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商雨诗歌选集(2020-2024)
世上的雪
李商雨
雪天列车
树木、房屋、村庄、发蓝的山
在慢慢旋转里流逝
一种冷寂和车厢内形成对照
有一种热气在上升、流动
这车厢里的温暖,让人想到一个
幼儿在洗澡
他坐在塑料浴桶里
他心爱的黄色小球漂在水面上
他把它按下去,一松手
小球就浮起来
再按下去,再浮起来
座位上的布油腻腻的
面前的小桌也有一层黑色污垢
在列车轰轰隆隆的声音里
雪贴着车窗飞舞
更远的地方,雪成块地落下
这人世的冷和暖只隔了
一块有点脏兮兮的玻璃
2020/4/5;2020/9/5修改;2023/1/12再修改
晚年的清少纳言
离开宫廷以后,我就住在
门前长有一株巨枫的小屋里
白天去田里种菜,浇水
(南瓜、茄子、秋葵)
晚上在灯下诵《法华经》
有时,我也会在枫树下坐坐
“要是变得像枫叶这么小
那就太好了”我想
要爱这浮世和贫穷
要爱得彻底、干净,把自己
变为一枚枫叶,要调整好
独自一人在世上的最佳姿态
寂寞时,我就继续写
把所有的空无都写在枕边的纸上
直到天色暗下来了
没有办法再继续写下去
2020/5/1;2023/1/13修改
小世界
如果把这座城市看作一个小村
如果把这座城市边上的长江看作小河
这是完全可行的
万事万物都可以成为缩小版
巨大的松树不是成为盆景了吗
而人,也是小的
一个人,或一群人,走在街上
街上有烟霭(也可以是雾霾)
人的细小,让其成为烟霭的一部分
我已经习惯了这缩小版的世界
我早就经年累月生活在小世界里
只有在特殊的时候,有些事物不甘于其小
它们会在小世界自动放大
比如说,深夜滴水的声音
破晓前星星的光,旧衣服的气味
2020/5/4
世上的雪
我父亲去县城办年货
中午即可到家,但他直到傍晚
才一脚踏入家门
那天午后,天上开始掉雪
雪成块地往下掉,越来越密
本可很早到家的父亲
在即将到家时又折返回城里
因为他突然想起早上
临出发答应给我带一盒 36 色蜡笔
在他到家的那一刻
屋里的灯光全照到他身上
他正一脚跨进门里
一个雪人移向屋里
门外,灯光里的雪景
像是一幅昏黄的宇宙星空图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一起
坐在房间里
静静等待第二天
也就是大年初一的到来
2020/5/20;2023/1/13 修改
雪珠
“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不能够再写文字,……”
——清少纳言《枕草子》第三0五段
如果这时有人给你写信,
或者你在给那个人写信,
那无疑是快乐的事。
此刻,屋里的光线是黯淡的
而灯火是昏黄的。
那一年比往年偏冷,
你记挂着一件事,给一个人写信,
或者对方也正在给你写信,
你想象那人的屋里
有昏昏灯火渲染的安静。
那本来白皙的脸
变成了低调黄
雪珠跳落在窗前的搪瓷脸盆里,
来自一颗光明的心。
2021/4/30
微小的愿望
下雨的时候,刮风的时候,
月明星稀的深夜,
或者面对喧扰的脚下的长街,
我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
在这个小小的阳台上,
写下去,就这么写下去……
现在的生活,像一片灰色布片。
从前的生活呢,像一部无声电影
一张张脸闪过,一条条街远去,
也许会有一些光斑,
它们在昏昏的空气里,
有时它们又像一盏盏灯笼。
当我上课回来以后,当我
散步回来以后,当我
买菜回来以后,当我
坐在孩子身边给他念了一首唐诗以后,
我就想坐在这个阳台上写下去。
这是人到中年后一个微小的愿望。
2022年7月1日星期五
世上的雨
早晨是在雨声中开始的。
房间里昏暗犹如傍晚。
雨水打在窗玻璃上,
远处黑云下的一幢幢大楼
变成了深灰色
雨很快就会过去,不会太久。
就像一个梦,在梦里他
知道梦终将结束而他终将醒来。
昏暗的雨里,远处有几声
鸡叫,这肯定是幻觉。
但他感到了某种舒服的东西
就在雨里或身体里。
雨是一种充实,而雨过之后
将是晴空万里的空虚。
2022年8月4日
爱上时光
我们走在江堤上
左边是半天的灯火,
右边是江水。
右边的天空比左边的天空深很多,
木星在树林的上面闪烁。
你开始跑动,同时发出欢乐的叫声。
我们只好在后面半小跑地跟上。
在跑动的过程中,
左边的天空开始晃动,
那是明亮的部分。
而右边的天空却越发沉静,
仿佛深不可及。
在左边天空的映衬下,
右边的江水更加幽暗,
听不见水声,什么都看不见。
在江堤上,你的笑声,
你跑动的样子,让人世间
变得这么神秘莫测。
我们就是这样爱上时光的。
2022年10月22日星期六
光景
——在西南交大逸夫楼
他们坐在一楼大厅桌边,
他们在大雨中讨论一首诗。
“'光景’可以做主语吗?
是'光景’不愿意'挽留’吗?”
她希望被说服。
大厅外面,风雨交加。
雨就落在他们身边,
风吹过来雨的水汽和凉爽。
他们的讨论在持续,
他们像身处空旷的荒野。
炎热退去,
空旷原来可以如此舒适。
他们在时光里变小,
而他们所置身的地方在变大,
光景也似乎变暗了。
光景是凉爽的,在夏天。
2023年7月14日成都
故乡
又回到了这里,
灰白色水泥桥迎接我们。
河水流淌在河床上,
是现在,也是过去。
我们羞怯地躲避,
不想见这个或者那个人,
只想悄悄进入一座院子。
第二天我们公然到街上去。
我们去到小时候上学的小学、中学去。
想见的人没有见到,
想见的小学里的祠堂
已颓然倒塌,想见的
初中的教室埋在河堤下。
街上尘土飞扬,尘土里还有
纸皮、甘蔗屑、鸡或猪的碎骨。
我们在苍穹下走来走去,
想得到的差不多一无所获。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李商雨,写诗,并从事诗歌研究。大学时期开始写诗,有诗作见于《诗刊》《天涯》《山花》《诗歌月刊》《人民文学》《青年文学》《扬子江诗刊》等期刊及若干诗歌选本。现任教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感官,仿佛木星在树林上面闪烁
黄舜
早在我习诗初期,就接触不少商雨的作品。读到,且立刻为之折服,诸如《抄星》《在幸福的星辰下》《春天菠萝蜜》等几乎印在了脑海,以至于那些闪亮的句子在此后的时光里不断浮现,又仿佛“雪珠跳落在窗前的搪瓷脸盆里/来自一颗光明的心”(李商雨《雪珠》)后来作为他的师弟,有幸第一时间读到他分享而来的许多新作,这本《木星在树林上面闪烁》所收录的,正是他20-24年来的近作,也是他笃定自己诗学追求、确立自己诗歌风格后的作品。
在博士论文《瞬时与累积: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诗歌的两种生成模式研究》中,他从诗歌发生学的角度区分出瞬时型和累积型两种模式并大胆地在“感时忧国”的文学传统和强调介入的当下语境里提炼出“日常感觉”一说,以此为观察当代新诗现场的一副透镜,也以之为自己诗歌发生的重要源头。如果不理解这里所说的“日常感觉”,就很容易加以寡淡、简单的风格评判甚至口语的标签(太多人对口语抱有相当的误解与成见),从而错过这本诗集里这些诗歌全部动人的事实。
要理解这里的感觉,有必要区分“知觉”与“知识”这对概念。知识是我们融入人类群体被迫习得的规则、习惯,带有教条的、伦理的、物理的性质;知觉则是我们天然的、非物理的、源自生命冲动的一种感觉。譬如一块石头,知识告诉我们它是由什么物质组成,拥有怎样的密度、质量……但知觉是我们亲手抚摸它的瞬间,感受它实际的颜色、温度与质地……是对被称为石头这一物体的真实体验。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对感性的怀疑与放逐召唤出对理性的承认与重视,形而上的、康德意义上的判断力批判,被延续下来。感官与知觉对事物的模糊把握很快让位于科学精确的话语,“相信只有理智才能向我们揭示世界的真理。”(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王士盛、周子悦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7页)然而,人类知觉所揭示出的一切,难道不是一种存在的真理?
美国诗人简·赫斯菲尔德在诗论随笔《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里提到鱼有一种名为“侧线”的器官,可以敏锐感知水的震颤、温度和深度;鲨鱼接近猎物的最后一刻会关闭全部器官,一种生物电流感应机制被瞬间激活。“写作中的诗人有点像这种鲨鱼,他们以独特的方式感知那即将来临的被接通的时刻。”(简·赫斯菲尔德《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杨东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1页)李商雨的诗歌提示我们,人的知觉也许类似鱼的侧线或鲨鱼的电流感应机制,它沉湎过往时光、感知当下片刻、捕捉刹那闪逝的心灵体验,恢复一种孩童般与他者(世间万物)第一次相遇的惊奇。所以他在诗集后记说“不写自己看不见的、被某种理性原则所支配的东西”,其实就是不去写被赋予的观念、知识,而是去写真实精确的感受、知觉;不去做判断,而是:去呈现。
《爱上时光》一诗结尾有:“在江堤上,你的笑声,/你跑动的样子,让人世间变得这么神秘莫测。/我们就是这样爱上时光的。”因孩子的笑声,幽暗的夜晚被照亮了,沉静的人世变得神秘莫测……实际上,物理空间并未变动、物理的人世也亘古如常,只是我们内在敏锐的知觉,为这世界赋予了诗意的闪烁。同所钟爱的张爱玲类似,李商雨也极其擅长用感觉来写感觉,比如《世上的雨》写下雨和雨过天晴的感觉时,他说:“雨是一种充实,而雨过之后将是晴空万里的空虚。”克洛岱尔认为中国人用石头建筑园林乃是体现了一种对生之茵润的否定,李商雨用词语去建筑感觉的、知觉的园林,则致力于与万物构建一种原初的、本真的联系,获得一种海德格尔意义上无蔽(aletheia)的敞开。在《小世界》里,他就用敏锐的知觉提醒我们注意生命中诸多微小之物的存在:“有些事物不甘于其小//它们会在小世界自动放大/比如说,深夜滴水的声音/破晓前星星的光,旧衣服的气味”。诸如此类的诗句不断验证着他所喜欢的梅洛·庞蒂对文学是一种“超视觉”的判断:诗歌利用文字就能唤起视觉的图像并拓宽知觉的边界。它复活那些被忽略的种种细节,发明观看这个世界的全新角度;它既带来刹那惊奇的审美体验,更从本体论角度叩问存在的秘密。
最后,单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李商雨这些诗歌似乎乏于修辞,没有奇诡的意象组合与波谲的词语变形。但他诗歌耀眼的艺术性逼迫我们当下正从事诗歌写作的每一个人反思:追求繁复曲折的修辞是否也是被观念、知识塑形的结果?真正动人的诗歌或许是借由最澄明的语言实现一种深邃的抵达。
从事当代新诗研究工作,导致我很容易将诗人、作品放诸“史”的脉络加以评判定位,检视其在诗歌场域中的位置或与当下时代、现实、写作现场之关系,仿佛诗歌成为待解剖的文本,作品只是为批评服务的材料。但李商雨的诗歌,有更广阔的文学关怀,其中布满了多年来对人生的体察、埋伏着人类的悲欢存在,散落着叶芝所谓“随时间而来的智慧”。重要的是,他诗歌里精确的感觉,常常引人忘记当下,在繁重的现代劳作里获得逃逸(德勒兹),完全沉浸在心灵与知觉的流动中,但又不是凭空携来一座诗意的飞地或脆弱的纸上城邦,反而是在追忆往昔、体察人世万物的过程中恢复我们被现代生活消磨的知觉,练习如何更好地生活下去。

黄舜,96年生于邛崃,现居成都,文学博士生,兼事批评、绘画。

让我对南方的钟情
成为绝世的传奇
——西渡
南方诗歌编辑部
顾问:
西 渡 凸 凹
李自国 印子君
主编:
胡先其
编辑:
苏 波 崖丽娟 杨 勇
张媛媛 张雪萌
收稿邮箱:385859339@qq.com
收稿微信:nfsgbjb
投稿须知:
1、文稿请务必用Word 文档,仿宋,11磅,标题加粗;
2、作品、简介和近照请一并发送;
3、所投作品必须原创,如有抄袭行为,经举报核实,将在南方诗歌平台予以公开谴责;
4、南方诗歌为诗歌公益平台,旨在让更多读者读到优秀作品,除有特别申明外,每日所发布的文章恕无稿酬;
5、每月选刊从每天发布的文章中选辑,或有删减。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二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三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四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五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六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七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八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九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4年十月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