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寒衣节的由来
与注意的有关问题
作者:朱万祥
审稿:杨新文
一年一度的寒衣节就要到啦!笔者今天想叙写一篇"寒衣节的由来与应当注意的问题"。其目的就是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传统节日,以此祭典祖先,慎终追远,教育世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牢记古训:"人生百善孝当先,慎终追远理当然。饮水思源不忘本,幸福不忘报党恩"。下边叙写一下寒衣节的由来与应当注意的问题,如有不妥,敬请读者多多包涵致谢!
一, 寒衣节的由来
寒衣节起源于周朝,也被称为“授衣节”,因为从寒衣节开始,天气就开始变得寒冷了,这个时候需要开始给家里人准备过冬的棉衣,还要把家里的过冬被褥拿出来晾晒一下。从北宋时期开始,寒衣节主要有两大习俗,即授衣和烧衣,授衣,即皇帝向文武官员赏赐棉衣,以示关怀,而烧衣就是要给那些逝去的亲人焚烧冥衣,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因此,寒衣节也成了在家寄托相思、传承孝道的重要节日!
二,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三,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传说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四,寒衣节的习俗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1,每年的古历十月初一这天,世人要给自己的祖先和父母上坟地烧纸祭拜,以表对自已祖先和对已去世父母的孝心,也是对仙人的祭拜。在封丘一带,女儿不管嫁到什么地方,这一天,要想办法回娘家给去逝的祖先与父母烧纸。同时,还要给自已娘家的哥哥或弟弟家买些礼品,为此,谁家接受礼品,还有进行待客义务。这是从古到今的传说,谁受礼谁待客。
2、吃饺子
饺子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过节、婚丧、嫁娶都能见到饺子的身影,寒衣节的时候在很多地方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象征着团圆,除了在家吃之外,祭拜先人的时候也会端上一碗饺子!
3、吃面条
寒衣节的时候,天气已经逐渐变冷了,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吃点暖胃的东西,因此在很多地方还有吃面的习俗,热气腾腾的汤面,吃完浑身暖暖的,相对于其它的美食,面条更容易消化,而且面条还具有长寿的美好寓意!
4,绿色祭奠
在这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时节,更要倡导科学文明的祭祀方式,营造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良好祭扫氛围,同时,还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移风易俗,文明节俭祭祀
自觉摒弃烧纸、焚香等污染环境的祭扫方式,倡导采取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祭文诵读、网络祭祀、召开家庭追思会、社区公祭等低碳环保的方式纪念故人,逐步将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变为注重精神传承缅怀,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情感融入现代文明表达方式。树立和提倡“厚养薄葬”观念。对在世老人多关心、尽孝心,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人逝去时,不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相互攀比,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祭祀时要遵守社会公德,崇尚尊老美德,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提倡在先辈、逝者墓前鞠躬、默哀等,进行严肃简洁的祭扫仪式。
第二,遵法守规,安全环保祭祀
牢固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和安全防火意识,严格遵守严禁露天焚烧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做到祭祀时不烧纸、不焚香、不燃放烟花爆竹、不燃放孔明灯,坚决杜绝各种不安全隐患;在祭祀出行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主动礼让、文明礼貌;摒弃在主要交通道路沿线、广场、公共绿地、人口聚居区等公共场所露天烧纸的不文明祭祀方式,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自觉维护优美、整洁的环境。
当该篇文章快要落笔之际,笔者总觉得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所以,最后,吟诗六首作为此文的结束语:
一
黎明鸡叫伴晨星,
步入西山醉卧亭。
远处故人常闭户,
寒衣金币祭魂灵。
二
秋末低温冷气生,
南飞大雁鸟啼鸣。
立冬恰遇寒衣节,
天降银花雪闪晶。
三
野外牛羊披白鬓,
东来北往返回程。
终身热血捐餐桌,
辣草酿成红肉精。
四
一别时光流至今,
天上繁星数不清。
立冬岁月又来临,
往事不由心涌动。
五
父母就是最亲人,
若要失去尚无亲。
逢年过节没归途,
饮水思源不忘本。
六
一别时光流至今,
立冬双节又来临。
故人已去伴星月,
后代悲怀泪洒襟。
2024年11月1日
作者简介:朱万祥,男,中共党员,初中肄业,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上网发表文章60余篇,退休13年,著书13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