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守望 传承发展
——夏津县编辑出版《千年守望——山东夏津黄河故道的保护与发展》侧记
宋云亮

为了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擦亮山东夏津黄河故道的金字招牌,讲好夏津故事,提升夏津外在形象,夏津县人大、政协、县委宣传部负责,县文联作家委员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夏津创作基地等参与,编辑出版《千年守望——山东夏津黄河的保护与发展》大型图书。
该书主要内容:全书力求史料详实,图文并茂。拟分十个部分:1、故道之史:主要反映夏津黄河故道的历史变迁,包括故道之源、故道之盛、故道之殇等。2、故道之治:主要体现夏津历届县委、县政府对于保护和开发黄河故道做出的努力,县人大常委会和政协对于保护开发黄河故道的议案(提案)、建议、视察、调研等各种形式的法律监督、社会监督,社会各界和各级专家对夏津黄河故道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等。3、故道之忆:主要是以回忆录、采访等形式,体现曾在夏津任职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黄河故道辖区的镇村干部、各界群众,为保护、开发黄河故道古树的所思、所想、所历、所为等。4、故道之美:主要以文学和新闻的形式,对知名作家撰写的歌颂夏津黄河故道的文学作品,以及重要媒体发表过的涉及夏津黄河故道的新闻稿件(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等进行收集整理,使读者获得独特的美的享受。5、故道之歌:主要以曲艺的形式,收集夏津黄河故道的民歌、歌曲、曲艺等作品,便于传唱,增强传播力。6、故道之韵:主要是反映夏津黄河故道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7、故道之艺:主要以艺术的形式,通过广泛征集和组织关于夏津黄河故道的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等艺术创作,以故道“诗、书、画”的形象表现,增强夏津黄河故道的艺术韵味。8、故道之奇:主要是关于夏津黄河故道的历史传说和奇闻逸事等。9、故道之子:主要是夏津历代影响较大的各行各业的精英。10、故道之旅:主要体现夏津黄河故道的旅游景点、丰富美食、土特产品等。

山东省散文学会夏津创作基地、县文联创作委员会等组织三十多位作家、二十多位诗词家、摄影家,在《千年守望》编委会主任刘光欣的带领下,分组深入到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辖区内的近二十个村庄走访镇村干部、村老族长、老寿星、老党员、老教师等,深入挖掘搜集整理相关有价值的资料。县人大、政协、县委宣传部动员会后,参与人员积极响应,主动开展。10月23日,首先组织召开了由编委会主任刘光欣、夏津散文创作基地主任宋云亮、县文联作家委员会主任于佃俊、作家高立先、高洪义、县政协于善华等参加的夏津黄河故道《千年守望》资料整理座谈会。特邀曾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辖区内任过镇村领导、原县委副书记、人大主任(被干部群众公认的夏津通)房玉梅同志回忆介绍黄河故道的守护、发展及亲身经历,讲述了历代干部群众千辛万苦、齐心协力育林固沙、保护古树的事迹故事,也道出从喜爱这片林子到爱护保护这片“生命之林”的真情挚爱和酸甜苦辣,给作家们提供了丰厚的有价值的资料。







11月3日,刘光欣主任带领宋云亮、于佃俊、周兵、迟磊、高立先、孙祥庚、李梅等二十多位作家,深入到椹园、梨园、杏邬园、槐林辖区内的十四个村庄采风走访,调查了解,搜集相关资料。
作家们一致表示,多下去走访,多征求线索,搜集资料,争取写出有价值的好文章入著,为传承农耕文化,保护发展好千年古树群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做出更大贡献。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