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旅程之一,而彩礼作为中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祝福与期望,但当姻缘不在,彩礼返还便成为了难题。近日,洛宁县人民法院长水人民法庭调解了一起彩礼纠纷案件。

基本案情
王某与白某经人介绍相识,恋爱后两人决定步入婚姻殿堂。经过两家家人的协商,王某共向白某交付订婚和结婚彩礼约10万元以及三金等物品。但好景不长,婚后二人因观念不和频频发生争吵,最终双方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二人开始分居。双方均认为感情已无法调和,遂就彩礼返还的问题产生了争执。
调解过程
受理案件后,原、被告双方对彩礼返还分歧较大,长水法庭本着妥善化解矛盾、一次性实质解纷的理念,同时结合长水法庭开展多元解纷工作的经验。在调解中引入当地的村官,让情理与法理携手并进,妥善解决这起纠纷。

调解过程中,长水法庭的工作人员与村官认真倾听双方的真实意愿,耐心进行疏导。并结合男女双方共同生活时间、家庭经济情况,彩礼数额等多方面,积极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消除分歧矛盾,采取“情、理、法”相结合的方法,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并明确了双方争议的彩礼认定范围,解开了双方“心结”。经过沟通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并履行了调解协议,被告返还给原告5万元彩礼。

溯源治理
在这起案件的调解过程中,法庭的工作人员还向当地的村官进行了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着力培养乡村中的“法律明白人”。这种以案释法的调解方式让“法律明白人”听得懂、学得会、理得清。这类“法律明白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问题及时关注、及时化解,引导群众理性表达利益诉求。不断增强“法律明白人”的法律素养,就是在不断深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枫桥法庭建设
着力构建一支政治素质硬、法律素养高、道德品质佳的“法律明白人”队伍,是长水法庭开展多元解纷工作关键一环。长水法庭结合新时代“枫桥经验”。近年来着力构建形式多样、运行规范、富有效率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已构建了多个类型化纠纷化解平台,用实际行动为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来源:洛宁法院长水人民法庭 程笑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