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小公厕” 改善“大民生”
槐荫区城管局环卫管护中心设施规划办公室主任戴海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槐荫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设施规划办公室主任戴海平,也是济南环卫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建好“小公厕”,改善“大民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公厕虽小却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打破人们对公厕老旧、破损、脏臭的印象,我们设施科的三位“娘子军”,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将全部身心凝聚到全区的“厕所革命”当中,用实干实绩,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福祉。目前槐荫区城管直管公厕150处,其中90余处公厕实现24小时开放;105个沿街单位加入“厕所开放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为市民如厕提供方便。今年我们设施规划办公室被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授予“济南市改革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下面我就从公厕选址、公厕建设、公厕管理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
每一套公厕设计方案,都需要精心的打磨。公厕虽小,但五脏俱全,怎么设计最合理、更完善,更能满足市民的如厕需求,使公厕自然的嵌入周边环境,与原有景观和谐相处,也是我们在公厕设计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比如在设计建宁路公厕时,考虑到公厕选址在建宁路与南辛康养公园中间,为了方便马路上的行人进入,也方便在后侧公园游玩的市民随时使用,我们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多次开会讨论,大胆创新,首次尝试在设计上选择前后双向开门,功夫不负有心人,建宁路公厕建成投入使用后,赢得了周边市民群众的交口称赞,也吸引了河北保定市、湖北天门市、湖南常德市等多市城管部门来学习交流。在济南市泉城“最美公厕”评选中,槐荫区建宁路、西客站东广场、党杨路南3处公厕都荣获泉城“最美公厕”称号。
科技赋能,试点打造“智慧公厕”。为进一步提高公厕管理标准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我们借鉴深圳“厕所革命”先进经验,推动工作创新,前期对建宁路、兴福寺、经三纬十二等6处公厕进行智慧化升级,为公厕注入更多科技元素,配置了智慧公厕显示屏、人脸识别供纸机、手机快速充电站、感应式水龙头、厕位有人无人显示系统等智能化设施,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如厕体验。槐荫区智慧公厕项目被山东省大数据局评为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强基”领域优秀案例。
公厕建好更要管好。“厕所革命”不仅是设施革命、技术革命,也是管理革命。提升公厕的硬件条件只是“厕所革命”的第一步,建成之后,如何让公厕有效运行才是这场“革命”能否成功的关键。我们坚持“三分在建、七分在管”的理念,聚焦公厕维护不当、清洁不到位等难点问题,创新开展公厕“十步管理法”,“一整”“二检”“三清”“四擦”“五刷”“六喷”“七跟”“八修”“九填”“十查”,切实提升公厕精细化管护品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辖区内城管直管的152处公共卫生间的保洁员、维修、巡查、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训,并安排专人对公共卫生间管护“十步管理法”进行实操演示,实施星级管理,为民提供满意服务。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记得2016年6月,我不慎摔倒造成脚部骨折,医生反复叮嘱在家休息三个月才可工作,当时科室任务重、人员少,我忍着一只脚不能沾地的痛苦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直到项目顺利完工才松了一口气,到现在每逢阴雨天我的脚踝还会隐隐作痛。科室的每位同志同样也是环卫建设的“螺丝钉”,加班加点从无抱怨,把青春献给环卫事业,在平凡岗位谱写环卫担当,用真诚的服务奉献市民。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