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姚明时代”的中国篮球,路在何方?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金秋十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篮坛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篮协主席姚明下课了。这一消息,随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官宣证实。
自2017年2月出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已经历经了七年之久,这个周期以来,中国篮球可谓是悲喜两重天。这其中既有女篮世界杯取得亚军的好成绩,也有男篮亚洲杯的失利和连续两届无缘奥运会正赛资格的遗憾,甚至可以说是耻辱。球员时代的姚明,可以用辉煌来形容,他除了在NBA赛场站稳脚跟外,更是中国男子篮球的核心人物。其光辉形象不仅代表着中国高度,更是让世界对中国篮球刮目相看。退役后的姚明,选择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而继续发力,精神可嘉。但凭心而论,掌管中国篮协以来,中国篮球不进而退,就成绩而言,姚主席是不合格的。
姚明是中国商业价值最高的体育明星,他早就财富自由了,他之所以愿意接管中国篮球,纯粹是热爱加责任现在卸任,从成绩上来看,姚明目前确实是成绩最差的篮协主席。而姚明离任的直接原因也是因为成绩不佳。比如在今年奥运会上的中国篮球三个队:女篮、男女三人篮球,能不能有哪个队有个突破,守住奖牌,结果三个队全打了败仗。成绩没突破,倒是把球迷的底线给突破了。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据悉,接替姚明出任篮协新主席的郭振明也是个“门外汉”,之前是负责体操的。这样的结果,很是让人对中国篮球的未来担心。不是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的足球掌门人,好几次都是“外行人”掌管,到头来呢?一地鸡毛,落人笑话。
难道说姚主席是中国篮球滑坡的罪人吗?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在唯成绩论的今天,不行就得让贤。当然,任何改革都是要上下一致齐心协力,而非一人之力,成败也非一人之功一人之力的。但愿中国篮球自此以后,能从根本上发生质的变化。否则,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改头换面,只会令人更加心寒。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