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木衰秋,杜鹃啼不休 1218
文|| 三木秉凤诗文选
仙乐秋宵奏瑶台
婉思几缕随风来
独樽篱下赋菊意
流水泠然诗洞开
东陵浮月木衰秋
啼夜杜鹃竟无休
再入桃源又新境
暗香玉露漫西楼
桂子秋风落,天香篱外飘,人间有仙境,山水传琴箫。世外桃源,风光无限,生命桃源,落英翩跹。昔之陶公所作《桃花源记》,蕴意深邃,高格独具,闻名遐迩,流芳至今,成为文人墨客迁情所向,隔篱对樽,掬泉而饮,弄菊香溢,怡乐恩勤。文中渔人缘溪而行,夹岸桃林,水草肥美,落英缤纷,林尽水穷,源出狭壑,入之豁然开朗,见良田美池桑竹,男女来往耕作,怡然自乐,竟一派世外田园之象。《桃花源记》百品不餍,细致嚼之,味道朴美,粗犷赏之,泼墨如画,别有洞天。若无陶公飞来之笔,魅幻桃源景致,吾侪何能妙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落尘凡,披靡生死,大多向往桃源仙境,以待岁月精彩纷呈。然桃源者,非藏于山水一隅,十步芳兰皆沐桃源花香,生命之妙义,体悟之精微,皆出自天地之间也。陶公之修,星孤篱寒,或冥冥之中身了桃源,或孑然之外慨言无限,一昼一夜,一暑一寒,一得一失,一颦一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观春华之畅流,闻夏草之馠淡,喜秋丰之怿悦,待冬雪之飞寒,农家与乐,天上人间,春花秋实,心之桃源。“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桃源梦若,山高水长,人生何喻?丝丝缠缚;穷命何图?绵绵若空。天地邈邈,风雷徐徐,凌云雄志或已云飞烟灭,然梦魇时下的落英翩影,几随斗转星移,更加鲜亮动容,仪态出凡。
天地本无染,孰自浊尘心 1219
文|| 三木秉凤诗文选
山川共旭新
日月相比邻
天地本无染
孰自浊尘心
沧浪卷而沄
大道清且真
万象藏深义
浑然道法存
诗情与灵澈,万景入志通 ,秋高白云淡,风骤叶缤纷,万象几更新,道法自然真,徒将手中笔,画出天地帧。秋彩色褪,风寒萧疾,远眺效野,尘境迷离,岁月如风,如烟,如梭…清波朽荷在习习凉风中曳荡,万事嬗变走向生命之苍茫。宇宙之循环,世事之变迁,生命之轮回,能量之交换,人以志立,物以气合,心以悟通,宇宙一切生命的存在意义就是自由支配无穷能量而不据为己有,以实现大爱无疆的共生共荣价值。人落尘凡,由道而来,人离尘凡,随道而去。当我们越然于衣食住行七情六欲之外,当我们脱俗于爱恨缠缚物欲横流之中,万物不为我执而为我用,万事无为而无所不为,此乃真正《金刚经》所谓“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生其心”灵魂畅享境界。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宇宙浑然一体,万物皆共其灵,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大我世界。灵魂!乃统摄万物之要,上合天地之道,下居万象之正,冥冥无形犹如深谷之风,来也无影去也无踪,却于天地之中川流不息。志,乃灵魂之摄,孔子曰:“吾一十有五,而志于学…”志于学,志于行,志于信,志于证,志之愿。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喻志之人,如岩松之固,如崖竹之骨,如寒梅之傲,咬定青山,永不言败,他们通过自学、自律、自信、自证而与天地意志相通,从而显化有形,此谓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也。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4 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