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族亲之力 传家族新风
——荷塘王氏宗祠落成庆典活动纪实
文/宝岛阿华
公元 2024 年 11 月初三(农历十月初三),乃上湘巨族荷塘王氏族亲难以忘却的日子。当日,王氏宗祠举办了一场盛大隆重的庆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荷塘王氏族亲汇聚一堂,共同见证这数百年来庄重荣耀的非凡时刻。
此日,阳光明媚,天清气朗。装修一新的王氏宗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宗祠周边彩旗飘扬,灯笼高挂,锣鼓震天,龙舞盘旋。清晨,参加活动的人们系上印有 “宗功浩大,族运恒昌” 的大红围巾,从四面八方涌至宗祠。长长的乡镇公路上,车流与人流汇聚成一片浩瀚的海洋。
上午九时许,良辰吉时来临。在成笃司仪的引领下,以王小鸿为首的二十余位事务委员会成员依古礼举行了庄严神圣的开祠祭拜仪式。这既是对先祖的虔诚敬拜,亦是凝聚宗亲、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典礼。
荷塘王氏之 “荷塘”,指的是原湖南湘乡县荷塘乡。该乡绝大多数王姓的始祖为元朝末年从武昌知县任上致仕后隐居于此的桂魁公。桂魁公祖籍江苏吴县清家巷,因被举荐为孝廉而担任武昌知县。他仰慕湘乡荷塘的山水秀丽,于是定居于荷塘。自此,一人之身成就万人之身,成为荷塘王氏的始祖。十月初三,亦是始祖诞辰 693 周年纪念日。在宗祠举行开祠庆典活动,对于汇聚族亲之力、参与家乡建设、弘扬祠堂文化,意义尤为深刻。
祭祖仪式结束后,庆典活动正式开启,主持人是宝龙中学校长王成伟,以及美女王爱连。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小鸿老师首先发言,他简要回顾了王氏宗祠九年以来的建设历程,对各位族亲给予祠堂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感激,对在外拼搏的企业家的捐款以及在家乡辛勤付出的事务委员们表示感谢。
宗祠的建设历程充满艰辛与不易,凝聚了无数宗亲的心血与汗水。从最初的构思规划到筹备施工,可谓智者竭尽心力,艺者施展才华,劳者全力以赴。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大家对家族的热爱和对祖先的敬仰,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对先祖圣德的深厚情感。历经九年多的时间,王氏宗祠历经风风雨雨,走过艰难曲折之路,承受了诸多坎坷,最终,这座规模宏伟的宗祠屹立于双峰荷叶镇新建村新湾组。
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小鸿老师为了建设祠堂四处奔波筹资,耗费了无数精力与心血,忍受了难以计数的委屈与冤枉。尽管心力交瘁,却始终不改初心,坚持到宗祠顺利完工,直至圆满举办落成庆典。其他居住于家乡的事务委员会成员亦是如此,为兴建祠堂,不计报酬,无私奉献,默默耕耘,殚精竭虑,功绩卓著。诸如王跃光、王可能、王成伟等老一辈事务委员会成员,族亲们恪尽职守,不辞辛劳,不计得失,付出了极为艰辛的努力。
东莞市王记食品有限公司的王岳辉先生,乃是王氏宗祠捐款最多的族亲,他登台发言,深情回顾了建祠九载的历程,竭尽全力支持宗祠建设,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他多次捐款解困献爱心,此等善举亦带动了其他企业家对建祠的支持,促使祠堂得以顺利完工。
在庆典现场,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他是 93 岁的王梅春,土生土长的荷叶本地农民。他将自己 30 年来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万元捐赠给祠堂,以表心意,并亲自来到祠堂,见证这一庄严盛典,圆了自己的心愿。
还有众多宗亲捐款捐物捐字画,纷纷致以祝贺与敬意。居住在娄底的王界明和王梅松兄弟,此次又捐出七幅书法作品。王界明耗费几个晚上,精心创作了三幅书法,分别以篆体、隶书、行草三种字体书写,且附有一千多个小字加以说明,其创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其妹将这七幅书法装裱好后,提前快递至祠堂,分别悬挂于祠堂的显要位置。
庆典规模宏大,隆重非凡,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本地宗亲 2500 余人参与了这一盛事。祠堂内外喜气洋洋,以红色为主色调进行布置。全国各地的王氏企业发来的祝贺彩条,悬挂在祠堂侧面,彩旗迎风招展,灯笼高高悬挂,呈现出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300 多桌酒席,厨师们忙碌而有序,乡亲们尽情享用美味佳肴。文艺表演丰富多彩,来自长沙曳舞联盟团队、长沙龙腾威风锣鼓艺术团以及荷叶各乡镇团队,带来了 30 多个节目,现场观众人山人海。
庆典活动持续至下午结束,众多其他姓氏祠堂和宗亲代表、地方政府代表皆莅临落成庆典。他们的到来,不仅为活动增添了光彩,更是对王氏祠堂及其文化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荷叶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湘军故里、女杰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荷塘王氏乃当地望族,王氏祠堂的落成,不仅是对先祖的敬仰与缅怀,亦是对家族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举措。它将激励王氏家族成员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简介】王建华,退休干部,娄底籍台胞作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