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架黄河观天桥
胡春雨

如果说“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那么城市作为人的聚落,它的精气神就在于城市文化。城市和它的文化不可能凭空产生,必然来自它的地理条件与历史沉淀,在人类心性中展开,不外乎天地人三才之道。由此蕴涵了一座城的特色,抓住了、盘活了、擦亮了,也就有了自己的品牌,我能够看到的是黄河文化。就天时地利而言,发展天桥文化,何妨背倚泰山之雄,顺流黄河之大。
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大舞台,总是以山为骨、以河为脉,譬如华北四省的命名就是以山河为方位。济南背依泰山余脉,直面大河奔流,在历山之下诞生了济南老城,在名城北郊、大河南岸,譬如留白,隐藏着历史的风云——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相表里,天桥以胶济铁路通车为原点,因济南近现代化而诞生。当科技文明让黄河安流成为可能,为济南携河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山高水低,道法自然,天桥不占南山之崇,坐拥北水之聚:大河顺势东流,众泉向北汇流,地处济南古城中轴线向北延伸的位置,有利于在济南融入黄河战略大局中,发挥贯通黄河文化走廊的桥梁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黄河在中华文明的诞生成长中,始终处于向四周拓展的中心位置。由此形成的黄河文化,凝聚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历经唐宋以降经济重心南迁、政治中心北移,加之近代海路开辟以来,沿海地区率先开放,黄河腹地更显落后。现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主要矛盾,为出台黄河战略、重振黄河雄风提供了千载之机。历经五千年沉淀,沿黄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沿着黄河廊道汇聚起来,也就是星汉灿烂的黄河文化。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黄河下游唯一中心城市,自然要做好这篇国字号的大文章。天桥居于黄河廊道中端,可以左右逢源。
现在,鹊华楼在天桥矗立,黄河百里公园在天桥落地,成为济南黄河文化标志性景观,天桥正在挑起黄河文化的重任。天桥境内遗存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涵盖于黄河文化这个大系统之内,以独特的角度丰富着黄河文化的内涵。例如,伴随济南近现代化的转型,形成了丰富的铁路文化、工业文化、商埠文化,在国步前行中流淌着红色文化,在齐烟九点中渲染着绿色文化。再如张养浩代表的廉洁文化,足以与开封府的包青天相比肩,只是包公走了戏曲文化的“群众路线”,张公走了士大夫文化的“上层路线”,挖掘程度相形见绌。现在,张养浩纪念馆落地,小清河大明湖贯通在望,加上泺口古镇等一系列项目,相信会优化天桥文化的布局。
从全市整体来看,沿泰岱北麓和黄河南岸大致东西走向的狭长地带,密布着黄河文化发展的足迹:上游的长清齐长城与雅典卫城年代相仿佛,下游的章丘城子崖与缔造华夏的五帝时代相对应,北岸的闻韶台承载着“尽善尽美”的中国文艺精神,南岸孔门十哲的闵子骞与耶稣十二门徒相颉颃。剔抉其间的历史脉络,就是一个世界级的文旅胜地,与济南文明起源之地、东亚文化之都的地位相对应。在回归中华文化主体性、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今天,济南不应止步诗意林泉的风雅,更应胸怀万古江河的博大。在既有文旅格局中,济南依托三大名胜等老城景点打造泉城品牌,城市发展长期呈东西摊大饼之势,地处北城的天桥容易边缘化。定位黄河文化,对标黄河战略,有利于发挥天桥的地缘优势。
总之,天人合一,上善若水。水有灌溉之利、通航之便、景观之效,乃天桥潜在的优势。从泺口古渡的帆影到北园名镇的稻香,从清河的开凿到黄河的改道,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的利用始终决定着天桥的风貌,唯其使用方式与时俱进。当黄河时代到来,科技文明的锋利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相结合,应有新的文章。
甲辰季秋思农于山左鹊华堂
本文节选自区政协大会发言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