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11)
作者:梁蜀生
翠湖畔听雨
岸边扬柳青,
湖中荷花秀,
知了在柳梢上鸣叫,
青娃在荷叶下鼓噪,
都为了等待雨来,
让久旱的翠堤草绿花红,
老人们坐在石櫈上观天,
年轻人蹲在湖边戏鹭,
雷声从天空滚过,
雨滴淅淅沥沥的落在湖面,
把柳梢淋湿润透,
宽阔荷叶像玉盘盛珠,
听雨的人们喜上了眉梢,
接一棒雨水拍在面颊,
就图个盼雨的幸福。
圆通寺焚香
撞钟的回声打破黎明寂静,
善男信女涌进大殿,
顶礼膜拜间点燃香火,
缭绕烟雾中诵经声音回荡,
一求平安清吉,
二乞健康长寿,
三拜消灾免难,
四愿财源滚滚,
人们说大年初一香火最灵,
一组香能燃旺心里祈愿,
焚香之时三叩首,
跪念经文心向佛,
有万念俱焚的失意者,
只乞求一柱高香,
能重燃起生命之光。
山味号品茗
一个不大的斗室,
却摆满了茶架,
班章冰岛昆禄山,
老树新叶啥都有,
全都是普洱的品牌货,
泡茶的纯净水,
出茶的绍兴壶,
分茶的版纳女,
说茶的老师傅,
品茶的是大客户,
汤色晶莹有红清绿,
香味儿迷倒品茗人,
天南地北的老买主,
满口留香不谈价,
就因货好全都要。
黑龙潭拾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
好花就数黒龙潭,
冬有腊梅春有玫瑰,
夏有月季秋有金菊,
百花争艳引彩蝶,
朝花夕拾好尽兴,
月色映照昙花开,
樱花迎着漫天霞,
赏花者爱不释手,
卖花人见你打五折,
花好要遇懂花人,
捡个花斑也当宝贝,
黒龙潭里办花卉,
真正的花市在斗南镇,
全世界都有客户追。
世博园酌酒
过桥米线做进世博园.
引来顾客锋涌而至,
万国旗下排长队,
汤美味道鲜,
食材用料全是原生态,
有竹笋有野菌,
汤里还飘着菊花蕊,
一碗高汤一瓶酒,
慢抿细酌不会醉,
再配几碟下酒菜,
美味可口不放筷,
若问酒家在何处,
世博园内飘香味,
招牌就是“云桥尚宴”,
包你吃了还想来。
滇池堤戏鸥
妳又飞回来啦,
从遥远的西伯利亚,
来到繁华似锦的春城,
伫立在滇池的十里长堤,
回到万物复苏的高原,
把喜悦释放在老朋友中间,
妳是欢乐幸运之神,
啄衔人们抛洒的美食,
把欢悦的鸣叫声,
汇集成动听的旋律,
在妳眷恋的水乡,
把精灵般英姿来一次定格,
迎着早晨璀灿的朝霞,
乘着香格里拉的风,
把云南高原当作自己的家。
民族村观舞
大象甩着长长的鼻子,
点头摆尾向人们致礼,
踏起沉重的脚步,
把广场震颤得抖动,
绿色的孔雀轻盈的跳跃,
对着穿花衣衫的姑娘开屏,
来一次艳丽的比美,
看谁穿得最漂亮,
顽皮的猴群行走在钢揽上,
摆着各种造型,
还打着把小花伞,
向人们展示灵巧的身段,
这就是云南的民族村,
人与动物共处和谐,
把大美的爱意奉献给游客。
盘龙江泛舟
时而清盈流缓,
时而混浊水急,
从源头松花埧流来,
一路向南穿城而去,
这就是流经千年的南盘江,
也是春城昆明的母亲河,
不知从啥时候起,
江面开始行船,
一艘艘画舫载着游客,
驶过震庄穿过德胜桥洞,
一路向南飘向捞鱼河,
览尽城市风光,
看够江两岸盛开的蓝花楹,
胆大的白鹭歇憩在船头,
当起了游客们打卡的网红。
大观楼观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览尽红土高原的山水风光,
数千年往事注上心头,
说够三迤大地的古往今来,
撰联者孙髯翁不是滇人,
却对云南情有独钟,
楼上有千秋怀抱三杯酒,
有人解读此言为抱负,
楼上还写下万里云山一水楼,
有人说这是仁人展志的平台,
吾以为此解读有些道理,
总比郭沫若的“果然一大观”好,
景史交融书写下三迤真情,
让后来的观联人浮想联翩,
使研史者能各抒己见。
讲武堂对弈
黄墙楼面古韵风,
清朝末年建武校,
不是天子有圣旨,
谁敢犯上用皇料,
辛亥革命废帝制,
讲武堂内训新军,
袁贼窃国复帝制,
蔡唐拔剑起义举,
国民革命育将校,
抗日战场杀倭寇,
将帅摇篮雄风在,
抚今追昔练操典,
国今武力胜当年,
民族复兴展军威,
居安思危塑武魂。
写于申辰年秋
编者的话:
听雨、焚香、拾花、品茗、酌酒、戏鸥、赏舞、观联、泛舟、对弈。昆明的市井生活之景枚不胜举,却又别开生面。
常住者习以为常,游览客无不赞叹。在春城景观就是亮点,吃喝玩乐也有文化。这也许就是“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另一种内涵,只有体验了才会感知得到。
远方的朋友,您若不信就亲自来试试,也品品这其中的味道。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