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路
文/庄木
最近往村里走了几趟,对村里的路很有感触,不说几句心就不安!
住在村里的人,对村里的路好走难走并不在意,毕竟好走也要走,难走也要走,习惯了就好了。像我这类从村里走出的人,跟村子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不走路是不行的,大路好走,小路难走,谁不想总走大路呢?但是,大路不可能通往各家各户,下了大路就得走一段或长或短的小路。小路是数量最多的,是非走不可的,只要走向小路,心情不复杂那才怪哩!
说到村里的路,谁若是说没变化,那就是没良心,是无视经济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三四十年前,村里的路基本上是土路,晴天一街土,雨天一街泥,车在泥中行,人在泥中走。人人恨这样的路,却又没钱修路。好在国家实行的“村村通”让各村的大路都铺成了水泥路,人与车再不必涉泥而行。
如果谁说村里的路特别好走,那也有点儿违心,毕竟有的路实在不好走。这样的路主要是那些田间路,尽管铺了水泥路面,却都很窄,两辆三马子错车没问题,两辆轿车若想错车,那就得考验一下胆量和车技了。路面一般都比两边的地高出几十公分,车轮掉下去可不是好玩儿的事。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是要提前寻找可错车的地方,如果找不到就得往后倒车。如果有人在车下指挥,两辆车还是能错过去的,两车只差几公分,跟路沿也只差几公分。这样错车,没胆量行吗?没车技行吗?
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谁家都不肯让出半公分,所以田间的路只能修成那个样子。也许有人会说,这田间的路本来就不是让轿车走的,而是让农用车走的,农用车一般都较窄,错车是没问题的,但是,大型农机也是很宽的,遇到对向开来的同样的车是无法错车的,只能往后退。更何况,农村人也富起来了,几乎家家有轿车,遇到逢年过节,遇到中元节、寒衣节,在路上一堵就是半个多小时,此时此刻,急也没用,只能等。时间对在村里生活、办事的人就不算效率了吗?
我的老家没拖小康的后腿,却也没给小康撑多少门面,小路不好走倒也不算稀奇。当我到一个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摘苹果时,发现这个村的大路是那么平整而宽阔,然而通向果园的路则高出地面几十公分,窄得难以错车。
好粉儿涂在脸蛋儿上——这是老百姓最爱说的一句话!如果粉儿不多,涂一下脸蛋儿,给外人留个好印象无可厚非;如果粉儿足够用,却仍只给脸蛋儿涂,脖子会怎么想呢?背、胸、臀会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