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贵
董美春
贵气,不是每个人都有,不是有钱人才有,不是普遍人就没有。装不出来,比如说土豪,怎么包装都有暴发户的味道。如果有,举手投足间自然而然会流露出来。
早几日,一位女同事和我说,她老公陈先生一直以来,坚持把家里的剩饭剩菜、菜根烂叶、果皮纸屑等垃圾,收集到桶装矿泉水瓶里沤成肥料,送回老家,施到田里土里树林里。
当时,我很诧异。说起陈先生,没有几个人不熟悉,是本地政坛上高歌猛进、颇有作为的男人。原以为,事业有成,会十指不沾阳春水,根本不屑瓜皮果皮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相反,陈先生非但自己多年如一日,坚持自做土肥,还叮嘱家人把垃圾进行分类处置。
听后,我不禁肃然起敬。咱们周边,各色人都有。青云直上当官的,左右逢源发财的,安于现状打工的,好逸恶劳打牌的,勤勤恳恳理家的,千千万万,但仔细想来,能像陈先生那样大事小事都愿意做又做得好的,更为可敬可佩。
英子是我的好朋友,她在省城工作的姐姐,与我素未谋面,但我钦羡她姐姐日久。
英子告诉我,她姐是上世纪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在省直某机关工作,家境优渥。但是,日常生活却十分俭朴。比如用水习惯,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厨房里水龙头流着细细的水,洗衣机、淋浴喷头流出来的水要用桶子蓄着,进行第二次使用,用于冲厕所啊、洗抺布洗拖把啊,生怕浪费了。英子呢,习惯开着水龙头洗碗一直到洗完为止,这种大手大脚的生活方式,经常挨姐姐的批评。
起初,妹妹颇不以为然,常常回敬道:真的是越有钱越小气。姐姐见妹妹不开窍,于是晓之以理:咱们国家人口多,但资源并不多,必须能节约就节约。英子还是听不进去,心里嘀咕道:全国那么多人,就你伟大,一个家庭能节约得了多少啊。姐姐知道妹妹思想还是未通,便不急不躁地继续诱导:别人怎么做我管不着,但我自己要做好,我身边的人最好也要做好。
久而久之,英子听懂了,明白了,知道姐姐并非心疼钱,而是身体力行地履行保护资源的公民责任,站位甚高。慢慢地,不但不抵制了,也渐渐注重生活中的点滴,一改大大咧咧的毛病。不光用水,就是用电、用气和用油等各方各面,均像姐姐那样,能省则省,应省尽省。
平常,我也节俭,但这份节俭,是因为经济的原因,极少上升到保护资源保护地球的高度去思考“节约”二字的重要性,尽管省钱的最终结果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可两者之间则存在小我与大我的格局之差。
我儿子李杜有一句话经常促我反省。
他早已成年,却迟迟不带女朋友回家,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介绍女孩给他却不肯见面。我很担心,便老是催问打听,他见我反反复复如此执着,觉得有必要和我解释几句,于是说:妈妈你急什么呀,没确定恋爱关系以前我不会把女友带回家的。如果彼此合适,我自然会带回来。如果没有谈成,今后她还要和其他男人谈婚论嫁,知情的人越少越利于她形象的保护。
儿子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未曾想到过我的儿子心地这么纯良。通常,男女双方谈得成,是夫妻。谈不成,不成冤家也是路人,不有意无意破坏对方的形象便罢,仍担心对方形象受损的人实在凤毛麟角。咱们人生几十年,遇到和经历的人和事很多,除开自己的亲人外,能设心处地为对方考虑的人确实不多见。
从这回起,我就知道,儿子再不是未谙世事的孩子了。他的境界,已不像常人那样囿于自我,竟然有利他之心,十分难得。
生活中,每个人都时常会碰到大事与小事、大我与小我、利己与利他的问题。凡是自己想不到做不到而别人想到了做好了又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就算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是宝贵的。
2022年3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