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中国精神》
作者/银杏(北美)
中国精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特质, 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一提起中国精神,就要首先提起天才学者辜鸿铭先生的这部驰名世界的伟大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在这本书中,辜鸿铭先生指出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博大,深沉,纯朴和灵性。作为学贯中西,驰名世界的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非常有名地指出: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德国人深沉,博大,但不纯朴;英国人纯朴,深沉,但不博大;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
另外,辜鸿铭先生还指出中国人民特有的难以言表的温良以及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他认为,中国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和绘画,非常困难,也难以准确,但掌握好了之后,却可以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
辜鸿铭先生认为,中国人最美妙的特征是: 真正的中国人既有赤子之心,又有成年人的智慧。因此,他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不会衰老的民族,因为中华民族拥有永葆青春的秘密!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一定会感到非常骄傲,非常自豪,非常幸运吧!
此外,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使中国精神凝聚成五大精髓,这些伟大的中国精神,使中华文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其一为世代传承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能够经久不衰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爱国主义情怀是至关重要的。爱国主义情怀不仅仅是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所怀有的特别的,深切的依恋之情,而且是一种精神的,道德的力量,对于国家与民族的生存发展可以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清楚地知道,如果今天不爱国,未来可能就无国可爱。有国才有家,国家富强,家才会更安全,安稳,幸福,公民才会更有尊严。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而未悔”,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都是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写照。
其二为团结统一,宽容忠厚的民族意识。中国人一向宽厚包容,团结友爱。儒家思想也一贯主张“和为贵”。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源远流长。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中国人深知团结的重要性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伟大凝聚力。三年抗疫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致,互帮互助,表现绝佳,堪称世界奇迹!
其三为爱好和平,追求和谐的宽广胸怀。中华民族向来以礼仪之邦和礼尚往来著称于世。热爱祖国,善待邻邦,热情好客,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质。中国人崇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哲学,这是一种体谅他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伟大情怀。
其四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祖先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中国人一向以劳动为荣,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中华民族历来以刻苦耐劳,顽强不屈著称于世。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故事就生动体现了中国人民锲而不舍,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其五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无论处于怎样恶劣的环境与怎样困苦的境地,中国人总是能够顽强拼搏,自立自强。正是这些伟大不朽的民族精神,才铸就了今天前所未有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
此外,中国精神还体现在某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言辞上。纵观历史长河,有十句话最能代表中国精神。这就是:“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中国性格。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理想。这就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中国气度。这就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中国抱负。这就是:“铁可折,玉可碎,海可枯,不论穷达生死,直节贯殊途”的中国气节。这就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的中国格调。这就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中国高度。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中国操守。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中国品格。这就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中国气概。这些出自中国历史著名典籍的凝练深刻的言辞,正是中国精神的高度概括,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和源泉!
愿中国精神永放光芒! 愿中国精神终将引领世界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