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是现代诗人戴望舒于1942年7月3日创作的,其写作背景与抗日战争紧密相连。1942年,戴望舒在香港被捕入狱,期间他饱受折磨,他以诗歌为武器,抒发对侵略者的愤慨。
在这样的环境下,写下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表达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垠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
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荔琴
雯荔之声平台主编,中共党员,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曾获全国总工“哈药杯”演讲比赛福建省赛区一等奖,暨全国赛二等奖。用歌声、舞蹈、演讲、朗诵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王鸿月
河北保定人,毕业于河北大学,中学高级教师,任教高中语文,春韵文学社成员,爱好朗诵、书法、摄影、诗文创作、游泳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