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回忆录杂记汇集

七律•盘龙梦忆
文/王开红
七十盘龙旧梦牵,青春岁月乐绵绵。
晨钟初响书声朗,暮鼓轻敲志愈坚。
师生情深诗赋诵,同窗谊厚梦魂连。
如今回首当年景,一梦依稀忆旧年。
注:
盘龙:学校校址;
勤敲:指勤工俭学。
七律•秋日师生欢聚
文/王开红
雅聚蕲阳乐趣浓,师生久别又相逢。
用心传道声犹悦,把手言欢酒自醲。
黎企河边秋韵逸,新天地里意兴丰。
时光流转情依旧,无限春朝待憬憧。
——
注:雷溪河曾名黎企河,2024.10.24下午在新天地大酒店欢聚。
和尊师王开红先生《七律•秋日师生欢聚》
文/黄彦蛟(湖北)
日久续缘聚意浓,尊师学友喜相逢。
乡音未改交心语,笑靥依然绽玉容。
晚照夕阳霞霭秀,清晖暮色舞姿丰。
难离此景何时见,再忆雏鹰顽少侬。
七律•河畔思无边
文/王开红
大元河畔忆华年,溪水清波映碧天。
两岸风光相对望,一川秀色向西延。
母校钟鸣犹在耳,师生语笑梦如烟。
而今回首情难尽,岁月悠长思无边。
和王开红老师《河畔思无边》
文/王迪银
一
悠悠往事漫如烟,夜夜群聊岁月延。
旧照留存寻旧梦,新秋网聚话新天。
盘龙岗上书声琅,曲水河边笑语甜。
半世沧桑神气在,心中永驻是华年。
二
勤工俭学伴童年,细数桩桩似昨天。
昼砍松柴灯夜学,晴浇白菜雨坑填。
辟山种树环境改,修路铺沙甬道联。
企盼加餐牙祭满,师生同乐喜开颜。
步尊师王开红先生《河畔思无边》原韵
文/黄彦蛟(湖北)
时逢花甲恋华年,岁月犹新梦枕边。
戏水蕲河情未改,读书母校景依然。
盘龙宝地栽桃李。粉笔杏台谱锦篇。
曲指回眸多少事,恩师谊友叙从前。
咏尊师王开红先生网名《浮生若茶》
文/黄彦蛟(湖北)藏头诗
浮华一梦笑虚空,生处红尘世态中。
若谷开怀谐趣事,茶坊品味淡雅风。
盘龙书声赋金秋
文/王惠高
蕲黄相隔古角峰,怀抱落星唐山垅。
若水瑶池流玉液,潺潺滋润一条冲。
大元中学育花圃,盘龙地里出英豪。
工农商学齐争艳,能歌善舞乐逍遥。
在家耕种孝父母,出门打工走四方。
底层也有大贡献,修建水利送公粮。
也有为官居高位,惦念同学思故乡。
匆匆岁月吟红叶,玉桂黄花又重阳。
校时戏闹书声朗,此刻银发面如霜。
只恨时光催人老,偶尔相聚笑盈眶。
年怕中秋月怕半,还有多少春与秋。
儿孙自有儿孙福,开心快乐无所求。
无事群里多嘻闹,放开喉咙耍滑头。
珍惜当下多欢聚,六十顽童媲花羞。
赞老同学陈保生少年雄风依旧
文/黄彦蛟(湖北)
脱下军装志不移,听从召唤应相随。
男儿铁骨铮铮誓,花甲雄风烈烈驰。
二0二四金秋大元师生喜聚重逢
文/黄彦蛟(湖北)
师生相聚甲辰秋,惊喜重逢靓眼眸。
笑语涟漪拂丽水,激情荡漾驭轻舟。
秋枫媲美娇花艳,果照相符玉镜羞。
岁月几十曾末见,童心依旧纵难收。
师恩不忘
文/刘凤兰
大元求学记心田,教诲承蒙年又年。
代数几何明定律,致知格物谱新篇。
欣加微信声名熟,乐对荧屏话语绵。
今日盘龙翘首聚,衷诚祝福寄吟笺。
沁园春•师生缘
王国友
子曰诗云,易礼春秋,百载树人。读琼林幼学,龙文鞭影;蒙童漫步,增广贤文。解惑传知,致和格物,星火燎原情意真。寒窑赋,得雄书千卷,助跃龙门。
街头一见如亲。忘不了,园丁树蕙辛。看探星研月,科坛巧匠;耕田卖菜,百业强军。海角天涯,千门万户,得益人生今谢恩。加微信,祝心安体健,福瑞长存。
花发沁园春•同学会
王国友
雨润金秋,雁惊寒露,百花次第萧索。东篱聚酒,胜日寻芳,酣醉屋檐惊雀。三生棠萼。圆绮梦、重阳相约。不为那名利荣衰,听凭梧叶飘落。
忆起同门共桌,度青春年华,岁月沟壑。穷阎漏屋,粝食粗衣,数理化中英学。难知对错。凭纸卷、何分强弱。鬓发白、暑热严冬,勿忘休戚承诺。
少年盘龙地悠思
文/黄彦蛟
花甲鬓霜慕华年,盘龙宝地起云烟。
桃开杏李朝阳笑,雨灌禾苗润圃鲜。
满室书声惊月色,长廊笑语乐尧天。
秋风冷却寒窗梦,不见曾经缩影妍。
忆盘龙岁月
文/黄彦蛟(湖北)
黄梅一曲唱华年,割草放牛也种田。
眷恋盘龙桃李艳,重逢花甲梦魂牵。
谢师吟
文/姜花容
绛帐宏开智慧泉,恩师德厚韵如渊。
双眸炯炯含星斗,一意拳拳育俊贤。
笔落春秋书大义,言传礼义启新篇。
清风两袖心无悔,热血盈腔志愈坚。
朝起披星临学府,暮归戴月别黉园。
答疑解惑倾囊授,析理谈经尽力传。
细语轻声消困惑,高瞻远瞩指迷烟。
栽培桃李繁花盛,呵护芝兰秀色鲜。
似烛燃烧光熠熠,如蚕奉献意绵绵。
深恩浩浩难回报,厚德昭昭岁月镌。
赞恩师
文/姜花容
绛帐清风润心田,高台妙语启愚贤。
虚怀若海容差错,慧目如星检误填。
粉笔轻挥文墨洒,甘霖漫溢李桃鲜。
良师胜友恩情重,学府书斋德艺全。
赞尊师王开红先生夕阳再聚
文/黄彦蛟(湖北)
鹍鹏浩宇展雄姿,金鲤盘龙跃玉池。
浅水难舒沧海志,玄蛟易露彩虹时。
春风拓道曦光秀,劲旅扬帆御景奇。
暮色霞晖思故里,重归再聚谢恩师。
回顾歌舞老师陈小兰女士青春活力
文/黄彦蛟
一头秀发宛如帘,两眼秋波笑靥甜。
桂影风姿歌凤语,花翎月貌面琼蟾。
瑶溪畅饮春光浴,玉指轻弹蕊露沾。
倩女良师亲似姐,盘龙宝地敬教严。
忆大元中学雏梦依旧
文/詹腊容
两鬓银发成奶翁,追遂戏闹嘉事隆。
忆昔母校盘龙地,大元中学烙心中。
统考榜上名第一,谆谆教导把师恭。
而今银频颂情谊,一水饮大情意浓。
今世有缘常相聚,再续千秋万代功!

母亲河的眷恋
文/黄彦蛟(湖北)
巍巍古角鄂皖之巅
峰峦叠嶂清溪潺潺
一条小河向西宛延流淌
唱着童年的歌谣疾驰大江
那是人生旅途的向往
蕲河之源丽水直下
两岸村落古朴遗风
有一群心怀梦想的孩子
在七十年代的风华岁月里
羽翼未丰待哺在知识摇篮
曾经的盘龙地大元中学
一张张笑脸烂漫天真
站在高高的草坪凝视远方
同四周的桃李花香争艳
灯火阑珊书声琅琅明月光
岁月匆匆带走少年笑容
雏鹰展翅翱翔大海蓝天
四十余年天南地北人间
昨日不再明朝聚何时
在夜深人静时入梦往返
梦回初中岁月
文/陈咏花
鬓角斑白忆少时,朝霞映洒盘龙地。
龙腾深渊欢声起,师生共聚笑语里。
鸟语伴我度青春,书声琅琅破晓寂。
肩扛米柴竹床轻,简朴生活亦欢喜。
童心依旧笑颜展,吉祥青春常相忆。
多彩年华细回味,酸甜苦辣皆铭记。
岁月匆匆情未老,少年往事心间系。
咏华笔下记流年,往昔风华藏字里。
盘龙枫叶情
文/黄彦蛟
那片曾经喧哗的校园
早已回归原始的模样
留下记忆与眷恋回荡
伴春夏秋冬花开花落
人类文明进步的脚印
汗水浇灌希望的花朵
一双双小手随师而动
破土肩挑开拓宽敞校园
一栋栋教学楼拔地而起
在欢呼声中播种知识
求学的路没有娇宠
一担柴米油盐小竹床
迎着晨曦蹬上盘龙山顶
那是实现人生梦想的摇篮
恩师同窗驭驾快乐小舟
驶向翰墨荡漾的学海
寒来暑往岁月复新
春风化作银霜染枫红
少年不见皆是老乃翁
夕阳相聚话从前别样风情
梦里千百度往昔笑容
忆大元中学
文/王艳梅
大元中学情深厚,母校恩泽心间收。
少年求学多欢意,课堂书声映晴秋。
劳作勤勉精神振,同窗笑语岁月流。
青春如箭飞驰去,友谊长歌动心头。
回首当年情未了,绵绵情愫意悠悠。
纯真难忘共相守,青春记忆永长留。
进盘龙群趣事
文/王效礼
盘龙错节又一群,进来全是老书生!
大元一别几十载,见面不识是何人?
赞盘龙圣地
文/王校礼 占火英
盘龙圣地出精英,大元中学永留名!
教师桃李满天下,学生个个赛明星!
文武将才不胜数,琴棋书画润心灵!
时过境迁夕阳至,常思母校叙深情!
盘龙鸾凤赞
文/王惠高
盘龙趣事校园情,校礼真诚爱火媖。
似漆如胶天地久,同窗家眷赞齐声。
赞盘龙巾帼
文/黄彦蛟
同窗美女艺才多,曼舞柔姿气氛和。
但愿春风常眷顾,红枫唳鹤乐婆娑。
赠盘龙同学群
文/王国友
拿云逐梦傲苍穹,地北天南心愿同。
四海五湖翘首听,盘龙共话夕阳红。
敬谢盘龙山师生吟诗撰文锦篇汇集
文/黄彦蛟(湖北)
盘龙烟雨梦乡中,露润桃李月如弓。
曲指韶华成幻影,回头靓丽隐朱枫。
相符花甲诗情致,眷恋青春画意同。
撰写抒怀吟雅兴,挥毫墨绿晚霞红。

盘龙地的往事
文/姜水云
大元中学早已成为一颗陨落在历史璀璨长河的流星,他的曾经辉煌与甘苦仍历历在目,犹如印刻在脑海里的一块巨石丰碑,与我同在岁月中漫步。
我和很多同学一样是大元中学的第一届学生。起初我们都`住在小学,那时候的学习条件是比较艰苦的,因时代的环境以勤工俭学开辟教育的新领域,在当时,还有许多没有读书的同龄女孩,我能成为一名学生是人生中很幸运的一件事,生活虽艰苦,但心里却是如蜂蜜一样甜润。
记得那个春天的日子,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轻风悠悠似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老师带着我们去盘龙地开辟校园新基。从山脚到山头大约在三十米左右,登上山顶深吸一口那新鲜的空气,让人着迷陶醉于幻觉,憧憬未来的美丽校园。
中央是一片梨花玉雪馨香正浓的果园,左边是大队的养猪场,右边是一片辽阔的空旷草地,那是在一九七六年的上学期,上午上课,下午就跟随老师上山挑土拓基,那干劲十足,热火朝天。
有一些感人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让人感慨万千。记得有一天下午在劳动时,张道谷同学手扶炮钻,一个不小心被同学打断了他的右手大母指,当时鲜血直流,让人心疼!我们的音乐舞蹈陈小兰老师如同姐姐疼爱弟弟一样,迅速带他去医院自己掏腰包为他包扎治疗。从那天起,工地上多了一个功臣伤病员,于是他也升级为工地巡视官,天天下午来工地四处观察。
当年下年,一栋崭新的教学楼落成,屹立在盘龙地山顶。白白的照墙远处望去好比知识海洋的灯塔,照亮我们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征途。我们班五十名学生开心的住进了新教室,写在脸上的兴奋如同打了鸡血,那叫个来劲,比过年还乐哈!
时到一九七七年上学期,又招了许多一年级的学弟学妹,从此再不孤单,王开红老师任这届的班主任,我们一起有一百多名学生在此继续奋斗,接着第二栋教学楼又展现在眼前,我们还自种棉花蔬菜,如同一个快乐和谐的大家庭。王惠高就是这届的班长。当时虽岁月艰苦,师生们在一起天天不亦乐乎,喜笑颜开!
当年金秋七月,满畈金黄稻谷飘香。我们班五十名同学,心中恋恋不舍,泪水如春潮涌泉,要告别自己那双不经风霜的小手建立的新母校。我和姜冬姑同学紧紧拥抱,犹如泪人一般,此刻操场哭啼声代替了道别的心声。我们班的班主任何嗣云老师也落下了难舍的热泪。心细的王开红老师语重心长的宽慰我们,大元中学永远是你们的母校,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转眼花甲银眉。回顾短暂的盘龙地大元中学两年时间,不由心生眷恋少年的快乐与理想,放飞在那个艰苦而又执着的年代。我们都已是做爷爷奶奶的人了,希望我们的经历能为后一代的孩子成为励志的典范,让民族的坚强生生不息,永绽芬芳!
被人抬下水的滋味
文/吴永庆
我的老家在唐家山。我生在高山头,长在山头上,要叫我登山,我可以一口气从山脚下登到山顶,要叫我下水,我是一个旱鸭子。
48年前,我们村和毗邻的枫树村、姜冲村、大元村四个村的初中学生集中在大元中学读书。经过了中考,我们像放飞了的小鸟,自由自在了。姜冲村何同学以及本村的方同学相约我到姜冲村(河头)去玩。当时天气很热,走到姜冲村河头街上,路边一个很深的拦河堰吸引了何同学,他舍不得往前走,他问方同学游泳不,方同学没有推辞,两人先后跳进了水里。我坐在河岸上干望着他们。
他们游了一阵子,觉得两人游泳不过瘾,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我,我是一个打死也不敢下水的人。他们要我下水,我不从,我往远处跑,他们追上了我,将我的衣服扒下来往地上一丢,将我抬起来扔进了水里,我吓得要命,到了水里后直接往下沉,弹也弹不上来,喝了几口水,喊救命,越喊水越往肚里灌,他们以为我是装的,我又喝了几口水。何同学不知道是怕还是想去找人救,跑的远远的不见人影,方同学看到情况不妙跳到水里来救我。方同学一接近我,我就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抱住了他,我两一起往下沉,他用力挣了一下,将我甩开了,用后背把我顶到了沙滩上。
他俩将我放在河坝上趴下,我吐了好多水,我好了一些后起来,他们将我送到大元卫生所,医生说应该没有什么大碍。我说这件事我要告诉老师,他们央求我不要告,因为马上要毕业了,我也不好意思再去加害他们,最后以我发三天高烧而告终。
老师的谆谆教诲铭记于心!
文/詹腊容
记得那个学期快要结束了,最后几天,老师把我们学生召集到进教室,我想,这时候快要放假了,所有的课程已经上完了,进教室干嘛呢!
于是,我随着同学们进了教室原位坐下,但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老师的目光好奇的看着我,我快步走近我的坐位坐好了。
接着,老师拿起短粉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嚓嚓作响,把我的名字‘占腊容’写的很大,我心在想,为什么只写我的名字?于是心跳加快了速度,扑通扑通的直跳,当时我真的好害怕!
老师,难道是我做了坏事吗?到了期末了,这是批评我吗?我在回想这几天我没有做什么坏事,老师为什么只把我的名字在黑板上写那么大?我坐在座位上缩成一团,一动也不敢动,头也不敢抬起来……。
此刻,老师侧过身来看了一下,又回到黑板上继续写上84分,这个时候我更害怕了,在想84分,太少了吗?那时候60分及格,心里一直在跳个不停,老师是要批评我84分太少了,老师还在写,一直等到写完才讲话,这时是真的,我更害怕了……!
完了!完了!到了期末放假,老师要批评我,我好想要钻到桌子底下,宿在地下,这时候暗地安慰自己地,淡定!淡定!听老师怎么说?
这个时候我看到了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过了片刻,他说84分是全乡政治期终考试总分第一名。啊! 原来如此,我心里才慢慢的回复平静!老师原来要是表扬我,还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让我顿觉心里暖暖甜甜的,一颗悬在半空的心终于落地。
如今年过花甲,尊敬的邓国瑞老师的那一幕,让我永远铭记于心。他的耐心指导让我收获意外惊喜,谆谆教诲在我耳边长鸣。
大元中学纪:简朴中的幸福,时光里的瑰宝
文/陈咏华
大元中学,那座屹立在盘龙地最高峰的学府,阳光大道直上,其壮丽之姿犹如高山瀑布,永存于我的记忆深处。那宽广的操场,恍若现今的飞机场般辽阔;而那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则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岁月,回响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这里,是我们度过青春最美好时光的地方。
教室位于左侧,寝室在右,而老师们的房间则静静地分布在教室与寝室的两旁。那条中间的通道,见证了我们无数个匆匆的早晨与傍晚。教室内,我们一群志向远大的同学并肩而坐,课桌整齐地排列成四行,每桌两人。小刀刻画的分界线、铁钉与麻线构筑的“领土”,都是我们童真快乐的见证。虽然教室里的设施简陋,但每当难题被攻克、进步被看见,那份成就感和喜悦,都溢于言表。
寝室中,四周是同学们的箱子,由于箱子大小不一,就用砖垫着摆放整齐。中间则是由竹床拼成的大通铺。每晚熄灯前的卧谈会,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谈论梦想、分享趣事,那份亲密与温暖,让我们感受到了深深的幸福。生活的简朴,并未减少我们的快乐,反而让那些时光,成为了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然而,青春之路并非坦途。45年前的一个特殊七天,让我的学生生涯意外中断。那时的我,因家中建房而缺席一周,却未向老师请假。当我重返校园时,数学老师的严厉批评让我铭记至今。他责备我视学校如菜园,随意进出。而在随后的课堂上,当老师提问“什么是指数,什么是底数”时,点名陈咏华回答,我却倔强地坐着不动也不吭声。老师连声叫我,我依旧无动于衷。我的倔强与固执,最终引发了老师的怒火。身为班长,我未能以身作则,遵守纪律,那一刻的厌学情绪,让我与大元中学黯然告别。
步入社会后,我才深刻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在起草文件时的困难与挫败,让我更加珍惜曾经的学习时光。为了弥补遗憾,我边工作边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八十年代初,我穿梭于向桥、青石、桐梓各学校之间,参加学校假期举办的函授班,3年时间拿到了中专文凭。长期以来,我养成了利用工作之余坚持学习的习惯。这是年少无知给我带来的教训,也是我为成长所付出的代价。
如今回首望去,大元中学的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那些欢乐的时光、严厉的批评、以及为知识而奋斗的日子,都已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些经历与感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在大元中学那些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在简朴中寻找快乐、在困境中相互扶持。那些日子虽然物质匮乏,但我们的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深厚的友谊、美好的回忆以及那段独特的幸福感,每当想起时,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那是属于我们大元中学学子们的共同记忆与情感纽带。
我的校长邓国瑞老师
文/姜水云
光阴易逝,岁月匆匆似流星,转眼不见韵华,曲指几十年,回顾读书时的点点滴滴,心中百味交织,感恩第一。
邓国瑞老师在我一九七五年秋季下学期进入大元中学时,担任我的政治老师,也是本校校长。当时的他也是一位年轻有为的帅气青年,一表人才。
他一头的短发乌黑发亮,总是顺着头的右边梳理着,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炯炯有神,衣着朴素,显得普通而又大方,可是他这位校长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我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
那是一个大风暴雨的夏天,学校操场边的梨园,雏梨被风雨打落了一地,校长叫同学们把自己的洗脸盆都拿出来,到操场边去把所有被风雨打落在地的殇梨全捡起来,捡完后,把殇梨都送到老师的办公室,在下早自习前,他叫同学们把办公室里的一筐筐梨,抬到班上,叫各组长每人分两个,同学们个个嘴里吃着梨,心里是甜滋滋的。
那个年代家里是很少吃到水果的,可我们在学校里吃到了水果,不容易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校长,我们才能吃上水果。还经常带领我们同学种蔬菜,这样,同学们一周可以吃一到两歺的新鲜蔬菜。七七年秋季学期,在老师们的辛勤培育下,我顺利地考上了向桥高中。
当我刚进入高中不久,邓老师又来任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记得有一次,在上《岳阳楼记》这篇文言文时,他要求同学们第二天早上要把课文背诵出来,可到了第二天的早读,他第一个点名的就是我,我背几句就背不来了。这时,他严肃而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明天早上会继续点你背,如果再没背来的话,那你只好站着上课了。”于是,我心生羞涩,就在这天晚上下自习后,当别的同学都休息了,我就赶紧钻进被窝里,怕打扰同学们的休息,一个人偷偷地小声默念,结果,背着背着就悄悄的睡着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早读时,邓老师一走进教室,就点名我到讲台上去背诵《岳阳楼记》,也许是上天的眷顾,工夫不负有心人,当我走上讲台后,一股作气,一默如流的淡定有声,把课文一字不漏的给背诵完毕,这时,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又笑言到,这还可以,以后就一直要这样的坚持下去,你可不是那老糠打不出油的人,只要努力就能得到优秀的回报。
自那以后,得到了老师的一句夸奖,我的心里比吃了蜂蜜和哈蜜瓜还甜。于一九七九年夏季,我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向桥高中。后在一九八零年参加了工作,自己也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
我被安排在向桥中心小学工作,那时的邓校长,又是分管向桥片的校长,我当时是带一门主课兼学校团支部书记,还带全校音乐课,在他的关怀下,让我逐渐成熟,在教育的事业征途中快马加鞭,骏马奔驰。
在工作中,他一直不忘着重培养我这个学生,他既是我的上级领导又是我永远的老师,那时乡里若有什么活动,总是安排我带领学校宣传队去表演,八二年我还被选为教育界代表,出席全县团代会。
在邓老师的精心栽培下,我多次被评为全县模范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团干,优秀教师,这些光荣称号的来之不易,都离不开邓校长的谆谆教诲与细致关怀。我从学校到走出社会都是邓国瑞校长在一直不懈的支持和鼓励,他是我人生道路上成功的引路人,一盏高高举起的航标,更是我心中仰望敬佩的典范与偶像!

南京头条编委会精英团队
顾问:风鸽/李凤阳
编委:孙杰浩/马运琪/美美
审稿:赵贤龙/万俊卿/思羽/单色梦/毕绪金/高鑫/萧瑟秋风今又是/翁德云
主编:无言独上西楼
主播:桃子/林海/阿红/小舟/傲荷/蓝天/大壮奶奶/良友/美丽阳光/美美/铿锵玫瑰/蒙古人·大生/素心如雪/晴耕雨读/芳草青青/依然/雯萱/燕子/凝若冰澜/紫氣東來·木蝴蝶/爱莲/室静兰香/可贵/沙漠玫瑰/海丹/憧憬/新心民敏/淡淡的茶香/烟雨/暖暖/细细的雨/心中的太阳/舒心快乐/鸿元/赵海峰/庐山/如月
关于赞赏:阅读量达到4万人以上,点赞人数达到20人以上,留言人数达到20人以上,返实际到帐金额的60%,3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不予返赞赏金。
1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选编
2 西楼文苑八周年诗词续编
3 西楼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