成长方块状。分枝也不像其他树那样向四周伸展,而是弯曲伸出,每年都在老干上生发新枝,来年挂果。落叶之后,枝枝桠桠,交错纵横,长长短短,粗细有致,老干新枝,对比鲜明,充满了岁月沧桑之感。
柿子树发芽晚,开花也晚。春天,桃、杏、李纷纷开放,去赶万紫千红的热闹。柿子还在沉睡着。到了4月,当春天的热闹开始沉静下来的时候,柿树发芽了,随岁月逐渐展开长大,布满了整个树冠,密密匝匝,相互簇拥在一起,表面光滑油亮,洒下浓密的树荫。
柿叶纸质,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或近圆形,同其他树叶相比,大而宽厚,发着光泽。
杨树叶也宽大,但稀疏而张扬,风一起,便哗哗作响。而柿叶凝实,随着秋季入深,愈加坚硬,中秋发红发黄,守候到霜降时分,再回落曾经滋养它的大地。
据说,唐人郑虔家中贫困,爱习书画,却苦于无纸,便拾来柿子叶作纸,写满“数屋”,后为帝王赏识,成为一代名家。
红红柿叶,在宋人那里是雅致的象征。“却忆吾庐野塘味,满山柿叶正堪书”(杨万里),“闭户羽衣聊自适,堆窗柿叶对人书”(邓肃),“黄花烂漫无人折,柿叶翻红正好书”(邢居实),在宋人看来,柿叶红落,堪作诗纸,可谓浪漫。
柿树开花,小而黄,隐在浓叶之中,很不起眼。它悄然开放,无声坠落。只有来到树下,看到那落了一地的柿花时,我们才知道它的存在。
柿花落后,柿子初现,小时候就像青色的纽扣,镶嵌在柿蒂之中,也不起眼。然后慢慢长大,霜降时果子开始发红。柿叶落后,那累累的果实依然挂在枝头上。要么一嘟噜,要么一串串,要么三五个挤在一起,要么单独一个傲立枝头。就像小小的红灯笼,随着寒风不断地摇曳,给阴冷的冬天,增加了不少的暖色。
柿树,饱经风霜,不屈不挠。它坚强、宽厚、饱满、代表着丰收、希望、辉煌.........在所有果树中,乃至其他树类中,柿树的意义最为丰富,既能食用,又有观赏的价值,并且激发人的才思和想象。
柿子是水果,但它不像其他水果,仅仅作为饭后茶间的营养补充,和休闲待客时的调剂。它含糖量高,内容黏腻,可以饱腹充饥,饥年是可以充作粮食的。《嵩书》中曾说:“五谷不登,百姓倚柿而生”,元末明初时,闹饥荒,横尸遍野,柿子挽救了无数普通人的性命。它也曾将逃难的朱元璋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以致被封为"凌霜侯"。柿子有救命之功,岂是普通的水果可比的么?
宋代王之道在《大柿行》中歌颂柿子说:“美哉此果有常德,结实何曾问荒熟……就中朱实繁且大,照野煌煌骇人目……大柿之祥天下福。”确实,柿子代表着圆满、吉祥、喜庆,它是生活的期望。在昔日的农民心里,柿子丰收,就是天下的福!
不仅如此。秋冬草木萧瑟之际,累累柿子艳红,奌亮了天空。你望着它,会产生什么感觉? 你会不会觉得:柿子,是夭地的杰作、人间的精灵、天然的艺术品?
试想想,一所农家小院,几间青砖瓦房,墙角一棵老柿树,上面挂满了亮晶晶的红柿子。望着它,你会是什么感觉?是不是有几分温馨 ?几分喜悦?
这是你在繁华的城市街旁、园内看见柿子,所产生不来的感情。
于是,在所有描写柿树及柿子的诗中,我独爱宋代舒岳祥的《丙子九月陈村避地三绝》 :
一溪屈曲与山随,要试跻攀脚未衰。
隔岸人家西日外,数株红柿压疏篱。
农院红柿,是无言的诗,无声的画,是乡土特有的风情。
对于许多出身于农家的"城市人"来说,都有一棵藏在记忆里的柿子树。或在远方故乡的园内坡上,或在那村口路边,或在邻家或自家的院墙里……每到霜降时分,累果红柿,就会悬挂心头。
白鹿原上的陈忠实曾回忆说,左邻右舍乃至家家户户院内都种有柿树,这似乎成了他自小就种在心上的念想。因此,当他在祖屋的屋院盖起新房,“修起围墙,立起门楼”,仍在小院东边的前墙根下种下了一株火晶柿树。
柿树,是对家园的记忆,是对故乡的特有感情。
齐白石,都知道他擅长画虾、画白菜,其实,他也特别爱柿子,曾为自己起名“柿园先生”。在他的笔下,有各种各样的柿子:长树上的、放在盘子里的、红的青的、方的圆的....…他还在旁边题字,诸如:“柿子红了枝头,人心更红”、“柿子熟了,父母忙着摘柿子,孩子忙着吃柿子”。
柿子代表的,不仅是乡情,还有亲情。
我的老家皇甫川,是秦汉上林苑的旧地,应该是柿子种植最早的地方之一。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曾说:“于是乎卢橘夏熟,黄甘橙楱,枇杷橪柿,亭奈厚朴,梬枣杨梅,樱桃蒲陶,隐夫薁棣,答沓离支,罗乎后宫,列乎北园。”汉武帝时代,各地献珍贵花木种于上林苑内,柿子从那时就开始它的人工种植历史。如此说来,我村的柿子树,应该是那时传下来的遗种吧。村落是许多人家在院里院外栽种柿子树,也是从汉代传留下来的传统吧?
到了粮食和水果丰裕的今天,我们已经不需要柿子来充饥,作为水果,柿子也不稀罕了。但院子种上一棵柿树,夏荫秋红,冬挂果实,留住传统家园的最后记忆和风情,照亮我们的天空,充实我们的心房,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