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潘龙华,中共党员,华东师大中文系本科学历。近千篇诗文作品在《诗刊》《中国诗歌》《工人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中国报导》《美国华商报》等书报刊物平台登载,十多次获全国纯文学赛事大奖。出版《潘龙华诗文集》和《我的诗情画缘》。现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学会会员,中国诗书画家网艺委会副主席,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香港作家协会会员
《读画乐》(一)
作者: 潘龙华
窗外溽暑,德韻书屋,余读箑纳凉。
缓缓展开海上书画大家吴华源(后名吴子深)的扇面“万竿烟雨”图,顿觉清风徐来,思绪飞扬,不仅联想起七十年代初,吴老的《吴子深画谱》出版,其不久,即成为海内外初涉画坛者,趋之若鹜的宝典了。
张大千时居美国,他读完画谱后,对吴老亦推崇备至。自已全然不顾眼疾未愈,写成二尺长跋四帧,曰:“四十年以来,海上艺林莫不艳称三吴一冯,盖谓毗陵冯超然,石门吴待秋,吴郡吴子深,吴湖帆四先生也……而子深则致力思翁(董其昌)湘碧(王鉴)溯源董巨,尤擅竹石, 迈越仲昭(夏昶)、衡山(文徵明),其得意处直逼鸥波父子(赵孟頫、赵雍),予每见先生所作,古木竹石,无不下拜,叹为明清五六百年间无与抗手者”。
笔者还曾看到一张旧照,为张大千与京剧表演家马连良的合照。他俩都手持吴华源所绘的折扇,其中一把系墨竹图。当时社会,皆以手持吴扇为荣呢。
张大千对吴老推崇备至,书画大家的情谊让人感动。
再读眼前吴老所绘万竿烟雨图,仿佛进入世外胜境。茂林深篁,密密砸砸,占大半扇面。近密远淡,那纤细柔美的翠竹,在细雨中弥散出醉人的魅力。片片濯过的万千绿叶,似有雨珠在跳在闪。雨过潮涨,二股顺势泉水,蜿蜒而来,淙淙有环佩琴筑之声。直至联袂,扑入近处一汪漾潭中。
溪中顽石点点,堤边芳草簇簇。左右玉丛掩映处,隐隐有二三间茅舍。这屋主也许正全神贯注,执卷而聆,听那绿的深深浅浅里,时而滑出的一二声鸟鸣。
有春水春竹春荑相绕,在雾一般春雨的氤氲中,好一处诗意般的栖居。
扇面设色雅致温润,画面恬静宜人。处处显现美学意趣所在。构图也应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势。吴老擅竹石,司文同。这万竿烟雨图,根根细竹,一絲不苟,惬仰疏密,法度紧恪。没有蛇足之炫,绝无多余之呈。吴老真是“尤擅竹石”,妙笔也!
想起郑板桥先生的诗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是呀,精熟而返生,那才是更高层楼的境界。
扇上吴华源老题款为"万竿烟雨,耕烟意,清明前三日"。
余驰想,人间四月天,春雨濡芳,新竹摇青,吴老玉管在握,遐思清初画圣王晕号“耕烟散人”之笔意,欣然挥毫,最终成就了这幅《万竿烟雨》图。
吾今拥有大千居士邂逅吴老所作“树木竹石”,亦“无不下拜”的墨宝,真仍人生一大乐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