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贫穷
文/铁裕
贫穷的那种境遇,让人感到无奈;
贫穷的那种生活,让人感到寒心;
贫穷的那种人生,让人感到困窘;
贫穷的那种岁月,让人感到清冷。
当我置身于繁华、富庶、辉煌的城市时,并没有感到有一种优越感,时代感。而总是有一种怀旧的心态、感情。
那就是希望时光倒流,回到那艰辛的岁月;
在那枯燥无味的日子,贫穷总是如影随形;
沉重负担压得弯了腰,总是盼望穿越光阴;
那时谁也没想着富裕,只想着能吃饱就行。
我想时光倒流到那贫穷、苍白的年代。那种饥饿、寒冷的亲身体验,至今叫人难以忘怀,刻骨铭心。
那时野菜、草根、树皮,可以渡性命;
那时蔷薇、山楂、槐花,可以说是食中上品;
那时龙葵、刺梨、沙棘,可以说是非常的珍贵营养;
那时地瓜、桑葚、红果,可以说让人一见就觉得口舌生津。
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几乎所有的野菜、野果、野花,都成了普渡众生的食物。至今想来,却有另一种独特的风味,让人怀念。
我想到流到那种衣衫褴褛,饥肠咕咕的困窘境地,村里的孩子们有的十多岁了,还露着小鸡鸡。小姑娘们呢,则用一块破旧的布将羞体遮住。寒风无情的吹刮着,不知是在哭泣、哀叹,还是在嘲笑、讽刺。无论怎么说,寒风可以将破衣衫任意掀起,将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暴露无遗”。
我想流到大哥怕我寒冷,将他的衣服往我身上一套,我变成了穿着长袍大褂的“阿凡提”。我走出门来,引得村里人讥笑的那种场面。但我毫不在乎,像个演小丑的演员,活蹦乱跳着。在那种年代,是绝不会因别人的嘲笑,而将“不合时宜的衣服”脱去的。
我想流到二哥将一个酸菜窝窝头递给我,我又递给他的那种情景。二哥说他不饿,嘴里却不停的咽口水。最后,因饥饿过度,他昏倒在地。我爬在他身上一声声呼喊着,他苏醒过来,将泪水揩干,强装欢笑地说:“我是睡着了”!那种情景,真让人回味无穷啊!
贫穷是一种心酸的体验,它让人们懂得什么是艰辛;
贫穷使得屋里无灯照亮,就在夜间仰头看那月儿明;
贫穷对一个有理智的人,就是能在饥饿中懂得发奋;
贫穷也能考验人的意志,绝不做一个卑躬屈膝的人。
是的,我希望时光倒流在昔日的每一个角落,流在那荒凉的山野上;流在那间老屋中,流在那贫瘠的土地上;流在那干涸的古井中,流在那荒草上面;流在那蜿蜒的河道,流在那生锈的油灯上。
每流到一处,总有一番感慨,一番回忆。回味那枯萎、苍白的岁月,就像在阅读一部苍凉、悲壮的人生小说。
那时尽管贫穷,但谁也没有放弃勤奋;
那时尽管寒酸,但还有着美好的憧憬;
那时尽管穷困,但还是挺起胸膛做人;
那时尽管艰苦,但还是有美好的梦境。
有时候,当我看到比肩林立的楼房,就会想起昔日低矮的黄泥小屋。居住在两种屋里,心情、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想起了杜甫的《为茅庐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当然,我不是说自己有那种宏愿,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只不过有一种同情心罢了。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自己发奋。
在贫穷中,只想逃离这种苦难,因此发奋读书。俗话说“自古磨难出雄才,从来纨绔少伟男”。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吧,我是“三穷三富”不到老,哪样的苦没吃过?哪样的脏活没有干过?
生活就像一位慈祥而严肃的老师,它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教会我吃苦耐劳。我咀嚼着苦难与寒凉,就像在吟咏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当我坐在电视机旁时,我就会想起儿时跑十多公里的山路去看电影;当我在明亮的台灯下写作时,我就会想起在油灯前纳鞋的母亲;当我看到天上的白云时,就会想起儿时当将白云当做电影。
当我想到这些时,就会流泪满面,泣不成声。
贫穷不用害怕,它不是永恒的命运;
只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会逆袭自己的人生;
贫穷是种动力,它只会推动着我们不断的向前奋进;
贫穷绝对不能,挡住你勇往直前的脚步就是最好的证明。
2024年11月5日。
作者简介: 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歌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报》《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园林》《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六千多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