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楷模裴春亮 赋能助力圆梦想
朱万祥(河南新乡)
审稿:杨新文
学习楷模裴春亮,
赋能助力圆梦想。
不忘初心记使命,
与时俱进党风扬。
提起裴春亮心里亮堂堂,令人骄傲自豪的河南老乡。入党初心永不忘,苦干实干铸辉煌,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对裴春亮的了解,是源于我们单位近几年两次组织退休党员党支部支委骨干,优秀党员和部分老党员代表到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两次参观学习,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其间我们在裴寨村党支部会议室进行了重温"入党誓言",聆听了裴春亮先进事迹报告会,参观了裴寨村史展览馆,现场观摩了裴寨新老村庄,新旧对比,天地之别。时间虽短,受益匪浅。加之2023年新春佳节除夕春晚之夜,目睹了时代楷模裴春亮的风采,更让我受教匪浅。现在将他的光辉事迹和奋斗历程撰写出来,让我们共同学习,其目的:"学习楷模裴春亮,与时俱进党风扬。不忘初心履使命,赋能助力奔小康"。
一, 时代楷模裴春亮讲过:"群众的意愿就是我奋斗的最高目标"。
裴春亮是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河南省辉县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曾说:"群众的意愿就是我奋斗的最高目标″。语言扑实有志气,符合裴寨村全体村民的愿望和意愿,他是这样说的,更是那样做的。
2023年元月21日除夕之夜,裴春亮身披荣誉绶带、佩戴荣誉奖章的裴春亮亮相央视春晚,并向全国电视观众问好,这一刻,让我们河南老乡辉县人民倍感自豪!
裴春亮的故事"是斗志战胜贫穷,是奋斗带来希望的励志故事,也是知恩图报、竭力奉献的感人故事,更是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家国故事"。
裴春亮年幼时经受了苦难,但他却在自己35岁之时,自掏腰包3000万元巨款,建成了160套新居,无偿分给裴寨村村民,让乡亲们土坯房换别墅。仅这一件事,他便将“回报”二字演绎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真让人内心佩服!也是常人难以作到的事……
二,裴春亮说: "干得好不好,能不能让乡亲们满意,事上见”从而实现村民"安居梦","乐业梦"。
这是裴春亮他常说的一句话。从“乡亲不富誓不休”的决心,到“一个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还不算富,把周边村都带富才算真正富”的理念,他带着村民实现了“安居”梦后,又实现了“乐业”梦。乡亲们从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到家门口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他也将自己的一个个梦想变成了现实。
裴春亮带领村民,建造蓄水水库,创建各类产业园,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11个村创建裴寨社区,扩建商业街,创新电商扶贫、实施旅游扶贫……他让裴寨村从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省级贫困村,发展成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并极大带动了周边乡镇的脱贫致富。
裴春亮是致富能人,更是楷模书记,裴春亮把党小组建在产业上,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他倡导创办的“大喇叭朗读时间”,传播党的声音,讲述裴寨故事,已播出1800多期,被中央文明办收录进《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
“裴春亮是中国千千万万村支书里的一个先进典型,是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七0后村支书,他的那种来自基层的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为乡村振兴、为推动农村社区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典范”。
裴春亮自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裴春亮的履职故事一直在延续,他先后提交的143件(条)建议,均收到有关部门的逐一回应,得到好评,充分体现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思想理念……
三,裴寨村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同创业、共致富”的发展理念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他用一颗感恩的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一句“辉县人民干得好”,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辉县人奋发图强。裴寨,地处太行山脉丘陵地带,是辉县一个很小的村子。
早些年间,裴寨土薄石厚、干旱缺水,全村人口不足600人,人均年收入仅1000元左右,“痛痛快快吃上几个白面馍、住上一间不漏雨的房子”就是村民最大的梦想……
奋斗后的十七年的光景,现在的裴寨,1.18万人入住,村民从土窑洞、土胚房搬进了小洋楼,人人有活干、家家有钱赚、户户是股东,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裴寨今非昔比的变化,村民最感谢的人就是裴春亮。
裴春亮是土生土长的裴寨人,1970年出生,兄妹5个,他最小。因家境贫寒,上三年级时,即便下着大雪,他也因没有鞋子,只能光着脚来回……
天有不测风云,他16岁下煤窑补贴家用的三哥,在17岁时丧生于煤矿事故中。自此母亲精神错乱,整日寻死觅活。怕母亲发生意外,裴春亮无奈辍学回家照顾,直到半年后,母亲好转,他才跑到砖厂当了一个揉土坯的小工。这是成年人的体力活儿,但摆坯也好,推车也罢,他从不惜力,老板非常满意,别人干一个月给30元,老板给他40元。
尽管如此拼命,但幸运却没有眷顾这个贫苦的家庭,不幸接二连三,25岁的二哥在拉白灰的路上遭遇车祸不幸遇难,二嫂绝望留下一个儿子改嫁他乡。大哥伤心过度,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不堪负重的大嫂留下两个女儿,离家出走。极度悲伤的母亲抑郁成疾患上食道癌。老父亲无法承受一次次致命打击,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致命的变故让裴春亮成为家中唯一的顶梁柱。
裴春亮16岁时,父亲撒手人寰,乡亲们没有异议地砍了村里两棵宝贝的桐树帮他做了棺材,还凑钱给买了寿衣,全村人的接济让他得以将父亲装硷齐整地安葬。跪在父亲灵前失声痛哭的他,暗自发誓,有出头之日,一定报答父老乡亲的恩情。
他知道,自己只有学门手艺才能谋生养家。为去安阳一家技工学校学习,他在砖厂苦干2个月,赚了80元,却没能攒够学费,又是乡亲裴龙旺拿出几乎全部家当,资助他50元才得以缴齐学费。
此后,修电机、电气焊、开五金电料门市部、开理发店、开照相馆、开高档饭店、搞煤炭、卖大理石……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敏锐的投资眼光,裴春亮的事业越做越大,他真的富了,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
个人家财万贯也是小日子,百姓共同富裕才是大日子,这是裴春亮真心所想,他开始资助贫困户、救助失学儿童、帮助贫困大学生,同时为村里铺路架桥、购买健身器材……他的品行和能力,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2005年,在村委老支书和乡亲们“三顾茅庐”邀请下,事业有成的裴春亮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当时,全村595口人,661亩耕地,粮食亩产不足千斤,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裴春亮暗下决心:“绝不能让乡亲们的信任打水漂。”
集体拿不出一分钱,仅有的集体财产就一间房、一张床、一张桌、一台扩音器和四个大喇叭,群众生产生活得不到改善,意见很大。所以,上任两个月后,裴春亮便自掏3000万元,准备筹建裴寨新村,以改善乡亲们的居住条件。
他没有占用耕地,而是历时七个月,将村口占地百十亩大小的荒山包削平,开出地基建设新村。个人掏钱为全村人盖洋楼,这样的大手笔放眼今天,也是难见。开工当日,村民们敲锣打鼓,他们自觉来到工地投入劳动,甚至一些年老体弱的乡亲,也前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他们对裴春亮的感激之情,都融进了行动中。
裴寨村没有一条河,村民们吃房檐水、地窖水,裴春亮又开始琢磨修水库。在资金缺口5100万元的情况下,他再次慷慨解囊,带领村民利用老村天然深沟,修建成蓄水量80万立方米的拦洪蓄水水库。水库的建成,彻底解决了裴寨村干旱缺水的难题,有效涵养了当地地下水资源,让周边乡镇的三万多口人、近两万亩耕地受益。
四,裴春亮说:″ 守着新房子,不能过穷日子"。
他经历过个人奋斗的第一次创业,而这一次,他要二次创业,不同的是,他是带领全体村民创出好日子″。
2006年,春江水泥有限公司成立,后改名春江集团。为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他将水泥厂运作成股份合作制经营模式,让全村家家有股份,他希望大家能够连股连心,一起分享集体创业成果。
让村民没有想到的是,春江集团的水泥熟料质量在短期内,便创了全省同行之最,也是全省首家在窑头、窑尾全部采用袋式除尘器的企业,其生产线更是成为全国首条规模最大的单系列生产线……可观的规模和效益,让裴寨村的百姓开启了“乐业”奔小康的希望生活。
水泥厂火了,男劳力有活干了,裴春亮又牵头兴办织袋厂,让女同胞为水泥配套生产包装袋,实在出不了家门的可把半成品拿回家加工,让大家不出家门也能挣钱。
"群众的意愿,永远是裴春亮思考的方向"。上了岁数的老人也想找点活干,他又开始商业街的改造,让这个天然的商品集散地形成规模效应,让大家能够从事各种商业经营,就这样,全村的乡亲们几乎都有了安置。
五,裴春亮"有魄力、有能力、有眼光、有奉献精神、有对乡亲们质朴的爱,也从来没让乡亲们失望过"。
2010年,在拆除老村腾出的260亩的土地上,裴春亮又带领大家成立了高效农业园,兴建大棚和温室,一个蔬菜大棚年收入3万多元,一个花卉温室可以达到五六万元,有的承包户一年收入十多万元。
裴春亮经常到大棚了解鲜花蔬菜生产情况……
不止于此,2014年,作为春江集团子公司的宝泉旅游股份公司成立,八百里太行山脉把最美的一段留给了河南,头脑灵活的裴春亮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资源优势,2015年景区便晋升为AAAA景区,如今,宝泉旅游公司已成为南太行的一个旅游标杆,不仅带活了一个产业,更带富了一方百姓。
六,裴春亮说:"人要活出精气神″
“如果不能守护亲情,挣个‘金山银山’又有什么意义?”在一次全国两会上,裴春亮的发言,触动万千网友。
他见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夫妻外出打工,孩子无奈扔给老人,回家过年时,孩子见到父母,就往爷爷奶奶身后躲,一家人哭成一片。为让乡亲们能够守护亲情、就近就业,2016年裴春亮开始创立电商品牌,决心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打通渠道,改变乡情。
由于土壤富含磷、钾等微量元素,整个太行山区的红薯不仅好吃,而且盛产,特别是用传统技艺做成的纯手工红薯粉条,更是远近闻名。但由于缺少销路,很多农民种植的红薯,吃不完,烂在地里。
2016年底,裴寨村举办了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推出第一款电商产品——原生态传统纯手工红薯粉条。开幕当天,线上线下红薯粉条销售量高达15万斤,老百姓高兴地说,这是把粉条变金条了。裴春亮还利用红薯特色资源优势,建起约2000亩的食品产业园,实现红薯从育苗、种植、采收到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包装、销售的全产业链。如今,仅红薯酸辣粉代加工的品牌,便多达178家,年销售额五亿元,带动近万人因红薯而改变生活。
为吸引年轻人回村工作,2020年裴春亮从上海、苏州引进龙头服装企业,打造了可供2000人就业的服装产业园。截至目前,裴寨村民外出打工率为零,真正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曾经的裴寨家族,不但穷,且宗派纷争不断,多年选不出村主任,裴春亮深知,改变人的思想最难,乡村振兴不能光是口袋富,精神也要富。
七,裴寨新村建成入住后的新理念
主政裴寨村后,他便开始探索实施“情德法”融合治村。他在裴寨新村村口竖起一面大镜子,通过照镜子让裴寨人自警自省。他还设立了《农村朗读时间》广播栏目,内容涵盖法治案例、孝道文化、农业科技、健康知识等,潜移默化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并定期评选村道德模范,以此弘扬正气,同时,村里制定《积分换物实施办法》,从言谈举止、环境卫生、文明礼貌等方面作积分评比,村民可随时凭积分卡到指定超市兑换等价商品
过去村民红白事攀比盛行,为遏制婚丧嫁娶中的铺张浪费现象,裴春亮牵头成立红白事理事会,建起了“喜事汇”大厅,村民高兴地讲,“每桌饭菜都有标准,谁也不能超!办大事既隆重,又节俭,还有场面。”
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建红”是裴寨村最亮底色。初心广场、党建展览馆、道德文化园等早已成为裴寨社区亮丽的风景线。刻有“夫妻爱,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一勤天下无难事”“用感恩的心完善一切”等标语的文化石随处可见……10余年来,裴寨没有一个调解户,没有一个上访户,裴寨被确立为“河南省第二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被中组部确定为“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现场教学点。
裴春亮深知,新时代的党员更要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率先向新乡市红十字会捐赠500万元,带领党员骨干24小时防控;2021年新乡发生特大暴雨洪灾,他捐款500万元助力抗洪,并率领500余名党员骨干,开展防洪护堤、转移群众、搬运物资、消杀防疫、灾后重建等工作,并捐赠各类救援物资价值200余万元。
时代楷模裴春亮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就应该站得出来、豁得出去,为党和人民尽一份力量,为乡亲们遮风挡雨″。
2021年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灾害,裴春亮助力抗洪救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尽职尽心地履责。为第一时间了解群众想法,他给自己制定了“五个一”:每月到村民家中吃一顿饭;每月走访一次困难家庭;每季度给党员讲一次党课;每年走访一遍社区;每年主持召开一次群众大会。他始终坚持“与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了解他们的“挠头事”,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裴寨村富了,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可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裴春亮仍不满足,围绕乡村振兴,他又为裴寨村量身定制了很多发展规划,以稳步实施村里的第四个“五年规划”。
比如,裴寨村正在整村推进屋顶光伏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50多万度,仅这一项,便能给村集体增加近200万元的经济收入。他还要建设一座智慧农业示范园,让农民可以在家喝着茶、拿着遥控器种地,过上既体面又能挣大钱的好日子。他利用太行山区落差高、地质条件好的优势,启动筹建的九峰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被列入国家和河南省“十四五”抽水蓄能发展规划,并已于2022年11月27日开工。该项目总投资131.6亿元,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5.2亿千瓦时,可减少系统火电煤耗27.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量68.85万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环境,更能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如何持续带动乡亲们更好的致富,裴春亮从未停止过思考,他讲,“我们就是要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太行山区15万群众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真正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八,学习楷模裴春亮,赋能助力圆梦想
时代楷模裴春亮,是辉县人民的骄傲,也是河南人民的自豪。他的"一言一行",值得学习与践行:本人认为应从如下六个方面向裴春亮学习!
一是要学习他不忘入党初心,牢记历史使命的思想理念;
二是要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无私奉献,不图报酬的思想境界:
三是要学习他常怀感恩之心,把群众装在心中;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思想理念。
四是学习裴春亮,思想紧跟党,与时俱进党风扬。努力做好雷锋志愿服务队工作。真正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见荣誉就让,见困难就上"的新风尚。
五是学习裴春亮,努力做到:人虽退休志不休,紧跟党走争上游,紧跟社会不掉队,百尺竿头写春秋"。
六是学习裴春亮,努力做到:"人虽离岗不离党,发挥余热党风扬。用心用情做工作,赋能助力圆梦想"。
裴春亮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太多,也太感人,今天到此搁笔吧!如有不妥之处,望读者给予批评指导,笔者鞠躬致谢!
春亮故事讲不完,
滔滔不绝搁笔难。
扬长弃错留美谈,
赋能助力国梦圆。

作者简介
朱万祥,男,中共党员,退休警官,原籍河南封丘,驻新乡市凤泉区,文学愛好者,擅长诗词自由体、散文等创作,近年上网发表文章60余篇,退休13年,著书13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