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杨树菇
作者:刘汉江
好久不动笔,怕也写不好了!工作忙只是借口,懒才是真正原因。
进入十一月份,天气渐凉,一连几天的秋雨,空气变得阴冷而潮湿。就在这的季节,有一种美味正在悄无声息的萌发生长,这就是鲜为人知的杨树菇。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有这种食材的存在了,前几天,我和一位年龄比我大许多的朋友谈起杨树菇,他从未听说,一脸的疑惑和茫然。我就带他到河边的杨树林里去寻找,还真的找到了几朵,我俩喜不自禁、迫不及待的跑到附近一个熟人开的小饭馆,配几棵青菜烧了一大碗,实在是鲜香美味,妙不可言。
杨树菇是生长在杨树上的一种菌菇,样子酷似我们常见的平菇,在我的老家,又称为“杨树菌子”或“杨树卷子”。一年当中,只有那么短短的几天可以寻觅到它的踪影,仅在十一月份的暮秋和初冬季节,在一定的温湿度环境下才能成长,而且常常藏在杨树的阴暗处,不易被人发现,也不是每棵树上都会有,数量很少,这就是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它的原因了。
小时候,家在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食物也极度匮乏,经常忍饥挨饿。老家的旁边是一所学校,学校有一个大大的操场,四周长了很多的杨树,蓊蓊郁郁的很是茂盛。收稻子的时候,妈妈会把稻谷挑到操场上去晾晒,稻草则一捆一捆的倚在杨树边上。过些日子,稻子干了,妈妈在收稻草的时候,常会无意中发现在某棵树下冒出了一大丛杨树菇,便很高兴的采下它,带回家洗净后撕成一块一块的条状,和青菜一起烧给我们吃,在那个年月真可是难得的美味了,我们甚至能吃出类似鸡肉的鲜香。
因此,我很小就知道了杨树菇,一年总能吃上几回。有时候,我们也常常结伴到杨树林里去寻找,但往往一无所获,大概使我们太过贪玩,不够专心,或者是早已错过了杨树菇生长的季节。
后来我长大了,离开家乡进城工作,日子过的一天比一天好,鸡鸭鱼肉也吃腻了,渐渐的就忘记了这个曾给我童年带来美味感受的杨树菇。再后来,老家被拆迁了,杨树林早已不在,再加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年就再没见过杨树菇的样子了。
几十年过去了,父母也已离世多年。有时候,酒足饭饱之余,想起童年,想起父母,也想起了故乡的杨树菇……
我觉得,我对杨树菇如此一往情深、挥之不去,不仅仅是对儿时美味的留恋,也是源于对远在天堂的父母的深深怀念!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