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七十四周年之际,深切缅怀志愿军将士的丰功伟绩。这一篇四年前写下的《父亲的抗美援朝》一文,以父亲为主线,从一个侧面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场面。编辑发布于《都市头条》平台,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父亲的抗美援朝》
张文平
1950年10月,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一周年,整个国家的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全国人民都积极投入到国家的各项建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也不例外地开展各项生产建设。我父亲所属的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早在当年4月,就根据上级要求转入生产。在天津、汉沽、廊坊、沧州等地开荒种地,开垦6万余亩稻田,建立起10个部队农场。金秋十月,硕果累累,通过指战员几个月的辛勤劳动,稻田的稻谷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大家都起早贪黑全力 投入到收稻子的工作中……10月23日下午,军号声突然响起,在一阵集合号声中,大家迅速放下手中的劳动工具,也没有来得及回营房,就从稻田中,直接收拢送到天津火车站,匆忙上车,随即列车一路呼啸着向北行驶。本是一派丰收的场面,不曾想,就这样草草收场。 当热汗渐渐冷却下来以后,战士们开始琢磨这次行动的目的和任务,最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们身上都只穿着简单的衣装,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装备,这是要参加一场什么样的特殊任务呢?大家都在内心默默地揣摩。 火车一路向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战士们开始感觉到寒气袭身,而且越来越冷,夜幕也慢慢降临……也不知是夜里几点,师卫生营的教导员领任务回到车厢,同时,大家吃上了迟到的晚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听教导员同大家讨论问题。当听教导员说:“同志们!大家谈一谈‘美帝国主义为什么侵略朝鲜?’”。一时间,大家似乎明白了这次行动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深受战火疾苦的朝鲜人民,饥渴盼望一个和平统一的环境,重建家园。然而,在美帝国主义的操纵下,用一条所谓的“三八线”,把朝鲜半岛活生生割成两个集团。1948年8月15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的扶植下,在朝鲜南部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针对这一情况,9月9日,朝鲜北部人民成立了以金日成为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此后,为了朝鲜的统一问题,韩国展开了更加激烈的斗争。1950年6月25日,终于爆发了朝鲜内战。

朝鲜内战刚一爆发,美帝国主义就从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出发,迫不及待地进行武装干涉。6月30日,杜鲁门下令将美国驻日本的地面部队投入侵朝战争。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一路南下,继6月28日解放汉城后,又于7月20日攻占大田,生俘美军第24师师长威廉·迪安。到8月中旬,解放了韩国统治百分之九十的地区,将美韩军队压缩的洛东江以东的狭小地域。 美帝国主义为了挽回败局,7月7日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织以美国为首的所谓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经过积极准备后,于9月15日趁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洛东江地区、后方空虚之际,以美军第10军所属陆战第1师、步兵第7师及炮兵、坦克兵、工兵部队等七万余人,在二百六十余艘舰艇、近五百架飞机配合下,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美韩军计十个师开始反攻。朝鲜人民军在两面受敌的不利形势下转入战略转移。美韩军队一路反扑,越过“三八线”,继续大举北犯,企图以武力侵占全朝鲜,并疯狂地向朝中边境进犯。出动飞机侵入我国边境的辑安、临江、安东等地上空,扫射我车站、机场等建筑物,和居民,进行侦查和轰炸,给我国边境的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伤害。 在此严重形势下,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朝鲜人民请求我国出兵援助。当时,我国革命胜利刚刚一年,军队建设相当落后,陆军装备参差不齐,海军、空军尚在创建初期。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要不要出兵参战,要不要同美帝国主义进行战争较量?成为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问题。 10月8日,中共中央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朝鲜政府的请求与中国人民的意愿,终于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协同朝鲜人民军抵抗美国为首的侵略军。 早在7月中旬,面对朝鲜战争形势,中央军委就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决定抽调第13兵团第38军、39军、40军和42军。加上炮兵、工兵、运输兵等,共计二十五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保卫东北边防安全和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随后,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力量,又决定将50军编入边防军序列。为以防万一,有备无患。 10月上旬,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并加快了进攻的速度,17日占领咸兴,19日占领平壤,并叫嚣着要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在此严峻时刻,10月19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42军和炮兵一部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下分别由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处跨过鸭绿江,向预定战场开进。
23日,后续的炮兵部队和工兵部队又相继入朝,做好了相机应战的准备。 志愿军部队入朝后,按照作战计划部署开进,为了弥补我军后方空虚,防止敌从我侧后登陆,保护交通运输线,中央军委决定将正在从事生产的66军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序列,作为志愿军预备队。
这个决定是10月22日作出的,真正接到命令,已经是10月23日了。据时任66军政治委员的王紫峰将军回忆:10月23日,王将军正在北京参加华北军区召开的会议。下午刚刚来到会场,就接到通知急忙赶往作战室,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将军立即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命令:“军委命令六十六军马上出发,开赴安东(今丹东),接替东北军区赴朝部队的防务。”“今天晚上就要运走一个师,其余部队务必两天两夜之内全部运完”。王将军的第一反应就是时间太仓促。几个小时之内66军就要由生产部队转换成作战部队,并且可能马上出国作战。他和肖新槐军长责成刘苏参谋长立即通知军司令部,给部队下达命令,迅速组织部队集结,并命令196师当晚登车赶赴安东。 于是,就有了开头匆忙开进那一幕。 据父亲回忆:他们所属的196师是直接由稻田集合,赶往天津火车站。出发前,未做任何动员和准备工作,就匆匆开拔。到达安东,是一个漆黑的深夜,稍事修整,在早饭后领取一身朝鲜军队的制式棉衣,当天下午就出发,天黑以后跨过鸭绿江,进至朝鲜的新义州地区。开始了父亲的抗美援朝战争! 据王紫峰将军回忆:25日晚23时,军首长赶到安东,这时66军前卫师(196师)已经全部跨过鸭绿江。也就是说:父亲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从10月25日就进入状态的! 也就是10月25日早7时许,我志愿军40军120师360团在云山以北地区与韩军第1师先头部队遭遇,从而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66军自10月23日下午接到命令起,48小时内由天津郊区稻田投入朝鲜战场,创造了平转战的奇迹! 10月27日,66军军接到战斗命令,197、198师部署到龟城西北,阻击美24师向义州进攻;父亲所属的196师在宣川以西构成梯次防御,阻击英27旅向新义州方向进攻。10月31日12时起,英27旅以14架次航空兵火力突击和炮兵、坦克掩护下,疯狂发起连续进攻,激战至当晚,亦未能突破我196师的防线。11月1日,英27旅向我196师587团防守的古军营阵地发起进攻,敌人以两倍于我的兵力,攻入我古军营阵地,但是,仍然不能突破我整体防御。该团于当日向50军交防后撤出阵地。
11月3日15时,196师接到阻击英27旅南逃的任务,迅速进至宣川、定州之间堵截该敌,部队冒雨夜间急行军120公里,于4日凌晨赶到宣川时,得知敌军已于3日黄昏逃离。这时,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战役遂告结束。 初战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歼敌目的,但是,涌现出196师587团17岁的特等功臣刘桃顺和7名新战士与敌遭遇战中,白刃格斗,毙敌7人的英雄群体。 11月25日拂晓,66军接替39军防务。开进途中,196师586团遭韩军“精锐第一师”15团阻击,该团从行进间向敌人发起冲击,从敌人阵地中间杀开一条通道,夺取松川洞。该团一营机炮连在连长岳忠义带领下,掩护主力开进,遭敌韩1师11团一个营另两个坦克连和12架飞机反击,与敌血战。后来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将东阿里山改为“铁血山”!
第一战役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战役西线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11月27日黄昏,为加强进攻强度,196师再次在安心洞与韩1师11团、英27旅展开激战。至11月30日晚,我66军南渡清川江,进至军隅里地区。第二战役胜利结束!在这次战役中,66军共毙、伤、俘“联合国军”1370人,完成上级赋予的任务。 12月31日20时30分,我66军196、197师首先突破“三八线”敌防御阵地。1951年1月2日,我军主力先后占领修德山、济宁里、上下红碛、上下南淙地区,在兄弟部队协同下歼灭韩2师31团、32团和韩5师36团大部及炮兵24营。66军以歼敌3205人,缴获火炮60门,轻重机枪80余挺,自动步枪1400余支的伟大胜利,结束了第三次战役! 部队在突破“三八线”后,进入韩国地区作战,我军后方补给线成倍延长,加上敌人狂轰滥炸,我军后勤运输极其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要求一线作战部队就地征粮。王紫峰政委凭借对战略问题的敏感,在深入调查后,向志愿军总部提出意见:每年韩国政府征一次粮;韩国军队吃粮就地征粮,这是第二次征粮;志愿军和人民军来了,这是第三次征粮。使韩国人民负担过重,苦不堪言。当时的后勤工作很难搞,后方的物资运不来,当地又筹不到粮,所以就只能是搞到什么吃什么,据父亲回忆:有一次,搞到一批猪肉,大家就只好吃猪肉,就是水煮一下,没有咸盐,也没有其他佐料,战士们也顾及不了那么许到多,一个人能分到半斤左右,拿起来就吃;还有一次,是买来了老百姓的狗,为了多出点肉,把狗杀了以后,没有剥皮,而是燃起一堆火,用火把狗毛燎干净,炖着吃,许多战友都是第一次吃带着皮的狗肉。当然,更多的时候,战士们还是要饿着肚子! 除了“饿”,还有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冻”!
部队仓促出国,每人仅仅穿一身简单的棉衣棉裤,刚开始还没有觉得什么,部队一路作战,翻山越岭,没过多久,棉衣、棉裤就破烂不堪,而天气却一天天冷了下来。特别是部队到了“三八线”附近的时候,遭遇朝鲜五十年一遇的大雪,战士们忍受着零下30度的寒冷和饥饿,踩着一两尺深的积雪,背负着30多公斤,每夜以四五十公里的速度翻越崇山峻岭,跨过深川险壑。这样的情景令王紫峰将军为之感动,也深深的铭刻在父亲的记忆里! 父亲每每回忆起这段历史,总是神情严肃,据父亲讲:那段时间里,大家一白天都在雪地里隐蔽,不能随便活动,只有晚上才又整装出发,大家衣服单薄,没有太多的保暖材料,只能硬扛。所以,战士们冻伤特别严重,尤其是手指、脚趾,许多战士的手、脚冻伤,甚至被冻流(掉)。因为,父亲在师直卫生营工作,每天都能看到的冻伤战友在不断增加。而面对这样的情况,部队因为后勤不能正常保障,缺衣少药严重,只能眼睁睁看着伤员痛苦不堪,而又无能为力!相比较而言,父亲的一位同乡,师宣传队的陈殿文先生就幸运了很多,据陈老先生在一份材料中写到:“1950年冬天,在一个晚上行军过程中,由于我脚上有个雪钉,不能行走,一名战友扶我行走,在走路的过程中,我知道这名战友叫张生财,是我的乡宁同乡”。这位陈先生是师宣传队的美术工作者,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战功,回乡后,凭着绘画的特长,在我们老家县工程队工作,已于早些年去世。
第三战役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战役的第一阶段,66军的主力部队在“三八线”以南的五音山地区阻击韩8师的轮番进攻。2月5日晚(除夕夜),军首长组织部队,秘密向反击集结地域开进,决心歼灭横城之韩8师,2月11日17时,横城反击战开始,我军担负穿插任务的196、197师,突破韩8师防御后,发现敌情有变,韩3师已经进入我反击战场,先我占领横城东侧的红桃山,国士峰及其以北地区,构成纵深防御阵地。军首长命令:不畏强敌,果断冲击,连夜激战,于拂晓前突破敌军防御阵地,战斗到中午,将韩3师击退。2月13日下午,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此役,我66军歼美2师、韩8师、韩3师各一部,共计5500余人,迫敌后退26公里,麋集原州地区。
第四战役第一阶段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阶段结束,鉴于我一线部队极度疲劳,严重减员,而战略预备队要到4月中旬才能达到“三八线”附近,志愿军司令部决心:从2月17日开始,全线转入机动防御。66军以196师配置在横城以西、197师配置在横城以东担负第一防御地带;198师坚守五音山地区为第二防御地带。
第四战役第二阶段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横城反击战经过图(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我66军防御的原州以北地区是整个防线最突出部,所以成为敌人首要攻击目标。从2月16日开始韩3师、美空降187团在炮兵、坦克、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向我66军警戒阵地进行不断进攻,随后,美陆战1师、韩6师也投入进来。至此,历时20多个昼夜,我66军进行了英勇顽强、浴血拼搏的防御作战。每天敌人以10架轰炸机、20架强击机、50门火炮、40辆坦克支援,步兵分三至六路(每路1至2个营)进行有重点的密集进攻。王将军在2月27日的日记中这样记述:“我部完成此艰巨之防御任务困难不少,最大的困难是兵员太少,经过4个战役作战之后,未曾补充一兵一卒;再是无粮,战士们干粮中剩下的炒面分成20多份,每天只能吃到一把炒面。战士们十来天没有白天黑夜,卧在战壕里,不是打就是抢修工事,没有下过阵地、没有洗过脸,生活实在有形容不出之艰苦。” 3月7日起,敌人集中14个师又3个旅另两个团的地面部队全线发动进攻。我196师战斗人员不满千人……。3月9日夜,198师接替196师防御。3月11日开始,198师及197师589团白天坚守阵地,夜晚交替转移。至13日陆续撤出战斗。
在整个第四战役作战中,66军将士浴血奋战40个日日夜夜,取得了歼敌10584人的战绩,阻止了敌军北犯,为战役预备队向“三八线”附近集结争取了时间,胜利完成了任务。 根据中央军委轮战部署,3月15日我66军奉命归国休整。3月17日开始,各师陆续回撤,于4月10日跨过鸭绿江,回到祖国怀抱。
然而,就是在部队回撤的途中,一个中午,父亲正在隐蔽处所休息,突然间遭到美军飞机袭击,在敌机扫射过程中,一发子弹将父亲左腿膝下击穿,子弹由左侧射入,右侧窜出。所幸的是,这个贯通伤竟然没有伤到骨骼和经络,所以,经过简单包扎,还能走路,只是膝盖不能打弯而已。由于,部队回撤也是非机动的,大家都靠两条腿走着回国,没有车辆可以搭乘,于是,父亲就因为腿部负伤而掉队。父亲就这样,凭借一根树枝做拐杖,坚持由朝鲜一路颠簸走回祖国。据父亲回忆:同行的还有一位伤员,是脚后跟被炸掉了,我父亲是左腿膝盖不能打弯,这位战友是左脚不能挨地,所以,行走中比父亲更加的困难,他们两个人,一路互相鼓励,互相照顾,一同踏上回国的道路。回国后,父亲在东北第三野战医院(安东火车站)接受治疗和康复,看到病房里那些耳聋、眼瞎的战士们,父亲感到暗自庆幸。据说,那次敌机袭击,是因为营长的马夫在白天喂马的时候,没有注意很好地隐蔽,暴露了目标,被狡猾的敌机侦查到。招来了敌机的袭击。不过,尽管遭此一劫,那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简单总结,我66军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由生产部队转为作战部队的。他们虽然参战时间比较短(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4月10日)。但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最为关键的第一、二、三、四次战役和著名的横城反击战。在战场上,主要同韩军1、2、3、5、8师作战,同时,也同英27旅及美军陆战1师、2师进行了正面较量,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战斗中,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誓与美国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首先突破“三八线”,坚守五音山,浴血奋战汉江边,获得了毙、伤、俘“联合国军”17680人的战绩。涌现出1000多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先后有262个单位、2112个人光荣立功。也有1911人在抗美援朝战争在英勇捐躯,他们的尸骨埋在了他们为之献身的“三千里江山”。彭德怀司令员赞誉66军:“一次比一次打得好,越战越勇”!1951年10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王紫峰将军二级国旗勋章,在致王紫峰的信中写到:“王紫峰同志,你在抗美援朝,打击侵略者的斗争中建立了光荣伟大的功勋,在一功勋朝鲜人民永远不忘,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也莫不表示崇高的敬意。”不久后,父亲获得了一枚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七十周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纪念的事!然而,参加过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父亲,却没有能等到这一天。他老人家因病,已于2009年的冬季不幸去世。为了纪念这一伟大的时刻,也为了深刻怀念我们敬爱的父亲大人,更是为了后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通过回忆父亲同我讲述的零零散散的故事,查阅了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和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王紫峰画传》。写就了这篇十分粗糙的文字。
谨以此篇,献给值得我们永远崇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和我们敬爱的父亲!
2020年10月24日于侯马北站
一九五五年,父亲被授予陆军下士军衔。
抗美援朝纪念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纪念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