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遇结奇缘
文/于淑芹 诵/梦锁清秋
一九六六年九月份,我们借着“文革串联”的机会来到了美丽的杭州市红卫兵接待站。住在一个小二楼上。我们一行五人组成小分队。来到这里,我第一个结识的人就是十五岁的五年级小学生郑文龙。他对我们很友好,又很新鲜。南北方言不同,他就给我们当当翻译。
他家有父母亲,两个姐姐,三个妹妹。父母都是工人,父亲是老共产党员。母亲很慈祥善良。一家人对我很友好。我当时得了脚气病。感染不能走路,不能出去游览。
这个小弟弟郑文龙的母亲,就一天两次烧热水,给我泡脚,早上晚上让她儿子郑文龙送热水来。我经过一周的泡脚,感染就好了!不流黄水了,能走路了。小弟弟的父亲告诉我,来杭州一次不容易,要到处走走,看看杭州的名胜古迹。我听他的话,就跟同学一起游览了西湖风光。由于我脚气病耽误了,没去过几个景点。
我们要离开杭州时,郑文龙的母亲我也称呼“妈妈”,请我吃的面条荷包蛋。还给我买了一包馒头,让我留着路上吃。我依依惜别的离开了杭州。
途经上海,又停留了几天,就乘船到大连,乘火车回到了吉林伊通自己的家。父母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
从那年以后,我们就一直保持书信联系。我把吉林特产“人参”买了一小包,木耳,葵花籽,邮到杭州。他们可喜欢了。快过春节了,文龙弟就邮来了“金华火腿肠”,一大块腊肉。我的母亲和弟弟妹妹们都特别高兴。第一次吃过。就这样互相交往着。
一九七九年中秋节前,我突然收到一个从长春市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封信,是我的学生赵玉英寄来的。这个包裹是从杭州捎回来的。这是她丈夫杨宝庆亲自带回来的。里面有龙井茶一包,有小孩子衣服两件,还有月饼。足足一大包。我们大人小孩都特别高兴,惊喜!

这其中有一个美丽的奇遇故事。赵玉英的爱人杨宝庆弟去上海出差,顺便到杭州游玩几天。他被同系统的单位安排到“浙江省广播电视公司招待所”。我的文龙弟就在这个公司上班,当司机。他们领导就安排他开车陪杨宝庆弟游览观光。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坐在一起聊天。互相介绍地址等情况。当郑文龙弟得知他是吉林人时就说“我有个姐姐在吉林省伊通县伊丹乡住。是伊通三中的老师。”杨宝庆弟一听,就感到很惊喜和意外。他就断定说:“这是我爱人的班主任老师”。他俩互相握手,感到很意外,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我文龙弟一听是我学生的爱人来到面前,真是喜出望外。回家就把这件事告诉他父母了。当即就决定请杨宝庆弟去他家里作客。文龙弟那年正要办喜事,就拿出办喜事的酒招待了宝庆弟。他们讲述着各自的经历故事。临回长春时,文龙弟就委托他带给我们中秋节的礼物。
宝庆弟回来后就把这个奇遇的故事讲给玉英和他们单位的人。吉林广播电视系统和郑文龙弟的单位都知道了这件事,一时间传为佳话。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场奇遇!一场奇缘!
从那以后,我们几个家庭都保持着联系。从第一次相识到现在五十八年了,我们期间吉林—杭州来往几次。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真可谓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没有血缘,亲如手足。
感恩那个时代,为我们搭建了友谊桥梁。造就了我们这样的一大批热血青年。我们对党对国家一片赤胆忠心。
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4年11月3日
作者简介
于淑芹,原吉林省伊通县人,一九八六年调入长春市六十二中,任语文教师。已退休。高级职称。爱好广泛,有文学,朗读,音乐,歌唱,养花,詩书为伴,花为友,喜欢太极拳和健身运动。
主编简介:尹相秋 (网名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联墨书苑副总编;《清秋文轩》总编;《都市头条》、《今日头条》《视频号》认证编辑。2020年中国互联网首届朗读大赛获得优秀奖;2022年10月荣获国际中文朗诵《金梅花奖》三等奖;2023年12月荣获《韶华杯》第六届全国诗词朗诵大赛三等奖。有二百余篇散文发表在网络平台。朗诵作品三千余首;配音秀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