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正这时还真有一对青年男女踩着大卵石,透过孔穴,时而露出双腿,时而看到他们的头部。如置仙景之中,真是不醉也迷。还有伙伴半透水帘半透孔洞给她们排照。真是巧夺天工的奇石瀑布啊!
到了阁的入口处,不料有个温馨提示:“谢绝参观,正在检修” 。我们只好围阁转了一圈,杨兄边指阁边说:
“单檐歇山顶,脊侧双龙吸,
玉栏高清雅,雕龙三爪踢。”
若不细看也就罢了,杨兄的诗让我细细瞧了瞧壁上的雕龙还真是三爪。我见过不少四爪龙,三爪龙还头一次注意。只见龙半盘半伸,有腾空而起之势。我问杨兄:“此龙为何三爪”?
杨兄略有所思地说:“此阁是仿唐代风格所建,外型说是以元代画家王振鹏的‘宝津之楼’为蓝本,故尽显古韵唐风,而元代之前的龙都是三爪。” 我暗自佩服杨兄知多识广。
韩兄望着西南方的凤凰台若有所思。他家虽是玉田,但他也算老唐山人了。其伯母及堂兄、堂妹。。。。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幸喜伯父出差躲过一劫,他为照顾伯父也定居了唐山。
李兄拍着韩兄的肩膀说:
“凤凰展翅舞翩跹,
绿水花红转瞬间,
风雨洗礼昔已去,
阳光灿烂今梦圆”。
李兄此举是有意淡化韩兄的思绪,因地震时凤凰台一侧掩埋了好多尸体,他怕韩兄望景生悲。杨兄也有感所发:
“昔日破烂沉降区,
如今花海精彩奇,
九孔石桥搭彩练,
白蛇下凡亦痴迷。”
“哈哈!杨兄想起白娘子了”。 李兄就是这样没大没小,平时他十分尊重杨兄,但杨兄话头话尾稍有破绽,或稍有可乘之机,他便十分得意地敲打几句。
笑声中韩兄边接包边诵出:
“奇石伴绕龙山阁,
清风拂面湖荡波,
它曰琼浆舟上饮,
百年鸿福’尽情喝。
”妙哉!李兄知道包里的老酒正是“百年鸿福”,早快馋涎欲滴了。可杨兄不发话,他馋也是枉然。不过杨兄还是体谅弟兄们的心情:
“二弟寻个幽静处,一缕醇香味无穷。”
李兄顿时来了精气神:
“ 阁侧小亭幽无比,开瓶畅饮抖诗风!”

来到亭前,原有二人主动离去。我打开小铁折架,剝开酱莱柳篓-----(保定有名的酱菜),韩兄开瓶.、摆杯、个个斟满:
“笑谈诗社龙山行”,
他望了望小亭沒有牌扁,便信口诌道:
“品酒赋诗‘凤凰亭’” ,
“停!哪写着‘凤凰亭’呢?”
李兄挑他毛病是想先喝口尝尝。韩兄若有所思地说:“咱这龙山就像凤凰头,西边龙泉湾,东边桃花潭,就像两翅,凤凰身上的小亭自然就叫‘凤凰亭’了。
“弟兄相聚心欢畅,
‘御酒’干杯论酒风。”
李兄扫了眼说明书,显然是在找“御酒”二字。“你们老家的酒怎成了‘御酒’?别忽悠人!”
聪明绝顶的韩兄一本正经地说:“民间早有传说,唐太宗在征战击鼔之前先饮‘玉田老酒,以酒待劳。喝了酒晕而不醉,露宿沙场,以酒御寒,养精蓄锐,发觉敌人蜂拥而至时,奋起作战,一战而就。得胜后封‘玉田老酒’为‘御酒’。”
“好一个‘晕而不醉’,咱们先干一个” 。
李兄有点迫不及待了。杨兄一端,就都端了起来。刚作出碰杯的姿势,李兄就一饮而尽了。我把杯放到唇边,先闻到清香,然后舌尖抿了抿,感到绵爽悠香,不禁脱口而出:
“色泽晶莹催酒兴”,
李兄已举空杯,示意我喝下去倒上酒再说。
我又品了口,咂了咂嘴才干掉了第一杯。
“你再碰了杯不一下干,罚你”。李兄给我下了戒令。我知道第一口感受是最真的,我不能说我品酒有多高明,老家徐水“刘玲醉”的副总教过我品酒三招。随即吟道:
“观其色清亮透明,
嗅其味馥郁幽香,
品其质纯正圆润,
泌肺腹爽利绵长”。
韩兄听了连声说“好”!李兄却挑出了毛病:“你刚才的第一句好像是“色泽晶莹催酒兴”,沒说第二句就改调了,胡弄当哥的,罚你一杯” 。我连忙求饶,接唱道:
“色泽晶莹催酒兴,
香气典雅酝诗风,
醇香柔和忘下咽,
余香回味神智清” 。

杨兄带头称“妙”。端起杯喝了一口,背靠在亭栏上:
“甘洌醇香香味纯,
回味幽长长品幽,
酒不醉人人先醉”,
稍停了-下:
“饮罢诗兴兴涌诗”。
韩兄把后一句重复了一遍,对“饮罢”有点异议:“刚喝了两杯怎么就‘饮罢’呢?这两瓶酒我不带回去” 。“把‘饮罢’改成‘酒助’,酒既助英雄胆又助诗兴大发”。
韩兄边说边敬了杨兄一杯,看来他要打圈了。举杯碰了杨兄又碰李兄,然后站起身:
“纯和典雅余味香,
‘御酒’神韵口绵爽,
唐兴今盛魅力显,
李杜若在自先尝”。
接着作了个“举杯邀明月”的姿势。然后脱掉绣龙对襟纱罩,憨笑挂在脸上愈显浓眉下悬挂的高鼻梁。他对李、杜祟拜有加。我拉他坐下,随口吟来:
“窑香浓郁绵甘洌,
柔和协调味悠长,
刘玲贪杯亦难醉,
‘百年鸿福‘媲’杜康”。
杨兄脸轻泛红润,诗兴来了:
“笑谈诗社酒助欢,
仙翁畅饮醉酒仙,
今朝开怀当纵酒,
美酒畅饮醉龙山”!
韩兄腆着姆指说:“高!实在是高!每句都带一个“酒”字”。韩兄为家乡有这样的美酒而高兴 :
“陶窑陈酿余味长,
举杯声声赞酒香,
四位老友情谊厚,
北国茅台’美名扬”!
杨兄看了看酒杯,作了个手势。
“ 年届古稀,‘笑谈诗社’扬帆起”;
“时在晚秋,兄弟四人诗梦圆”。
“好!干”!!!!
韩兄还想开第二瓶被杨兄制止了。“金秋送爽,来日方常”!
“兄弟欢欣聚龙山,
潇潇洒洒又一天。
喜庆‘笑谈’周岁满”,接着起身一指:
“打道回府凱歌旋”!
李兄补了一句:“往事千年,魏武挥鞭,它日酒兴,再聚龙山。”李兄说着把剩的一瓶酒装进包里,下次连酒带菜归我了。李兄的仗义我还是佩服的。
我们起身步下龙山,正巧游园的电瓶车如约而至,我扶杨兄先上,坐稳。这时清风习习,美妙的曲子送至耳畔,烂漫的鲜花映入眼帘,顿时得到了听觉、视觉的双重享受。真是游目骋怀,身心愉悦,秋!我真地有点陶然心醉!
作者简介:邓华俊 河北省雄安新区,从亊教育工作,退休前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保定市作协、诗协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朮研究会会员。《青年文学家作家理事会》理事。《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编委。主编简介:刘畅,中国四川古蔺县人,中华志愿者协会会员,学雷锋佳园文化社编委会中层宣传,福建建阳弘贤书院学员,成都爱心大联盟组委会, 郭明义爱心团队王安迟分队天下阳光爱心联大盟监督,古蔺县创文志愿者,美国华尔街卫视华人出彩宣传员,UN国际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宣传部委员,全球广播防疫哨兵,百度上经常报道的《古蔺好人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