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寻一枚秋词 温暖过冬
作者 山清水秀
年年秋色最深处,岁岁霜降日日寒。
在这周而复始的红尘里,以一颗朴素的情怀与秋相约,带着虔诚的夙愿相携在深秋里,寻找那一方睛朗注目,安放自己疲惫的灵魂,任时光从指缝里划走,亦可以不念西风独自凉。
风尘落下,愁绪释怀,于静谧之中,感受季节走进深秋的成熟与稳重,让自己的内心被这茫茫无际的秋意笼罩,使自己思绪变得更加简静素雅。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秋色渐浓,寒意已深,大地披着一身的霜花,浸润着深秋每一寸肌肤,它如迟暮美人,在一片秋色中,遗世而独立。尽显自己的盛世芳华。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样的场景适合相逢,不曾失约,不曾迟到,趁硕果累累,趁菊黄红瘦,寻一枚秋词,画一片落霞,捡一只孤鹜,点一盏枫桥渔火,听一曲涛声依旧。
在这个风霜露重,月落乌啼的深秋时节,与秋共情,默然接受,只言温暖,不说离愁,朝着美好事物行走,向着花开地方前进,素心向秋,安然入眸。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喜欢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秋去冬来的风光,内心恬淡,自在欢喜,静守最后一抹秋色,静品最后一缕香甜,从中寻找一枚秋词,迎接浅冬的到来。
最让我欣喜的木芙蓉,经过春风夏雨的滋润,经过秋霜严寒的洗礼,深情款款绽放在江岸边,花瓣薄如蝉翼,花朵很像端午景花,层层叠叠,娇艳如霞,可以与牡丹媲美,比秋菊艳丽高大。
“水边无数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浓。”
木芙蓉被称为从冰霜中生发的花,又名“拒霜花”,宛如一位优雅的女子,穿着华丽的着装,即便在寒霜凛冽中,依旧能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迷人的风姿,它像是在告诉我们,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要保持自己的那份美丽与坚韧,
给人世间留下自己最美的容颜。
在这个陪着落叶飘零的晚秋,木芙蓉依然像英雄举着火炬,临水而立,与芦花映白,和岸上枫叶相互映衬,潾潾的秋光把它们倒影在水面,成为晚秋一道绝美的画卷。
一寸霜天,层林尽染,万山红遍,色彩斑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林晚,霜叶红,秋菊照花影,这是大自然送给人间最美的霓裳,不是春天胜似春天。走入其中,便落入繁华的仙境。不禁感叹,人间值得。
“秋深山有骨,霜降水无痕。”
远山如画,近水无波。山峦渐显风骨,秋水清晰无痕,没有往日的湍急,安然如古镜,映照着蓝天白云,同时也洗涤着我们内心的污垢,仿若给我们心灵深处安放着一片辽阔的静土。
“秋景引闲步,山游不知疲。”
多少次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我提着一盏心灯,走过枫叶路,赏过茅店月,淋过江湖雨,踏过板桥霜,不提风尘仆仆,不提霜花落肩,却正走在无尽的深山古道之上,只想寻觅一枚最美的秋词,温暖过冬。
这枚秋词,是春天野地里初生的草芽,是夏天庭前一缕松风,是秋天撰写光阴故事的落叶。我仿佛用尽所有的形容词,也无法形容这枚秋词的美妙。
似乎只有这样的秋词,怀揣入心,才能温暖整个冬天,风来不冷,霜来不冰,雪来不寒。
山清水秀,原名于晓秀,闲暇之余,喜欢流涟于文字,以一颗素心来触摸这个世界,用笔尖跳动的旋律和心灵对话,传递那份真情与牵念……
【主播简介】穆红,女,回族,笔名伊月儿,原籍陕西,旅居义乌,金华市作协会员,义乌市作协会员。喜欢徜徉文字间,与灵魂对话。现为笔墨天方平台授权作者;京津沪头条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