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鹏,1958年出生北京,11岁跟王叔晖学画,并受到王大观、黄胄、吴作人、蒋兆和、董寿平、黄均、潘絜兹等前辈指导,后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得到李可染、黄润华、梁树年、张凭老师指导。
胡绍鹏作品《启航》2024年 96cm×96cm
胡绍鹏:不落的艺术人生之帆
胡绍鹏是国家一级画家,曾先后应邀到中国美术馆、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展,其作品两次入选“大家之路”名家画展。从少年到青年,他始终把尊严和抱负含蓄起来,深藏在心中。再落实到他那一丝不苟的艺术作品中。
如今,五十四岁的胡绍鹏依然自觉而神圣地奔赴他已领悟到的艺术使命,带着他的累累成果,在如流的年代里展示着他不屈的人生之帆、艺术之帆。
是什么样的经历,能够让胡绍鹏少年遭遇的坎坷变成他前进的动力?又是什么样的心态,让胡绍鹏在几十年的岁月中孜孜以求?
胡绍鹏作品《舞动青春》2024年 66cm×132cm
胡绍鹏作品《伟人毛泽东》1998年 66cm×132cm
胡绍鹏作品《生命》2024年 90cm×136cm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胡绍鹏是在小学二年级与美术结缘的。当时的胡绍鹏只去上半天学,下午就躲在家里,趴在床上看能找到的小儿书。小儿书不够看,他就找来纸和笔学着画,并且越画越着迷。就这样,11岁的他有幸拜王叔晖前辈为师,并在王老先生的教诲下,走向艺术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胡绍鹏越来越酷爱绘画艺术,即使在农村插队的时候,他也没放弃手中的画笔。
诸多经历使胡绍鹏变得更加坚强,人生命运的坎坎坷坷更使他在艺术方面不断追求。工作以后,胡绍鹏又自己研究黄均、潘桀滋老师的人物画和李可染、徐北汀、王大宽老师的山水画及民间风俗画。他告诉记者,他特别崇拜张大千和李可染两位老师,虽然与他们没有直接接触,但是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研究他们的画,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绘画心得。在研究前辈大师作品的过程中,胡绍鹏的绘画艺术得以有了长足的进步。后来,胡绍鹏进入中央美院学习中国画的创作基础理论。这进一步充实了他的绘画技巧。
胡绍鹏作品《伎乐飞天》2024年 66cm×132cm
胡绍鹏作品《东邻之女》2004年 90cm×130cm
行万里路,观自然于心
18岁以后,胡绍鹏经常骑着自行车在北京近郊画画、写生;30岁,胡绍鹏从学校毕业。这之后每年的三月,胡绍鹏都要到大江南北去寻找中国山水的意境,年复一年的在曲曲弯弯的小路上寻觅自己的艺术。早年的学习使胡绍鹏明白应该怎样画山水画,得益于李可染。胡绍鹏的高明,在于他始终把对民族传统的研习和勤奋的写生结合在一起。
九十年代初,胡绍鹏深入大自然写生,途径四川、青海、安徽、江西、广西、云南、浙江、河南,历时九年。胡绍鹏并不感到孤独,当时的经历与磨难,反而成为今天胡绍鹏津津乐道的故事。
1995年的10月中旬,胡绍鹏来到陕西太白山,没想到当地竟然已经飘起了雪花,还穿着夏装的他第二天就发起高烧。“那时候年轻,住在农民家里,吃点药就坚持下来了。”胡绍鹏轻描淡写地对记者说。
1998年9月底,胡绍鹏在新疆昆仑山脉写生。10月初,天气骤冷,坚持了一个月的胡绍鹏晕倒了。“当时本来计划是在山上待三天的,带的食物和水也是三天的量。但是山上的景观深深的吸引着我,在光的变幻下,自然的五彩感染着我,结果就(晕倒),后来是一个赶驴送盐的人路过,救了我。”时隔多年,说起当时的风景,胡绍鹏的眼睛里依然闪着光。他告诉记者,写生其实是在自然中寻找生活的符号和山水的语言,当你与自然直接对话的时候,你才能真正领略什么是山,什么是水。像长城的壮观、长江的雄浑,如果不是直接接触,你根本体验不到它们的美,这种领略光靠想象是不行的。
胡绍鹏作品《一首黄河曲唱了80年》2019年 90cm×130cm
“从新疆回来后,我整理那些日子拍的相片,每画一张新画都更激发我对山水的热爱,并有了新的理解。”胡绍鹏说,大自然的变化让他不断产生新的思维。交谈间,胡绍鹏对山水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十分重视观察自然和对景写生,并把写生看作是对客观事物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他在随笔中提到,“我不敢在艺术上有什么主诉,只希望笔下的绘画能有一种生命回味,冥思后的会心。每当一次又一次到大自然写生,面对一座座山、一棵棵树、一条条小溪、远处一个个村庄,变化的四季和云彩,它似乎比技法要深得多,比追求一种风格一种定势复杂得多,比所谓笔墨趣味要神奇得多,它是一种聚会,一种心灵感召,一种人性的向往,又是几千年的造型,它成了中华民族心底一种艺术梦幻,一种几千年圣洁的沉淀,一种中国文化永久的向往。”
现在的胡绍鹏依然坚持外出写生。他说,每一次寻找,都能感悟新的景色。东北的白雪、黄山的石头、张家界的红叶、泰山的日出、长城的婉蜒黄河的诉说等。胡绍鹏告诉记者,大自然的诱惑常常使他的灵魂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唔、交流。好像在这里要停一停、静一静、听一听,自然的空气使他在城市中的杂乱心情平静下来,疏朗胸襟重新疑入心灵,构成一幅幅作品。他的作品就像太阳一样照着都市和乡村。又像大地一样真诚、单纯。他为我们构筑的艺术世界充满着土地的温暖、天空的深邃,仿佛能够触摸到大自然的灵魂。写生不仅为胡绍鹏的绘画生涯积累了创作素材,也使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他说,永恒的大自然才有他追求的艺术。
胡绍鹏作品《国粹》2007年 66cm×132cm
胡绍鹏作品《春色》2021年 96cm×110cm
胡绍鹏作品《母爱》2017年 96cm×120cm
胡绍鹏作品《百花丛中一朵花》2015年 96cm×96cm
勇于独创,自辟蹊径
在五十年的艺术生涯中,胡绍鹏一直勤奋耕耘。勇于独创,自辟蹊径。他从不模仿前辈,坚持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胡绍鹏对记者说,无论古今中外,一个创作型的画家总能够让人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并且每一个大师给人的震撼都是独有的,充满鲜明个性,令人不能不感到由衷的敬佩。
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艺术,孜孜不倦,痴痴无悔,总是那样蓬勃着朝气进行创作。1978 年之后,胡绍鹏的作品开始参加各种专业及全国性美展。他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四、五届美展;入选中日青年水墨画交流展并获金奖。他还应邀赴台湾、香港、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举办画展。1997年,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胡绍鹏画集》;2007年,胡绍鹏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评为当代杰出艺术家等中央美院老教授,著名山水画大师梁树年评论说:“胡绍鹏学画诚恳、谦虚好学、肯于吃苦,他的作品突出表达多层次造成强烈的纵深感、立体感、重厚空间。造型与笔墨的完整统一。画出大自然的永恒,富于哲理意味。”原中国美协副主席王琦曾说,“胡绍鹏是一个非常有艺术基础的青年,几十年绘画铺垫了他艺术创新,在艺术方面,他的毅力和决心超越众人。”
他沿着阶梯一级级的往上爬。他推开一扇又一扇艺术殿堂的门窗。
胡绍鹏作品《咆哮吧黄河》2020年 1.26米×3.4米
胡绍鹏作品《上学路上》2015年 66cm×132cm
胡绍鹏作品《日出东方》2023年 186cm×320cm
胡绍鹏作品《云山万里叠翠图》2023年 96cm×186cm
胡绍鹏作品《山河万里映日出》2021年 96cm×186cm
胡绍鹏作品《黄河万里图》20217年 2.3米×3.76米
胡绍鹏作品《太行出手》2021年 96cm×96cm
胡绍鹏作品《太白山印象》2024年 96cm×96cm
胡绍鹏作品《山村新貌》2024年 96cm×96cm
胡绍鹏作品《青山绿水》2022年 96cm×96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