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美冠中国” 康有为描绘“新济南”
张智辉

泉城济南,在岁月洗礼和时代变革中不断创造着一个个奇迹,城市发展空间持续打开,西部新城日新月异,中央商务区、汉峪金谷拔地而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跃然而出。长大长高、更新更美,新时代新济南以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对“新济南”,著名政治家、学者康有为(1858-1927)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描绘。他晚年和济南结下了不解之缘, 60岁的时候,曾仓促到过济南,来去匆匆,但对这座文化名城留下了美好印象。

六年以后,民国12年(公元1923年)5月。66岁的康有为再次来济。这次济南之行,他兴致极佳,除参加孔教会活动外,闲暇时间遍游泉城胜景。
所到之处即兴吟咏。在景色绮丽的大明湖,作《游大明湖登历下亭》,称斯地景致幽美:“城墙一角水拖蓝,画艇穿芦垂柳鬖。历下亭前湖水瑟,济南风景似江南。”
登济南东部的藏龙涧,写下《龙洞》,“丹崖与翠嶂,壁立削碧玉。溪枫欲染崖,岩柏倒挂绿。”“锦屏芙蓉开,列岫三秀郁。”(刘浩主编《历代诗咏龙洞山》)独秀峰峥嵘轩峻,锦屏岩山势奇特。深入龙洞探险更是奇特“高穹忽峻拔,邃径且匍匐……上惧折元首,下忧濡溺足。百步露线光,狂喜庆出谷。” 全诗长达270字,足见触动之深。
“积石岩岩拥碧鬟,无言千佛忘人间。齐烟九点河水曲,泰岱北行来华山。”他登上千佛山,被青山翠谷所陶醉,沿着盘山道观看寺庙古迹,居高临下眺望济南市区全貌,饱览“齐烟九点”之胜。

6月17日,康有为专程游览了历史文化名山——华山。最让他动心的是,登上山巅极目所视,北面是滔滔黄河,东西两侧即“齐烟九点”诸山,除了脚下的华山外,右边为卧牛山,左边为鹊山、凤凰山、标山、药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九座山峰环列在济南北郊,此情此景,简直像是观赏一幅气势磅礴的河山长卷。他曾3次周游世界,所见的名山大川不计其数。此时此刻,康有为却感叹:“然山水之美,不若华不注也!”
公元20世纪20年代,康有为专门写过一篇《新济南记》(康有为《万木草堂遗稿外编》),这篇文章提出:“诚宜移都于华不注前”。也就是说,华山一带地势绝佳,是建立都城的理想位置;他把华山在平原的突起,视为东岳泰山支脉北走至此尽结的表现,属于“风水宝地”。他尽情描述其宏伟设想:“但开一新济南,尤美善矣。今驰道已至黄台山,黄台桥有农林学校在焉。诚宜从黄台桥通驰道于华山前,以华山为公园,稍缀亭台,循花木,先移各学校于山前,驰道间设一公会堂,为吏士公会之所,涉酒楼女闾于其间,因人情之讌乐,藉以开辟之,则游人相率而来,车马杂沓,咸愿受一廛而为氓,乃为之限定园宅之制令,宅地必方十丈以外,宅必楼,瓦必红,宅式不得同。庶几青岛之闳规美观焉。”
他向当时的山东督军田中玉和山东省长熊炳琦作出了“不十年,新济南必雄美冠中国都会。”的大胆预言。
后来,康有为又在《新济南》一诗中,力赞济南山水之美:“碣石四百岛,渡海起泰岱。走峰尽济南,龙种犹存在。揭揭华不注,离离点苍黛。翠巘巉天半,单椒无连带。虎牙独雄立,巨石奋灵怪。鹊山桉前横,萼药鞍后拜。群山次第朝,黄河曲拥戴。名泉七十二,众流会灌溉。明湖汇济泺,归极环下界。清河绕黄台,纡折入河内。鹊湖怀家洼,千里水朝外。山水有拱抱,卜宅此为最。我仪地形佳,冠行省都会。昔人昧形势,河水夹反背。”

再用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眼光描述“新济南”宏伟蓝图: “宜移新济南,华山下作绘。大开数驰道,公馆聚冠盖。山上掇亭台,夹道直松桧。学舍先移筑,侁侁胄子戒。游徼警长途,车马分驰载。居行游皆来,盛会于此赛。人皆美乐土,十年繁茂对。今日攀巉崖,荦确我仆惫。它时成大邑,四顾意气快。”

百年沧桑,康有为的宏大设想与后来“东扩”等建设理念因因相陈。若“出水芙蓉”,是“一堆苍烟收不起” ,华山景区山、泉、湖、城悄然相会,四季如歌,移步易景,其“以华山为公园”的描绘,也已成为真切切的现实场景。
欣欣向荣“新济南”,在一代又一代“新济南人”接续努力下,正迎来新的涅槃,对济南情有独钟的康老先生设若地下有知,当含笑矣!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