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延安
作者:李培战
朗诵:伊 兰
从关中腹地一路向北,沿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车行期间,宛若蛇行。历时约三小时,便可抵达令人神往的延安城。
第一次到延安是在八年前,跟着学校的大巴车看得匆忙;第二次是因为一次拍摄任务,抵达延安时已是深夜,仍看得朦胧;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延安,要算三四年前了,工作的缘故,我要长居于此。
延安,一个自古被称为“塞上咽喉”“军事重镇”的历史名城,北宋范仲淹曾描绘过她“塞下秋来风景异”的自然风光;大诗人杜甫曾在她的怀抱枕鞋夜息;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惊心动魄而又轰轰烈烈的十三个春秋……
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神圣的地方,我似乎应该喜欢这个心向往之的地方才对,但是,走过江南的小桥流水,感受过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竟然使我对黄土高原的一山一峁兴致没有那么浓烈了。尤其到了冬天,仰头环顾一周,大大小小的山都将自己的身体暴露无遗,任凭西北风猛烈地刮过,毫无生气。
值休息日,有朋友提议,去远处的圪梁梁上走走,兴许会收获一些意外的创作素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至一处高地。真是“一览众山小”。天空湛蓝如洗,干净得没有一丝云彩。只是这山尖的风刮得肆虐凶狠,如万马齐鸣不绝于耳。当地一个朋友说,我们管这风叫“马儿风”,不如就地来个“听风”心得交流。大伙“听风”姿态各异,所获皆有不同,你言我语,畅谈“听风”之感。诸如“疑是民间疾苦声”“能开二月花”“任尔东西南北风”等诗句也被旁征博引,好不热闹,果真有了意外的收获。但真正的惊喜,才刚刚开始: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
……
远处飘来几声悠扬而又深情的信天游,虽若隐若现,但我却听得真真切切。敛声屏气,我正准备听个究竟时,信天游戛然而止。我急忙站起身,欲睹歌者风采,也未能如愿。只觉得眼前这与信天游融为一体的沟沟壑壑,山山峁峁,仿佛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不似先前那样毫无生机。这首信天游我耳熟能详,曾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里听得心潮起伏。但生平头一次在这荒芜的山峁上聆听原汁原味的演绎,内心却更加震撼,一时间竟然泪眼婆娑;也许是因为孙少安和润叶,抑或是孙少平和晓霞。风忽地停下了,黄土高原的太阳光洒落在人的脸上,暖暖的。徜徉许久,我们才沿着山涧汩汩涌出的一条小溪下了山,朋友们照旧说说笑笑。而我的心,却始终平静不了,对延安有了不同往日的感觉。
之后,或二三好友,或独自一人,在这山沟梁峁间,陆续听到了《兰花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赶牲灵》等信天游著名曲目。这些朴实而又粗犷的信天游混合着延安的风、延安的土,逐渐沉淀在我的血液里了。
进入夏季,那些光秃秃的山像是隐匿了自己的形体,全被一层翠绿覆盖。此时再去游山,倒有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模样。也许,这黄土高原的山,正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四季分明,不藏不掖,向世人表达着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延安这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丰富、厚实的文化底蕴。
这里钟灵毓秀,走出过无数文学名流。我曾以文学的名义,多次拜访过德高望重的曹谷溪先生,不愧是作家路遥的大哥兼文学领路人,先生平易近人、谈笑风生。一见到我,年近八旬的他竟称我为“先生”“帅哥”,脸上还时不时绽出如儿童一般的笑容,这让我如何承受得了。记得初见先生,是在去年入冬后的几日,那时天还不算冷。进门时我还是捏了一把汗的,可后来发生的一切完全不似我想象。先生不仅极具耐心地为我讲解了初学写作时应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临末了,还给我的“天人文学”平台题写了刊名,外赠几本《路遥研究》。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延安文学界的老前辈,竟能对一个客居延安,且初次谋面的我如此之厚爱,我何德何能受此恩泽?第二次接到曹谷溪先生电话,我更是激动不已,夜不能寐。这一次,先生就文学创作的标准进行了深入地剖析,言辞恳切,情义深长,令我深受感动。他与路遥的传奇故事我早有涉猎,但听先生神情凄然地讲来,更是增加了几分感慨与惋惜。这一次,我们交谈了约有3个小时。告辞先生后,我脑子里闪现出的第一个想法不是今后的文学创作之路该如何走下去,而是真诚地盼望曹谷溪先生健康长寿,生命之树长青、诗情之水泉涌。对呀!原来先生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谷溪,本就是山谷里的一汪清溪,涓涓映月;谷溪,本就是山谷里的一条小溪,但他心怀若谷。山,谷,溪,人,啊!这才是真正的延安,完整的延安!
古老而又年轻的延安,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迅速崛起;宝塔山,犹如一座巨型灯塔,数百年来引领着无数热血青年努力奋斗!延安精神,光耀千年,将激励着更多的追梦人奋发图强。
久居延安,我竟舍不得离开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精神世界,深深地吸引着我。夏日山谷里凉风习习,像是这座城市的天然空调;冬日天空蓝得醉人,从来不会有雾霾的侵袭。啊,延安!已是我的精神故乡,不知从何日起,无论身在何处,我每日清晨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一声:
你好,延安!
2019.1.15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夜语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木兰书院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语言文化推广基地特聘诵读教师,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