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
诗歌只是下水道吗?
——从沈浩波到铁头
·
【张先军】
·
在微信里看到评论人李锋选编的“下半身诗歌”代表诗人沈浩波的几首诗,打头第一首就是那首饱受争议的《乞婆》。当然在这之前我还没有读过这首诗,也不知道其曾饱受争议。据百度,沈浩波认为人们对其诗歌做了不必要的道德指责。
对于沈浩波,我是欣赏其诗歌愤世嫉俗、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的,也认同“下半身诗歌”倡导口语表达和现场感对纠正朦胧晦涩、矫揉造作诗风所做的贡献。但读到《乞婆》这首诗时,第一印象就是反感,因为他在诗中称“这个狗一样的东西/居然也是人”。细读之下,我认为这是一首失败之作。
选编者李锋认为这首诗里有“悲恸”和“深爱”,但我实在看不出“悲恸”和“深爱”在哪里。首先,什么是人,作者并没有给出定义,“居然也是人”这样的议论就失去了立论的前提。如果一个客观存在的行乞之人不能叫做人的话,那么什么是人呢?我们要从什么意义上来定义人呢?其次,把一行乞之人唤作“狗东西”,这也有违人道,带有明显的歧视。如果这首诗不是沈浩波所写,而是某个被我们看作为富不仁的暴发户所写,那种轻蔑、厌弃的语气不是很明显吗?这首诗寥寥几句,前半部分描写一个行乞的婆子趴在地上,屁股撅起,把脑袋藏到脖子下面。如果说这是客观描述的话,接下来作者写道:“只一摊头发/暴露了/她是个母的”就带有主观介入,把人当作物来言说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会用公母来区分人的性别的。而后半部分就是纯粹的议论:“真是好玩/这个狗一样的东西/居然也是人。”我想大多数批评者把这看成是沈浩波本人的主观情绪,因而对其有道德指责,而对沈浩波有全面了解的人,联系沈浩波一贯的社会批判精神,大概爱屋及乌,对这首诗给予了肯定,认为这只是仿拟某类人的语气,是批判一种社会现象。但我想不管作者如何仿拟要批判对象的语气,面对一行乞之人能产生如此心理的人也是极少数的,因而不具普遍性,批判落空没命中目标。这首诗没有站在人道的高度,而是把人当物来写,就谈不上什么“悲恸”、“深爱”之类;同时作为社会批判又缺乏普遍的人性依据,批判无力;再者这样的表达很容易被误解为作者主观情绪的宣泄,因而是一首失败之作。
·

·
但我拟了这样一个标题却不是为了要批评这首失败之作。之所以拿这首诗说事,是因为类似的“下半身诗歌”有很不好的导向。晚上,打开电脑在《凤凰网》看到用“妈妈很贱”等语来描述妈妈的9岁诗人铁头的新闻。读了他的一些所谓的诗作,诸如“我觉得妈妈就像只小贱猫……妈妈很贱我爱她”、“我和妈妈没有爱情,我只是喜欢她的奶子”等等,如果这是所谓的好诗,我想问:我们的审美是不是出了问题?
今年9月,铁头的诗集《柳树是个臭小子》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没有读过,也不知道这样的诗集要卖给谁看。但读了新闻里选编的几首精选篇目,总的印象是成人化倾向,不排除大人加工的可能。比如《怪事》一首,对于宠物的看法,只有具有杂文思维的大人们才有这样的想法,也许小孩并不这样觉得。而《游泳》一诗对“老手”一词的运用明显是成人化的,否则就失了“诗味”——当然,这只是指的成人诗,儿童诗本不应该有这样的味。至于那些所谓争议之作也许只是又一次炒作的噱头,在这个急于出名急于得利的时代,这是人们惯常的手法,但这应该不是9岁的铁头自己所需要的。据铁头自己说,写诗是被妈妈逼的。因此,读其诗不难看到明显的不满情绪的宣泄,如“你威胁我/你又威胁我/妈妈/这是各种你干的事儿。”(《各种你干的事》)“我觉得妈妈像只小贱猫/因为她符合一只贱猫的所有标准/猫爱抓人/我妈妈符合”(《如果妈妈是只小贱猫就好了》)
·

·
诗歌可以宣泄,但是对于一个9岁的小孩来说,在什么是诗的基本要求都还没有搞懂的情况下,大人们应该更多地引导一下,毕竟诗歌不是下水道。“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领导人语)一个小孩子的涂鸦显然担当不起这样的重任,但这并不意味着大人可以任由小孩“童言无忌”,任意宣泄。更不能把成人化的思想情感强加于小孩,使原本纯真的心灵过早染上世俗。小孩的诗歌要有小孩的思想感情,而不是为了博得大人的叫好胡编乱造。联想前一阵子炒作诗人余秀华时把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作噱头,可知纷纷攘攘的网络世界,人们的审美趣味都到了什么程度。如果连诗歌都要靠这么一些东西来吸引读者,我想这样的诗歌离下水道也就不远了。当然,制造噱头只是媒体炒作时假想的读者所需要的,真正有审美修养的读者是不会因为炒作就随便买一本书的。(2015-10-30)

【尾韵】好你个臭小子!才九岁,你就想骗老夫去下水道里捉泥鳅?
《捉泥鳅》(纯音乐).mp3
·
【作者简介】张先军,作家、评论家、诗词学者。笔名张五龙,湖南省绥宁县人,现居邵阳市,大学教师,高级职称。诗词作品在全国赛事中多有获奖。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链接张先军作品-点击此处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点击此处
·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