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
作者:恩清 朗诵:沈虹
来吧,来阜康!春之花,夏之叶,秋之果,冬之雪,沙漠,平原水库,高山湖泊,两天一夜,八十公里的范围,让您经历春,夏,秋,冬……
在首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我和中建的一些高级工程师们参观了新疆国际会展中心。她像穿着一件灰色西装的少女,华贵、庄严而美丽;她像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从天山群峰中缓缓而出,意为“明月出天山”,象征着新疆朝气蓬勃的明天。
在文人的构思下,中建的工匠们打造出了这座“明月出天山”,还有更多的工匠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欣赏她,研究她:用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工艺?什么样的材料?创作出了这位少女?可是,欣赏完,研究完,有了满意的答案,他们又将去哪?赛里木,喀纳斯,魔鬼城,天鹅湖……很好!可是,我更希望他们去一下我的家乡――阜康市,222团,到沙漠的边缘梧桐沟,有胡杨、红柳和白柳……到平原水库冰湖,有芦苇、野鸭和白鹰……到高山湖泊天池,有森林、草地和雪山……噢,还有明月,就在天山顶上,真正的“明月出天山”……
来吧,来阜康!春之花,夏之叶,秋之果,冬之雪,沙漠,平原水库,高山湖泊,两天一夜,八十公里的范围,让您经历春,夏,秋,冬……
什么是天山文化?
有人说:天山文化就是风景文化,我不完全赞同。是的,天山的风景很好,但是也有动人的故事。西王母与周天子在天池相会;冰湖北面的大坝,修它时我爹饿得躺在地上,我娘提着水壶、馒头走了十八公里的路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他;梧桐沟,那块土地,一对夫妇在锄草,他们的小女儿、我最喜欢的女同学对我说:“快走吧,别来烦我!”这叫我怎能忘记天池,忘记冰湖,忘记梧桐沟。每个阜康人和到过阜康的人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要深深地挖掘。所以,天山文化不仅是风景文化,而且还是人情文化。象牙山,不管有没有,以前有或者以后有,可是因为有了一连串的故事,所以人人皆知。请问,有谁能帮我写《天池丽人》、《冰湖母亲》和《梧桐沟之少女》呢?交给大导演,排成电视剧,让全国的人都知道天池、冰湖和梧桐沟,用天山文化来带动天山旅游。
怎样看天山文化?
文人们上天池,叫穷,虽然见得上天池管委会的主任,阜康市的市委书记,可是老他们总是希望主任能关照一下,市委书记能帮助一下,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不过,他们知道西王母和周天子在天池的哪个地方相会;知道西王母往天池里投下一块玉簪,玉簪化作了榆树长在了湖边,有定海之能,叫作“定海神针”……这是文人们的天池文化。
老板们上天池,摆阔,不求你免门票,不求你接待,只要天池管委会的主任赏脸,阜康市的市委书记赏光,花多少钱也愿意。可这不是钱的问题,为什么上天池?老板们似乎知道,似乎也不清楚。他们陪着贵宾,先看一小盆水,再看一大盆水,哪些是山,哪些是树,哪些是草,嗨,真不如到毡房,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把贵宾放翻,把自己放翻,然后拉着贵宾的手,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放心大胆和有条有理地说着心里话……这是老板们的天池文化。
我不相信,像文人那样,饿着肚子,听着风声,是一种享受;也不相信,像老板那样,喝足了,醉着,能听懂风的语言。
先吃烤肉、啃干囊、喝奶茶和品小酒,再听听风、望望山和看看水,然后走走、转转和找找,说不定能遇见西王母和她的女儿们……
怎样做天山文化?
那年六月,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老板们在天池达成了一个协议,虽然没有惊动我家乡的父母,但是由于没有文人,他们只看到了一盆水;同年七月,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文人们在天池签署了一个宣言,虽然知道西王母在哪洗澡,可是由于没有老板,他们惊动了我家乡的父母。所以,这份协议不完整,这个宣言不完善。如果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老板和文人们共同达成一个协议,签署一个宣言,那么天池管委会主任就会高兴,他敲锣打鼓;阜康市的市委书记也会高兴,他大宴宾客,向全疆、全国和全世界的人们宣布:
来吧,来阜康!春之花,夏之叶,秋之果,冬之雪,沙漠,平原水库,高山湖泊,两天一夜,八十公里范围,让您经历春,夏,秋,冬……
怎样品天山文化?
没有好的办法,用真情去品。
那年八月,我的一位朋友突然来到乌鲁木齐,他是国家作协的一位领导,国内著名的大作家。我问:同自治区和兵团的作协领导打声招呼?他拒绝;我问:约上自治区和兵团的几位作家?他不同意。于是,我陪他。
在222团,我让我少年时的伙伴领着我们下梧桐沟,参观了建设中的沙漠之村,看到了沙漠,看到了沙柳,还找到了野兔……我向他介绍:我初中的同学,在222团电视台工作。当时团场漂亮的女孩子都往城里嫁,可是我们年级最漂亮的女生却嫁给了他。快30年了,我忘不了我告别222团时他的那个招手……
在阜康市,我让我少年时的另一个伙伴领着我们上天池,参观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移址,看了“龙潭碧月”,看了“玉带银帘”,真不好意思,还去了西王母洗澡的地方……我向他介绍:我高中的同学,曾经是阜康市供销社的一位经理。当年有位领导想把女儿嫁给他,可是他拒绝了,娶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后来,车祸,他残疾了,可是那个姑娘依然守着他,让他锻炼,让他在山上山下快跑如飞。快30年了,我忘不了我离开阜康市时他的那个拥抱……
晚上,我们在冰湖小村一家“农家乐”吃饭,各种各样的野菜,烤鱼,烤兔,烤羊肉……清炖鱼,清炖兔,清炖羊肉……天山上的草,天山上的“火”与“水”。高中同学说:“来,喝,天山雪水泡的茶。”初中同学说:“来,干,天山葡萄酿的酒。”
啊,很纯,很醇……
大作家拉灭了灯,问道:“老弟,您看到了什么?”我望着我的两个同学,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他们的面容清晰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还看见他们身后的女人……这时,月亮出来了,从天山上升起,很亮,很亮,感到了纯,感到了醇,是那样的真……
啊!我明白了,我品出了天山的文化。

作者简介:
恩清,住建部《建筑》和《城乡建设》杂志新疆工作站负责人,兵团朗诵艺术学会顾问,新疆与兵团作家协会会员,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理事,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诵者简介:
沈虹,昵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编辑播音工作,《都市头条》认证编辑,众多朗诵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络平台,曾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