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锣挖山
作者:莫善贤
诵读:木 子

俗话说,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演戏敲锣,舞狮敲锣,打更敲锣,开场敲锣,耍猴也敲锣,敲锣能够带来热闹,也能聚集人气,社会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敲锣聚人气的场面。都是可能你真的没有看过敲锣挖山的恢宏场面。过去那些年,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忙于集体劳动,农闲一点就会扛起锄头上山挖山(这是当地人通俗的说法)既可以造林,又可以种杂粮。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是由一个或几个岭连成的。山民喜欢说挖山,也有说挖岭的。都可以意会,挖山,还真有一点刀耕火种的痕迹。大面积的挖山之前,会放火烧山,这火是故意放的,目的是要把山上的野树,荆棘,杂草烧干净,以便开垦。再种上树。所说的放火烧山是有控制的,都砍好了火路,设置了隔离带,不会让火肆意蔓延。
敲锣挖山。挖山是指在山岭上挖地,然后种植,而不是愚公移山里所说的挖山。说来话长,1969年底,我们到大将公社板茂大队木赖生产队插队落户。这里地处山区,开门见山,一切都离不开山。山上有茶油林、杉木林、毛竹林,有些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有些是在人民公社化后,集体种植的。

木赖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农活,除了田活,就是山上的活。生产队队长在农闲的时候,就会安排社员去挖山造林,种植油茶林、杉木林、竹林。在山上挖地与在平地挖地是不一样的,山地山高地陡,有坡度,经常会遇到石头,猛挖下去的话,锄头会砸出火花来,在山上挖地造林,还会遇到老树篼,挖地时还得有柴刀作为备用,为了挖掉树篼,还得用“巧力”,挥舞的锄头不能用力过猛,不然,就会把锄头柄弄断。这是令人尴尬的事情,经常都会遇到,但又不容易把锄头柄安装好。如果劳动工具不好使,挖地的进度就会放慢。
有一次,板茂大队组织全大队的主要劳动力,到大队苦麻林场挖山,林地在苦麻生产队的地界,苦麻生产队与木赖分别在二条山冲,从木赖出发要走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苦麻山场。需要挖的山地的是一大片刚刚用火烧过的复垦林地,山连着山,蔚为壮观。

那时,农民去挖山,脚上穿的是草鞋。那时,也不会穿解放鞋去挖山。草鞋是农民用稻草编织成的粗糙的鞋,主要的功能就是把脚垫住,不让脚被石子、树兜、刺丛伤害。草鞋容易穿坏,坏了就换一双咧,反正这鞋都是自己制作的。
板茂大队有十个生产队,各个生产队是怎样取名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总觉得像木赖,苦麻,油榨,拉江……,这些名字有些怪怪的。各生产队来挖山的社员陆续上山了,场面之大,气势之大,有一种拍“大片”的感觉。伟人“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的诗篇与此时的场景是非常吻合。人民公社一大二公,这时候也充分体现出来了。挖山,地也大,人也多。
也不知道是谁,事前准备了几面大锣,这锣与挖山有关系吗?还真有,挖山开始了,锣声响起来了,这就是敲锣挖山的序幕。只见锄头飞舞,有好几个社员负责敲锣,用督战队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份。谁挖得慢了,他们就会在落后者的屁股后面猛敲锣。人都是要面子的,听到锣声老在自己屁股后面响,心里就会不是滋味。有的人弄得满头大汗,也分不清是急出汗,还是累了出汗。

这时,有经验的老手就会用一些“小心计”来渡过难关,故意少挖几锄,用浮土把没挖的地方盖上,说都“狗急跳墙”,人急了也会急中生智的。挖山是讲运气的好挖的地地方当然一帆风顺,石头多,树兜多的地方,就像啃骨头,困难还是相当大的。干农活是力气活,要有力气,但也不能只凭死力气,还要巧干才行。
连续紧张的挖山几个小时,人的体力是很难支持的,慢慢的,社员们挖山的速度慢了下来。因为人员来自不同的生产队,管理起来有难度,一切都凭自觉。当然,社员的自觉性是有的,但要坚持也是有困难的。要知道,这样的集体劳动,是社员自带中午饭去干的,中午饭也是五花八门,有煮熟的红薯芋头,也有各种不同的容器装的米饭。吃饱才会有力气干活啊。
挖山也只有那个年代才能组织起这样的集体劳动。劳动场面是热烈的,激动人心的,那时,劳动是不讲报酬的,社员干完一天的活,各回各的生产队记一天的工分。各个生产队的分值不一样,这一天各自的劳动报酬也就不一样了。社员对劳动安排是服从的,只有上级有命令,就毫无犹豫的执行,劳动也是快乐的,尤其是敲锣挖山。

要考虑大家的回程时间,集体挖山的劳动在太阳西斜的时候就结束了。我参加这次挖山最大的体会是,集体体制好,人多力量大。可以调集力量来完成人少了做不到的事情。我们木赖生产队也坚持有挖山劳动,只不过规模没有大队林场挖山那么大罢了。
挖山的好处有很多,除了建设绿色银行之外,当年可以种杂粮,种红薯、芋头、木薯。我们在木赖插队的几年里,生产队在山林里兼种杂粮,我们知青小组一年下来也分到不少的红薯芋头木薯等杂粮。知青小组用这些杂粮还养了猪。
从说挖山,说到养猪,有点扯远了,但是,还是契合主题的。这里包含着山区农民生活的逻辑关系,既考虑长远,也着眼近期。种和养是总联系在一起的。种就有收获,有收获了可以养猪,既可以改善生活有肉吃,又可以通过养猪收集农家肥。农家肥可以用来多打粮食。挖山是有意义的,参加挖山劳动长了不少的见识,时过境迁,现在再也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劳动场面了,集体挖山,很有时代感。

【作者简介】莫善贤,广西融安人,现居广州。曾受聘任为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兼职研究员,大粤网专家智库专家,广东省未来预测研究会高级顾问。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国际华文诗人笔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九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诗歌在海内外文学刊物均有发表。出版《阅读名片》《七蒂莲花》等七本诗集。诗观:生活里有诗,诗在生活里。著作:传记《不经意的拐点》(上下册)、(70余万字),以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手机写作。介绍了作者的经历、履历和心路历程。从一个知识青年,成长为高级经济师,诗人、作家、书法家的过程。书中《知青生活》生动地讲述了作者在木赖当知青的经历和乡土文化。以及作者通过学习在认知明理方面的提高;与书法、绘画、诗歌、等方面艺术家交往的故事。《知青生活》篇章在《晓犁文化传媒》文学平台、今日头条、都市头条连载刊登。

【朗诵简介】木子,现为天津老年人大学学员,文化志愿者。喜欢朗读,愿用声音传递人间真情,传播正能量。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jia号《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