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遇见新时尚,四十不惑仍少年
济南市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 孔繁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生活废弃物治理工作部部长孔繁荣。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青春遇见新时尚,四十不惑仍少年。
2011年,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我加入了济南环卫这个大家庭。从学有所长到干得像模像样,我快速完成了从“学生娃”到“环卫人”的过渡,也通过环卫这个平台积累了最基础也是最宝贵的工作经验。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济南市位列46个先行强制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城市之一。
也就在此时,我奉命从基建科调到生活废弃物科,从“厕所革命”转战“垃圾分类”。当时对于起步晚、底子薄的市中区,这个“新名堂”更是一块硬骨头。面对这样一项新兴事物,我也曾经感到一丝困惑和迷茫。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咱就从头开始;没有案例可以复制,咱就闯出一条路来。
为了摸索如何建立垃圾分类体系和流程,我每天从早到晚跟着环卫工人进出,和他们到处收垃圾、装车、运输,围着小区的垃圾桶转悠。每晚回家,已是浑身腥臭,筋疲力尽。通过对全区17个办事处的实地调查,我渐渐明白了垃圾分类的难点和症结所在,想要让分类意识飞入寻常百姓家,就要先彻底解决垃圾混装混运的问题。怎么做呢?有一句话说:城建看有,环卫看无,垃圾分类,却既要看无,也得看有。既要有分类设施,又要有分类车辆,这也是打消群众“我分你混”这个误会与顾虑的两剂“药方”。凭借着大学时期建筑专业所学知识,我开始立项各种基础设施项目。
工作开展的初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垃圾分类房选址阶段,经常要遭受一些“冷嘲热讽”:“我们几十年都这么扔。”“不要将分类点位建在我家门口,放那边。”“投放点太远了,扔垃圾一点都不方便”……面对这些声音,我们和街道办事处同仁一起开碰头会,一条条梳理、一点点复盘:房子选址是否合理?建设项目有没有及时公示?有没有做到入户宣传?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逐渐有了效果,一座又一座分类房代替了原有的垃圾桶,市中区有了自己的厨余垃圾就地处理中心,有了自己的四分类车辆,全区多项指标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转变。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我们在四里村办事处建成了全市第一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从此垃圾分类的宣教有了属于自己的阵地。
俗话说“眼见为实”,我们邀请各行各业的广大市民前来参观,给大家介绍垃圾从家庭源头产出,应该如何分类投放到垃圾亭、房等分类投放设施之中,我们的分类运输车辆都是什么颜色、是怎么跑的,厨余垃圾在处理中心是如何通过生物发酵进行处理的。走一走、看一看,很多市民都有种颠覆认知的惊叹:原来光知道垃圾是怎么来的,现在也知道了垃圾是怎么没的!看到大家流露出惊奇、欣喜的眼光,我心里明白,这事儿成了!看着居民们从抵触到自觉参与,我感到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垃圾四分类体系悄悄地开花结果。我们帮助社区想方设法引进第三方企业,推出有害垃圾兑换礼品活动。在每个月的第一周,居民们自觉地把手里过期的药品、玩具电池、化妆品等拿到社区去兑换小礼品。市中区有害垃圾每月收集都在1吨以上,多的时候能达到2吨,这占到了全市月收集量的40%。从“要我分”到“我要分”,手中的有害垃圾变成了小礼物,市民们真真切切的尝到了垃圾分类的“甜头”,也彻底打消了原先“我分你混”的疑虑。垃圾分类逐步在市中这个老城区,从口头上的“时尚”变为了现实中的日常。
日常工作中,我坚持与各街道同仁们交流沟通,因缘巧合下我结识了舜玉街道具有深厚美术功底的吴国梁老师。那年正值《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我想,要是能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创作几个系列漫画该多好!于是,我多次拜访,和吴老达成了共识。从垃圾四分类标识的普及,到故事情节的构思,我和吴老开启了一场艺术与现实的碰撞,最终创作出了少儿版垃圾分类连环画《新编西游记》。吴老带着他的漫画,足迹遍布了省交通厅幼儿园、舜玉幼儿园、舜玉小学等学校,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了众多小朋友的关注。吴老创作的漫画,在2022年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垃圾分类达人热心市民组的第一名。
对待工作我无怨无悔,对待家庭我却充满了歉疚。正当工作逐渐有眉目的时候,年迈的父亲急性肠穿孔,送到医院陷入感染昏迷状态。手术中下了两次病危,我背着母亲和医生谈了话,默默签了字。造瘘、还纳、疝气、肠梗阻,三年之内老父亲做了三次手术,住了四次院,作为独生子的我却因为工作原因,几乎没有在病床前尽孝,医院里就全靠老母亲一个人白天晚上的伺候。对此母亲没有责怪过我,而是告诉我:孩子,你忙你的,有事我叫你。妻子也同样支持我的工作,她常对我说,家里和孩子都有我,把你的事干好。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家和万事兴,垃圾分类也需要无数小家的参与和沉淀。我的一次前往儿子学校的垃圾分类授课,引发了儿子无比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对他说,想要赢得他人的认同,就要从自己开始。耳濡目染之下,儿子的生活悄然有了变化:吃饭再也不剩下;不要的玩具电池单独存放;家里的快递纸盒也主动的帮我收集归置......儿子也加入了市中区垃圾分类志愿者的团队,他说要像爸爸一样,做有意义的事。
这就是影响,这就是传承,这就是市中区的垃圾分类“种子计划”。三年以来,我们的授课足迹遍布了全区90余个中小学,以及山东大学、济南大学等高校。用几年的时间,孕育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学校讲师团队,让垃圾分类的概念深深植入了孩子们的脑中,他们快乐的接受并积极地参与,还把这份热情带回了家。
五年多的工作沉淀,市中区垃圾分类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一项一项工作落实落地,最终实现了质的飞跃,走在全市前列。作为市中区一名普通的垃圾分类工作者,虽苦、虽累,但我依然保持着激情和梦想,当我的青春遇见“新时尚”,一定会为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描绘上一笔无悔的新篇章!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