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黄河之游八
永宁山寨(诗二首)
文‖葛连光
2024年10月3日至7日,正是国庆长假,七座以下小车高速公路全部免费,我与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的三位大家,道尔计、赵剑、闫世武,有说有笑,背着相机,沿着蒙晋陕黄河畔边,也可以说是沿黄河公路而行,一边摄影照相,一边旅游玩耍,痛快极了。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九这个单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眼中最大,九九叠加更甚。其意只能形容黄河的湾多,事实上又有谁能说得清黄河有多少道湾呢?黄河,其形其状就像弓背腾飞在华夏大地上的巨龙,浩浩万里奔腾入海,大河流域泽润华夏,曲直走向孕育文明。
10月6日下午,太阳偏西,将要落入西山,阳光灿烂,我们一行四人开着小车,沿着乡间蜿蜒崎岖的小柏油路,来到了陕西省志丹县永宁镇鹞子川村,海拔1244米,绝对高度113米,三面环水,洛河呈S形流过山脚,山体一峰独立,巍峨险峻,自古有“洛上奇峰”的美名。永宁山山体为巨型整块红砂岩,全国罕见。据记载,宋朝时,朝廷在今志丹县设保安军城,以永宁山对望德靖寨、南梁堡、子午岭,犄角于铁边城、大顺城;从永宁山沿周河北上,珠连羊角城、保安军城、顺宁城,抵靖边统万城,永宁山遂成控制南北、紧扼东西的军事中心;此后,历代均在永宁山层层凿洞屯军,规模日浩,高耸似楼,故又名“石楼台”,居高临下能生利刃破竹之势,凭依天险可收万夫莫开之功。及至明成化年间,边患日重,官民更广筑岩窑寨堡,永宁山遂成民众躲避战乱的天险。
民国时期,国民党保安县政府在此居险自存,山寨功能更见完善,遂改名为永宁山寨,寓永远安宁之意。山寨呈上中下三层,有唯一的吊桥与寨外相通;山寨内部各层之间、各洞之间,有石阶暗道串联,互为犄角。最上层雄踞突丌,视野高远,用于军事瞭望;中层微向下倾斜,十分陡峭,是山寨的主体,是最主要的防守和生活区域;山寨下层,有一暗井直通石层底下,可汲取地下石层之水为全寨所用。
1919年,刘志丹入永宁山高等小学就读,同侪有曹力如、王子宜等人。1928年刘志丹、曹力如、王子宜在永宁山建立了保安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永宁山党支部。1935年9月9日,红二十五军北上到达永宁山,刘志丹派遣习仲勋、刘景范到永宁山迎接。同年11月,毛泽东率红一方面军经永宁山寨到达甘泉县象鼻子湾村。1936年10月,埃德加•斯诺离开保安县前往西安,曾在山寨底下留宿。陕甘边区时,山寨曾作为被服厂。全国解放后,山寨作为政府的粮仓,继续发挥作用。
2014年6月9日,永宁山寨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宁山现已成为集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军事景观、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是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基地。
一.
夕阳映照永宁峰,洛水三环锈古钟。
山寨岩红气势伟,石楼突丌洞迷人。
至宋战乱军事城,民国匪患同苦辛。
红军至此得解放,人民生活永安宁。
二.
十月山寨芳菲晴,绿树高原万物新。
遥望峰巅云深处,脚下洛河缓流行。
历经风雨千秋月,阅尽兴衰万古风。
水秀山清诗兴在,永宁揽胜趣无穷。
十月国庆长假五天之游,非常高兴而快乐,7号中午在陕西省榆林市红火一场,由何怀东先生主办,他的至子陪同招待,他们都是我们摄影界的老朋友,下午4点半返回伊金霍洛旗,安全到家。
2024年11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