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宛如明湖水 款款深情吻故乡
张智辉

11月2日,《爱济南名家》发表著名文史专家周长风先生诗作《济南八景》:“锦屏春晓花满山,趵突腾空声震天。鹊华烟雨凭栏望,明湖泛舟载月还。佛山赏菊重阳日,白云雪霁大有年。会波晚照莫惆怅,历下秋风正浩然。”先生注明:作此以助记八景之顺序。
“八景”之妙在洗炼,一句一景,简则易从,大道至简;在纤秾,“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在意境,幽远深邃,反转之间,目遇之而成色。“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赏这“八景”,最使人联想到的是“十大最脍炙人口的济南赞美语,”,先生苦心孤诣、披沙拣金而成。“齐多甘泉,冠于天下。”“济南潇洒似江南。”见之如与知音相拥,咏之如大杯“酱香”美酒落肚,一杯即有醉意,三杯之后飘飘欲仙也。没有对济南的一往情深,便难得这一见倾心的“十大金句”。
对于济南,梓里蓬莱的先生应是第二故乡。但这份故乡缘与时俱化,化作“追问”和“探索”:“泉城”这一雅号出自何人?兴于何时?1957年“泉城”第一次形诸文字且公开发表。“泉城路”诞生后,“泉城”成为济南第一城市品牌。这份痴情地跋涉,恰如先生的书名《流连在济南时光深处》。
向更深处漫溯。他一次次为名士文化、泉水文化、文化地标建设不遗余力献计献策。在张养浩纪念馆建设中,考证史料,谋划布局,是妥妥的文化智囊。新启之日,先生即兴撰联:曾七聘不起,匡济何虑安危,六秩趋登潼关路;以百姓为心,行止无愧天地,千秋皆唱山坡羊。张养浩一身浩气、一生传奇浓缩其中。其时在四年前,先生发文《济南人在哪里安放对张养浩的纪念?》,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名贤张养浩走进更多人心中,对其地域文化特殊贡献、特殊地位普遍达成共识。
在市政协文史委座谈会上,围绕济南文化建设等,先生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在名泉保护研讨会上,先生时有金句,句句不离泉水。两年前去西营调研“采风”,九如山归来,先生即兴赋诗赞九如,同行的孙春亭先生当即书法创作,“眼见为实”,发自内心地佩服其锦心绣口。
为吟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为考证“历下亭”“齐烟九点”、“灵岩四绝”甚至“山东图书馆”一个匾额,先生反复求证,不厌其烦。
读先生《老舍与济南》《赵孟頫〈趵突泉〉历代次韵诗辑注》《大明湖历代楹联辑注》更是感觉其文风谨严、文采斐然。
“此心安处即吾乡”。为谁辛苦为谁忙,已逾古稀之年的周长风先生,仍旧青灯黄卷,笔耕不辍,提携吾等后学,为故乡泉城奔波不停,令人感佩!
诗曰:《赞周长风先生》
年逾古稀意未央,金句妙文咏华章。
山水行吟烂漫游,苦心雕虫诗满囊。
袅袅炊烟缠旧梦,悠悠故土系柔肠。
相思宛如明湖水,款款深情吻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