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流年诗伴行
一一听雨斋诗社
戏曲小舞台,浓缩大人生
《名家有约~高文俊专辑29》
听雨斋诗社【2319期】
【作者简介】高文俊,内蒙古包头市交通运输局退休公务员。当过农民,教师,恢复高考后考入内蒙古交通学校(现为内大),毕业后分到国家机关工作,一直从事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爱好文学历史,在岗期间每年有近百篇豆腐块新闻发表于地方和行业报纸。退休后,仍笔耕不缀,被单位返聘为史志办主任,现定居北京哄孙子。
七律 京剧《生死恨》观后
文图/高文俊
《生死恨》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兰芳大师编排的一部传统剧,此时正值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入侵中国,使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痛苦不堪之中,在此背景下,《生死恨》由此产生。故事讲述的是:
南宋时期,金兵大举入侵,大批无辜百姓被俘,成为金国官宦人家的奴仆。韩玉娘和程鹏举是宋国大臣后代,亦在兵荒马乱之中成为金将张万户的奴仆。张万户强迫二人婚配,新婚之夜晚玉娘劝鹏举寻找机会逃回宋国。张万户得知此事,将玉娘卖与瞿姓汉子为妻,玉娘将一副耳环留给鹏举,自己拾得鹏举一只鞋作为纪念。鹏举设法归宋,入伍建功,成为襄阳太守,因思念玉娘心切,派家将赵寻携带包袱以鞋为证,往原地寻访。时韩玉娘几经转卖,历尽磨难,寄居于义母李氏家中。赵寻遍访不得,只得复命。岂料在返襄途中与韩玉娘巧遇,玉娘见鞋,悲痛万分,突发重病。鹏举闻讯赶来,玉娘已卧床不起,夫妻相会,抱头痛哭,玉娘一恸而终,夫妻遂成永诀。2024年10月26日,笔者在十里河有幸观摩了清华大学清韵社龙乃馨(taiwan名票,青衣 饰演韩玉娘)北京艺术职业学院教授曾宝玉(小生 饰演程鹏举)主演的梅派悲剧《生死恨》,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特别对龙乃馨悲怆婉转的青衣唱腔和曾宝玉高亢激越的武生唱腔以及天津名票邱广勇(饰演李老太)的老旦唱腔印象颇深,议论纷纷,同情主人公,谴责侵略者。为此,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生死恨后意难平,家国相依泪满盈。
金兵入侵家破散,玉娘悲歌夜深沉。
程鹏举志存高远,夫妻离散苦难行。
历尽周折终相见,玉娘逝去痛人情。
点评:这首七律描述了《生死恨》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命运,表达了对剧中家国相依、悲欢离合的感慨。其中,“生死恨后意难平”一句总括了全剧的主题和观感,后面的诗句则具体描绘了剧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
2024年10月26日于北京

七律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观后
文图/高文俊
《密云十姐妹》是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打造的一部反应建设保护密云水库六十余年历史变迁的舞台剧。这部剧以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国家领导人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乡亲们回信为创作源起,以1958年参加密云水库建设的“密云十姐妹突击队”为代表人物,透过队长王秀兰的视角,在老年与青年王秀兰的隔空对话中回溯了自密云水库建设之初到当下水库保护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突出了密云人民舍小家为国家战天斗地的密云精神,突出了以王秀兰为代表的密云十姐妹,为了那一泓生命之源,为了绿水青山的奉献,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历史长空里交相辉映,谱写了一部横跨密云水库60余年历史变迁的当代史诗。整部剧情跌宕起伏,演员阵容强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贴近身活,劳动场面活龙活现,编剧导演舞美灯光道具一应俱全,给观众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是近年来剧坛少有的一部精品。2024年10月28日,笔者在香河园多维剧场再次观摩了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去年在顺义影剧院看过一次,今年在良乡影剧院看过一次),看后觉得有必要把《密云十姐妹》展示给大家,倡议大家学习密云十姐妹的家国情怀,随即赋诗一首,以飨读者。
密云十姐妹情长,梆子声声荡四方。
战天斗地留佳话,护水守山谱华章。
岁月悠悠六十载,青春热血铸辉煌。
今朝再看当年事,犹忆英雄泪满裳。
这首七律表达了对《密云十姐妹》的深深敬意和感慨。首联点明主题,即《密云十姐妹》这部河北梆子作品所展现的深厚情感和广泛影响力。颔联则概括了剧中人物战天斗地、护水守山的英勇事迹,以及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颈联通过“岁月悠悠六十载”一句,将时间跨度拉长,突出了这部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同时“青春热血铸辉煌”一句则赞美了剧中人物的青春热血和辉煌成就。尾联则以“今朝再看当年事,犹忆英雄泪满裳”一句,表达了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深深怀念和敬仰之情。
2024年10月28日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