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六个每一个”,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2023年11月6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位于祖国边陲的勐腊一中高334班,开启了边陲新高考公益爱心指导的新征程。三个月后,孩子们实现了华丽转身,令人欢欣鼓舞!今选2023年11月6日至2014年10月10日的部分微信或文章记录,看一看边陲学子的蜕变风采。
上篇
2023年11月6日
孟国泰:地处祖国边陲的勐腊一中高二334班的班主任梁晶晶,第一次用“三标课堂”上语文课,就成为了亮晶晶的“三标明星教师”,一节课完成了至少两节课的内容!
梁晶晶:(转发北京头条《边陲学子五分钟成诗》)为我的学生们感到骄傲:五分钟成诗!我原本十分忧心,但是他们给了我惊喜,感谢孟国泰先生,为我们改变了授课策略,亲自指导我授课,这一节课不只我提升了,我的学生们也成长了(发四轮“太阳”)我们将继续努力,往更高的目标奋进!(发四个“加油”)。
孟国泰:(向梁晶晶老师加微信)
梁晶晶:孟先生,您好!我是梁晶晶。教授,辛苦您再等一下,还有一首诗在确定学生姓名,他给我留的是小组名。(发学生作品)孟先生辛苦您查收学生的诗作,教学视频还在发送中,12分钟的,有点大。我们班学生的照片,我还在拍,一会儿插在文档里发给您。(抱拳)孟先生,课后感悟,我做了两个版本,一个是有今天上课的一些图片,一个是纯文字,辛苦您查收、指正!(向孟国泰先生发学生作品)
孟国泰:(转发北京头条《边陲学子五分钟成诗》)祝福晶晶!祝福孩子们!可转家长群共享。
梁晶晶:(转发北京头条《边陲学子五分钟成诗》)家长们,咱们班同学李东俊、李程芬、然白、刘锦鹏、刘增美、李春艳几位同学在今天课堂上创作的诗歌,被发表啦!家长们转起!
刘锦鹏小姨:老师辛苦了,孩子们也很优秀!己转发。
梁晶晶:他们真的好棒,我为他们骄傲!
孟国泰:(赞)
梁晶晶:这个刘锦鹏,就是那个被您牵上讲台的孩子。他父母不管他,和小姨一起生活,一直都有点内向和执拗,但是今天我在后面好好观察他,他很积极,也很认真地在和对子交流,和小组成员交流,谢谢孟先生!真的特别感谢您,您功德无量!(六个双手合十)
2023年11月7日
孟国泰:(转发北京头条《边陲学子五分钟成诗(2)》)祝福晶晶!祝福360班!(梁晶晶借班上课)感谢孟先生!您让我挑战了自己!
孟国泰:祝福晶晶!
梁晶晶: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在教学中领悟“三标课堂”的核心内涵,早日做出成绩!
孟国泰:期待中!.(转发北京头条《梁晶晶: 一堂“没有学生”的语文课》)祝福晶晶佳作发表!
梁晶晶:谢谢孟先生,都是托您的福,乘您的东风!感恩!
2023年11月8日
梁晶晶:(转发都市头条《一堂“没有学生”的语文课》)
柳袁照、付美强等:(纷纷点赞)
梁晶晶:谢谢大家鼓励!
孟国泰:一马当先,敢立潮头,再接再厉,更上层楼!
梁晶晶:新竹高过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感恩孟教授!
孟国泰:衷心感谢全国名校长、特级教师柳袁照先生对边疆教师的关注与支撑!
梁晶晶:您和柳校长都是教育柱石!
2023年11月21日
孟国泰:今早,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位于祖国边陲的勐腊一中334班,通过30秒钟和300秒钟的对子互批、小组推选、全班表决的流程,孩子们很快评选出了“今日高快作文之星”。罗元文希以“选材丰富,立意深刻,语言流畅,有创新点”获得一等奖。梁晶晶老师说,今天孩子们30分钟的“互批互改互评”,相当于她平时至少三天的工作量,而且效果超好!
梁晶晶:(点赞)
2023年11月22日
孟国泰:(转发都市头条《勐腊一中高快作文之星(2)程佳怡:听国泰之言,明人》)祝福晶晶!祝福334班!
梁晶晶:谢谢教授,教授辛苦啦!
孟国泰:请晶晶转家长群共享。
梁晶晶:已经与家长们同欢啦!家长们也转发啦!感谢您为孩子们搭建的大平台!
孟国泰:(转发都市头条《勐腊一中高快作文之星(3)李春艳:领跑教育,为教育》)祝福晶晶!祝福334班!
梁晶晶:收到,教授辛苦啦!(转发都市头条《从课堂主讲者到课堂欣赏者》)
孟国泰:祝福晶晶佳作发表!
梁晶晶:谢谢教授!辛苦教授对我拙作的修订,向您靠拢。
刘天成:梁晶晶老师敢为人先,带头实施三标课堂,效果显著。我要保护她不受伤害(别人的打击、嘲讽、挖苦、看热闹、说三道四等)。如果有人伤害了梁晶晶老师,就是伤害了我!
梁晶晶:谢谢教授,谢谢刘校,我会继续努力,做出成绩!(发四个“加油”)
2024年1月27日
梁晶晶:孟教授好,下午去咱们班听课,咱们班历史课怎么样,辛苦您指点。
孟国泰:不错的!王朝怀主任,谦虚好学,有悟性,执行力强!
梁晶晶:嗯嗯,他平时也是经常评选“课堂历史之星”发在家长群的。这是他之前发在咱们班家长群的部分,今天得您指点,他应该也是像我一样对咱们这个课堂模式的概念和操作更明晰了。
孟国泰:确实如此!
梁晶晶:咱们班老师之前也是只听课,听完课后按自己的理解去执行课堂活动,所以可能就会出现像今天政治老师没有理解到位导致没有用好模式,我、陈燕老师和王朝怀老师很幸运,都得到您手把手指点,对模式的操作更清晰了,就是辛苦您了,真的,太感动了,您一直牵挂我们帮扶我们!
孟国泰:你们能成长,就是我的骄傲!

2024年2月22日
梁晶晶撰文:
(发《教师的“退”,成就学生的“进” ——勐腊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334班“三标课堂”阶段性报告》)。报告中说, 2023年11月6日,全国著名课改专家孟国泰教授和他的“三标课堂第八代”一起走进了勐腊县第一中学高二年级334班。从此,334班的全体师生在学校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在孟国泰先生的指导下开始了一场“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课改革命。 从最初的迟疑和不确定到后来的坚持与探索,334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这场教育新理念与传统教学的拉力赛中迷茫过,怀疑过,甚至放弃过,但孟先生多次到班亲自指导,耐心细致地指出师生们在课堂实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出解决方法,指明实操步骤,终于让班级的大部分师生得以“窥其门径”,并且“初尝甜头”。
3个多月的“三标课堂”实践,334班的学生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深锁的愁眉舒展了,原先的沉默寡言变为了敢说敢问。几乎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十分专注并且敢于发言、质疑,课后,也时刻可见小组或对子互助学习,激情讨论,整个班级的氛围是自信、积极、团结的,且颇有一些学术社团的味道。而老师们在看到同学们展现的自主学习能力后,逐渐退居二线,成为同学们的“辅助工具”,只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排忧解难”,这大大减少了老师们的教学焦虑,提高了教学效率,现在,老师们所思所想的不再是如何让学生听课,而是怎样能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3个多月的实践,终于在2024年1月中间迎来了一次检阅,在这一学期的期末联考中,334班总分平均分比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时提高17分,大部分科目平均分也均有提高,学生联考名次在前100名的有10位,其中在前10的有2位,这是334班在目前参与过的联考考试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孟先生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欣慰,当即致电334班班主任梁晶晶老在谈话中,孟先生肯定了334班师生的付出和成绩,提出班会课带着学习和探究学习方法的建议,孟先生说:“从个体出发,每个孩子都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这个己文化,不仅是做好自己,实现自己的目标,对自己有利,也对班级,对社会乃至对整个国家都十分有利。”先生格局之大,胸怀家国天下,跟随这样的先生进行课改,何愁教不出品质优良,爱己爱家爱国的学生?
下篇
2024年9月1日
梁晶晶:(转发都市头条《勐腊一中孙新艳:习孟语,开新篇,破茧终成蝶》)我们班的数学老师,超级优秀!
孙新艳:哈哈,主要是你带得好!
梁晶晶:哈哈哈,这个组合是拆不掉了!
孟国泰:勐腊一中高三新高考先行班由1个班发展为现在的5个班,晶晶这个头,带得好呀!谢谢晶晶!祝福晶晶!
梁晶晶:我们感恩教授!
2024年8月31日——9月5日
孙新艳(大先生):
1、“三标课堂”改变了我的课堂,见证了不一样的成长。“三标课堂”强调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与情感的激发。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方向、有方式,有方法,有动力;通过达成目标的过程,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反馈目标,让学生及时总结、评价和反思,明确下一步的学习任务。“三标课堂”理念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数学教学的无限可能性。
2、我深感“三标课堂”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转变。它让我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始于孟国泰先生的亲切指导、引领与启迪。
朱玉蓉(大先生)
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犹如一股清新的教育春风,吹拂着每一位求知者的心田。在这里,教学的艺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生命大狂欢,智慧大碰撞,人生大幸福”。“三标课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将“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三个环节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高效、互动、和谐的“生命——学习生态系统”。
王朝怀(大先生、高三年级主任)
1、孟老师的实操课给予学生的是自信、勇敢、乐观、勤奋,他唤醒了学生心里的骄傲和本来的自豪感,而这源于孟老师“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提倡,他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始终相信每一个个体总有一天会绽放光彩。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秉承孟老师的教育思想,坚定地走下去,让个体之光点亮课堂!
2、孟国泰先生提出的““读天读地读人间,读书读文读经典”,世间一切皆可读。读书,可以塑造正向价值,增加人生厚度,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广度,读书可以提升内涵,增加人生的高度,读书可以净化心灵,增加人生的气度,读书可以兼容并包,增加看人生世界的维度!读书,读大千世界,历人间烟火,塑人生未来!”
3、孟老师提倡:“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这样的小组建设实现了“以生为本,让生自主”的课堂理念。故而小组建设需要教师精心、用心、细心地组织与建设,绝非流于形式的小组建设,小组建设要做到“个体出彩”和“集体成光”的效果。
4、孟老师提倡的“五点四题”。五点四题不只是简单片面的理解,而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个大题到一个小细节都要结合时代主流文化探究命题意图,对标解答,理清思路,类题演练再到借题发挥,最后掌握学习的精髓,做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故教学设计中要紧贴时代步伐,做到“宏观有风向,设计问题有导向,解题思路有方向”。
陈燕(大先生):
“学十遍,不如做一遍。死记十次,不如活记一次。愚学十遍,不如智学一遍。”孟国泰先生如是说。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只是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导致学生出现今天背明天忘的现象。在本堂教学中孟先生通过让学生大声朗读教材主体内容,让学生熟知此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通过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来构建知识体系,而同学们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识记,让我也认识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通过对一个个学习任务的完成,才能最终使自己有所收获。
梁晶晶(大先生、334班班主任)
1、一个名满天下、功成名就的大先生,来到偏远的小县城,在又黑又冷的早晨,早早进入教室指导,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心中对教育的执着和信仰,这是何等的境界呀!
2、孟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本着一颗送教入边疆的赤子之心,多次到我校进行教学示范以及讲座培训,我也几乎参与了孟先生在我校所有的讲座和示范课,每次都感悟良多,有很多想法冒出来,但是却又抓不住,就好像在看名老中医给病人把脉,手势学会了,但是却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一条脉上。孟先生很亲和,在闲聊中听到我的困惑后,让我选择一篇新课文,写上我的课堂目标,他亲自指导我上课。就这样,我在孟先生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完成了一堂“没有学生”的语文课。
3、孟先生说:“从个体出发,让每一个孩子都精彩!每个孩子都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这不仅对孩子们如何做好自己,实现自己的梦想很有利,而且对班级,对社会乃至对国家都十分有利!”先生格局之大,胸怀家国天下。跟随这样的先生进行课改,何愁教不出品质优良,爱己爱家爱国的学生?
2024年9月6日
刘增美(小老师):
言皆有意,繁简不一,效果不同,事亦如此,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让我的学习进步十分之快。孟先生的“三标课堂”让原本生涩的课堂变得高效、快乐、灵动,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愉悦、鲜活、丰润。孟先生的“素养理念”更是深深地折服了我。
《都市头条》编者按:为让每一个人都精彩,2023年11月6日,“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全国课堂改革十大样本“三标课堂“走进位于祖国边陲的勐腊一中高二334班,经过3个多月的实践,孩子们似乎一下子就打通了精神高地的“任督二脉”,把“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课堂理念和“高分是高快做人的副产品”的质量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在2024年1月迎来的全省期末金太阳联考中,334班总分平均分比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时提高17分,大部分科目平均分也均有提高,学生联考名次在前100名的有10位,其中在前10的有2位。这是334班在目前参与过的联考考试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如今,一年时间即将过去,在最近一次颇具难度的数学测评中,全班竟然有6人获得了满分!这对历史类考生来说,实属难能可贵!2024年8月29日,孟国泰先生在高三334班指导孩子们如何建构政治知识体系。孩子们通过全班齐读课本,个体知识建构,对子与小组筛选,最后评选出8位“知识建构之星”,与此同时,还评选出了数位“高快写作(哲思)之星”,今选被孟国泰先生称为“小哲学家们”的伍妮、王梓蓉、王云湘、陈娅男、鲁云香、梁双晴的文章,供大家一饱眼福和脑福。
王梓蓉、伍妮、王云湘、陈娅男、鲁云香、梁双晴(小老师):
八月的尾声悄无声息地来临,一阵清风徐徐吹来,带来了如“孟”(孟国泰)般的课堂体验。他说,虽有岁月的痕迹爬上额头,但心火不灭,灵魂不老;他说,课本知识的尽头是生活,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做到“看到”,而不是“看见”。世间万物都存在着联系,就让我们借着讲述“联系”知识的政治课堂,学习将知识融入生活,用“联系”看到世界。
一株植物的生长,受到了阳光、温度等影响,学习也如此,他们都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各学科与看似零散的知识点之间其实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没有捷径,但有通径。比如:数学解题思维有时就如同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乱麻,但只要细细揣摩,就一定会发现那条通往问题终点的逻辑之线;英语的语法时常让人云里雾里,但与语文语法一联系,竟有“拨云见日”的顿悟之感;地理中纵然分不清天南水北,但它们之间都有着历史渊源。同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优秀也是多元的,我们每个人既为老师也为学生,我们应把握好学习中的联系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相互交流中互有感悟有所得。
立足整体,将部分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三标课堂”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主角,开拓自己的思维,然后与他人思维碰撞出火花激发新的想法,“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想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孟国泰语)每个“小老师”都在为课堂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从交流中获得感悟,用新的感悟去看待题目,得出新的结论,又将新的结论与体会融入生活,尝试实践,如此循环往复。将知识融入生活,部分的作用必不可少。
树木与森林相互依偎着生长,星辰与银河相互依偎着璀璨,我们与社会也相互依偎着变得更闪耀。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发现万物相互依存。世界是一张巨大的网,每个人、每种物都是其中的节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的联系无处不在也无时不有。唯有认识到这种普遍联系,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顺应自然,实现和谐共生。
将知识融入生活,用“联系”看到世界。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这是课堂教会我们的。晨曦与露珠相依,作物与土地相依,这是生活教给我们的……学习不仅是止于表层,更要透过表面看本质,用联系的观点去看生活,看世界。这或许才是“三标课堂”的真正意义。
专心致志的王梓蓉
徐智伟(小老师):
沐浴着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之风,聆听了孟先生震撼人心的精神讲座,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认知。在孟先生的“三标课堂”上,将我们分成个体、对子、小组、班级,创建个体文化、对子文化、小组文化、班级文化。提倡我们在对子、小组中相互教学,互相激励,相互评价。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与创新,探索知识,提出疑问,相互解答,完善知识结构。三标课堂上,老师充当了引领者的角色,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新式课堂,让我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新的主人。“三标课堂”为何历久弥新?这是因为它手持一把创新之剑,斩断了固有的枷锁冲破了思维的牢笼,让新教育的发展之花绽放于新时代的芳苑,迎风招展,姹紫嫣红。
2024年9月28日
梁晶晶:(转发都市头条《从“ 因材施教”到“因材自教”——丰湖教育线上论坛第15期纪实》)跟随名家,跟随光(送上五轮太阳)
孟国泰: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从“因材施教”到“因材自教”。
梁晶晶:感谢孟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光!纪念孔子诞辰2575年,从“因材施教”到“因材自教”。
孟国泰: 334班正在朝着“因材自教”这个方向大踏步迈进!
梁晶晶:加油努力!

2024年10月10日
梁晶晶:(转发都市头条《瞬间,做最好的自己》)不束缚自己,不捆绑自己,尊重他人,不内耗,不躺平,做最好的自己!
孟国泰:祝福晶晶!
梁晶晶:(发送五轮太阳)
孟国泰:希望把这个理念传达给334班的孩子们!
梁晶晶:收到,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突破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孟国泰:不是努力,而是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做最好的自己!
梁晶晶:收到。
编者注:孟国泰先生的以上指导全部为爱心公益指导,其大爱之心跃然纸上。
整理:青力
责编:天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