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编者按】生活,犹如油盐酱醋茶般琐碎,却也充满风雨后的成长与相互尊重。一个新家庭,在面临各种矛盾时,不应采取妥协的方式来缓解问题。对于蓝娜而言,逐渐接受了慢慢改变的自己的身体,以及宝宝诞生的痛,但生产之后,和她的思考相差巨大……这种感受是身为丈夫无法体会的。在哺乳期,蓝娜在娘家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孩子,内心的苦楚难以言表。幸运的是,在这篇文章中,蓝娜的爱人终于带着孩子前来迎接她回家,他们搬离了婆家,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看着孩子逐渐学会走路、呀呀学语,这无疑是一种幸福。然而,蓝娜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如何,还有待读者们拭目以待【编辑】火凤凰(海外)
小说:《淡蓝窗帘布》
(十三章)
蓝娜娘家的门口站着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这时候是下午一点三十八分。
这个人抱着一个用粉色连体衣包裹的婴儿,他是大禹的父亲,是一位二十六岁的小老板,家中的老大,父母都对他敬重几分的角色人物。
蓝娜示意二姐不要给他开门,他略显吃力的敲了几次门,单手抱着婴孩。蓝娜的内心是什么样?任谁也无从知道,二十二岁的她是清醒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醒,似乎可以解释成,水至清则无鱼,她快看不见任何了,她异常冷静,即无仇视,也无卑微。难道是她不想见到嗷嗷待哺的儿子了,难道她就是铁石心肠,难道她不是被明媒正娶来的,她和婆家人真拉下了仇恨?似乎都是,又都不是。
她的脑袋里已经被这几天颠倒的睡眠和错乱的精神思考掏空了,放进了一些虚幻,她想到过,用她的一万来元做公益,只要能支撑她活着就行,她在这些天出过一次门,迷迷糊糊的联系了一个临街不很远的闲置的平房院子,租金很少,是她短期能承受的,她想搞一个读书之家,让小学生课后在这里写作业,读书。她感觉到了现实世界的人情冷漠与精神贫瘠有关,最起码是她需要这样的环境,她想学习,也想逃离,她不喜欢她的婚姻,讨厌自己懦弱。她不怕任何牺牲,她知道她改变不了别人,她从小就不会吵嘴和打架,此刻她也没想和任何人打架。但她知道即使她斗不过一群婆家人,孩子永远是她的孩子,她是儿子的生母,大禹永远都是她奶过的儿子。
春来在门口站了约两分钟,蓝娜的内心不知怎么了,望着那个小包裹,那个有儿子在的小包裹,在起着变化,变得越来越柔软,她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多么大的委屈,这是骨肉分离,她要和后代团聚,近在咫尺的团聚,隔着的只有一道门,“由新妈妈做决定是否打开这门。”
“妹,开开吧”,二姐在说话。蓝娜喜欢二姐,二姐是名护士,踏实,勤劳,热情,小有倔强。姐姐爱给她梳头,蓝娜很享受二姐照顾她,曾经她六岁,七岁,八岁,九岁都是和二姐一起上学,最早她领着她,之后并肩走,再后来一前一后,她们差二十六个月。二姐的目光带着爱,二姐见证了春来和蓝娜的爱情,二姐借钱给蓝娜,才得以蓝娜买礼物,一件吉利牌衬衫,很贵,质量超好,穿了五年,还像新的一样,只是领子的地方差了一点,显得不那么平整了。二姐还给春来编织过两件毛线衣,一件纯白,一件灰色,都特别好看。
蓝娜看着二姐的眼神,那其中的光和暖,期盼与幸福。她说话了:“姐,把门打开吧。”她的声音很低,她的态度平和,她没想争吵什么,一下接过来儿子。这是她和爱情的结晶,她爱他们,她因为爱春来才体会无怨无悔,倾其所有爱这个儿子,她对春来的爱,无法满足的爱都涵容在她的养育里,此刻这份沉甸甸的养育就在她的手中,真实于她的面前,她无比的满足,几乎一下子忘记了所有,她像一个小孩子似的,看着孩子,只是笑,只有暖。含着愈发汹涌的眼泪,和刚刚快满半岁的儿子笑,她唤着儿子的乳名“禹子”一连几声,声声泣着血,带着愧疚。
蓝娜解开衣襟,她要哺喂孩子,一连几天,她的乳房涨涨的,她感觉自己好傻啊,总喝那么多水啊,汤啊,其实哺乳是自然的事情,产妇不抵触喂奶,正常饮食就很好,无需特殊什么,饿了就吃,渴了就喝,不饿不吃,不渴不喝。她的乳房涨的很疼,同时她也在一天天的泄气,因为春来没有动静,他非但不道歉,也没有任何关心。蓝娜不知道婆家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接下来他们几乎是被扫地出门了。
春来说话了,语气平和地说着,不紧不慢地说着:“别喂,别喂了,好不容易才吃奶粉的。”傻女人啊,你太傻了。接下来春来说:“咱们回家吧。”等待蓝娜是什么呢?是和婆婆道歉,简单的道歉,是带着她到北大六院就医,谎称需要吃回奶药,给她吃了半个月的治疗产后抑郁的药,是他们迅速从婆家搬出去,去住了一个朋友的空房子,不能带孩子。孩子和婆婆在一起,她就似一个傻子妈妈,一个小丑女人。她给孩子洗洗涮涮,给爱人洗洗涮涮,她在婆家吃两顿饭,婆家人制做,她只负责吃,她做的别人不爱吃。孩子和奶奶在一起的时候很多(算下来从他出生到三岁入全托幼儿园,有五分之四还多的夜晚都是和奶奶一起睡觉的。)家里的爷爷,叔叔和姑姑也有时和他玩,他和所有人在一起的时候都开心。母亲没有啥特殊,只是出现的时间比较多,频率比较多,都说孩子晚间找妈妈,在这个家庭里也是这样的,每天晚上都有一幕必演情节,蓝娜逃跑。有一辆121,由舅舅开着送她去三里地以外的她俩自己的家。一送就是近两年。她在那段日子里经历了儿子会走路,会说话,会说我和妈妈去看姥姥,姥爷,大姨和二姨,还有弟弟。蓝娜生大禹的那个月,一个新生命,“凡凡”开始在青草的肚子里孕育了。

韩兰娜,北京籍,1973年出生在北京通州区永乐店镇,十岁随父母到丰台区定居。2018年至今已写了一百余万字的散文诗歌(发表在银河悦读中文网,网名,白鸽子)。喜欢心理学与哲学,近五年参加了危机干预系统学习,倾听师取证和家庭教育指导师取证。2024年3月加入中国第一个后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北京诗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