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标教学形式,不拘一格
薛美丽:
生龙活虎的课堂
在没有接触到“三标课堂”之前,我的课堂完全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真的是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关键是自我感觉还很良好,觉得自己是一位负责任的好老师,每个单词每句话每个题我都会滔滔不绝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到有一天学校请回来一位孟国泰先生,开始推行新的课堂体系叫“三标课堂”,曾经的固有模式受到挑战,一潭死水开始激荡起涟漪,出于对未知的恐惧,对改变的抗拒,我的内心对“三标课堂”是困惑的,迷茫的,猜疑不信的,当然这样的心理也源于对三标了解不深。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研室工作的深入,孟先生一次次亲临课堂,现场指导,我的固有信念开始松动,也开始尝试新理念新方法,惊奇地发现原来三标的教学理念真的好,真的可以事半功倍,尤其是最近一次孟先生到校指导后,我已经发自内心彻底地信服和接纳了三标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发自内心钦佩和赞叹孟国泰先生!奇哉!妙哉!
我的课堂应用最多的就是对子互教互学,对于一些简单基础知识的掌握就让学生从个体出发自学,最多用到对子就解决了。遇到复杂的语法知识与技能,我会让同学们用高快演讲的方式讲出来,对子互讲,组内互讲,直到90%的学生掌握。
我还有个收获就是从个体出发,因材自教,三标课堂里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主人,从每个学生的个体现状出发,让每个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比如背单词,以前我就是集体安排任务集体检查,跟上的就跟,跟不上的也无暇顾及,但是现在我会让学生自己定目标,一次二十个单词背不过,那就三个五个背,背过找对子检查,做好记录,一点点地培养成就感与喜悦感,一点点爱上学习,这样一来,所有的孩子都能动起来了,曾经英语只能考20多分的学生也动起来了!看着生龙活虎的课堂,内心无比欣慰与感恩!
最后引用孟国泰先生的经典语录结束本文:
真正的教育是从个体出发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大世界。
从个体出发,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成为快乐幸福的人;
从个体出发,让不同的人共建一个大同世界。

张波:
越走越稳,越走越远
“三标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目标导向、标准明确和效果评估的教学体系。它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这种课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当堂反馈。而传统课堂模式可能更多地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当我第一次接触“三标课堂”时,我觉得理念特别不错,但是开始实践时却是困难重重,学生解决不了目标中的问题,眼看快到下课时间了,一着急自己就上场了,然后就认为“三标课堂”理想化,或者是我的学生从小没有得到这样的训练所以没有自己学习的能力,还是自己给学生讲的更明白。
但是孟国泰先生,边国玺校长以及所有书籍中又都提倡这种课堂,我又开始反思自己,反复研读孟先生的《大众教育学》。
去年秋季开学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的学生,我暗暗下决心,要把这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的“小老师”,那么我就要做到放心,放手,放胆!当然“放”是有前提的,我们老师必须要深研课标,研教材,研考向,研学生,从而定制合理的,符合学生差异性的,学生跳跳能够得到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一般情况下第一个目标是基础目标,要求所有同学都能达成,第二个目标为重点目标,第三个目标为难点或者综合性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研究、讨论和交流能够达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尤其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五点四题”是个很好的工具,鼓励学生利用这个工具提出问题和分享观点。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感觉我班的孩子自信和自律了。刚入班不敢讲话,不善言辞的孩子也可以把自己所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同学,从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到光了。大部分同学也可以自己管理自己,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监管!
虽然“三标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有些课堂可能过于注重形式而忽视了实质内容;有些评估方式可能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希望在“三标课堂”这条路上可以越走越稳,越走越远,培养出一批杰出的“小老师”!
作者:薛美丽、张波(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天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