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连载七)
作者:叶玉林
父亲,给予了我们生命,用勤劳的双手抚育我们成长,父亲的言传身教和勤劳朴实的家风,谱写了我们人生最为灿烂的生活篇章。
儿时父亲的教诲终生难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者看父敬子,后者看子敬父”。此刻、我才真实的领悟到了,这句话的深刻含意,充分地理解了他老人家,从小对我们严加管教与苛刻,望子成龙,顶门立户,那是对我们寄予着满满的殷切期望。
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他一生性格刚毅,胸襟宽阔,为人豁达,脾气暴躁,人人都说他歪,个个都很害怕他。但是,父亲胸怀坦荡、知书达理、通礼数,心底无私、天地宽,大爱无疆,不图回报。父亲的身体不及正常人,可他做任何事都比正常人做的更好。
父亲,心灵手巧,除不便担挑负重外,爬摸摇犁,碾打晾晒,从地里的农活到家庭里的生活,吃穿住行,吊挂面,说事算账样样都是精呱呱,能服上他手的人不多。在精神层面上他很富有,好客爱热闹,喜欢秦腔会敲板,一辈子爱唱戏,以酒会友,猜拳行令,乐观处事,以诚待人,在农村没有能让父亲退缩的事情。
父亲,一生爱好很广泛,算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农民,他在极力用各种技艺来打造生存之道,用熟练的技能本领,来弥补身残缺陷,为家庭嬴得尊严,为我们争取平等地位,不被社会歧视而眉高眼低。在靠工分吃饭的那年月,为了我们九口之众的大家庭,父亲用尽了毕生精力,拉扯我们姊妹六个长大,无一掉队,在贫穷与饥饿的边沿线上,保住生命的曙光。
父亲,他深知有文化的重要性,他说:“再穷让你们个个都要念书,不因家穷而缀学,你们姊妹一伙念书,谁能念到哪里我就供到哪里。只要你们能念会,我砸锅买铁也要让你们念到底,实在念不进去了,那就回来算了”。如此开明的父亲,我们有负于他,小妹念到小学毕业,姐姐上到初中毕业,因和我是同年级,只能推荐一人升学,就把机会留给了我,自己回家务农。其余姊妹四个,最高第一学历高中毕业,其中两个毕业于七九年之前,与高考擦肩而过。
耕读传家与书香门第无缘。但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继承了父亲勤劳朴实的作风,善于吃苦,有勇于干事创业的精神,大哥小弟先后应征入伍,弃耕从戎,在部队上相继考上了军地院学深造,也算是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圆了大学梦。
伟大出自于平凡,在经历了苦难的岁月,我们感受到了父亲的平凡和伟大。小时候的记忆是那样的清晰,时常听队上人说“十不全的人聪明”,那时我们还小,理解不了深刻含意,只觉得有一种嘲讽的味道。我们姊妹多,在与村里的孩子玩耍时,难免有不悦之事,那些家长们嘴里总是以蔑视的口气给别人说:“拐子”家的娃如何!如何!每当听到村里人,对父亲这样“揭短”式的称呼,我幼小的心灵感到特别不舒服,仿佛我们比别人家的孩子矮了一截,像这样的歧视,在童年的记忆里不知有过多少次。
我们在外边受了委屈,回到家里还不敢给父母说,即使说了,在父亲的眼里,都是我们的过错,轻则被父母骂一顿,重则少不了挨打。
父亲,从不为儿女们护短,始终对我们严加管教,重体罚,一说二骂三打,是严父教育子女的“三步曲”,特别对于我们兄弟仨,更为严厉苛刻,我们从小“夹着尾巴”做人,正是父亲管教严厉,才成就了我们的今天。“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出孝子”,后来随着我们的逐渐成长,我才慢慢理解了,像父亲那样的残疾人,是怎样立命于世。
父亲,不是天生的聪明,而是为了生活被逼无奈。他一生都在顽强拼搏,用勤劳和智慧来强大自身,自学生存本领,熟练掌握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扎实做事、低调做人,为我们创造生存的空间,尽心尽力把光景过好,让儿女们不受歧视,再苦再累心甘情愿。
尽管、在那缺吃少穿的年月里,生活非常艰苦,可父亲总能把日子打理的不比别人差,甚至还处在领先位置。七十年代后期,我家就有了“三转一响”,父亲就会骑自行车,到了八零年以前,我家就拥有两辆自行车,相当于现在的家庭,拥有两台奥迪轿车一样。在农村很受人羨慕,计划经济时代,不是说你有钱就能买到商品,而是一切都实行指标分配供应,包括上学念书凭推荐,成绩瞎好不重要,关键看你现实思想表现好不好。
我们从小到大,从上学到毕业,从谈婚论嫁到成家立业,盖房结婚,娶妻生子,那一个都离不开父亲操心。他给予了我们无私的关怀,为我们倾注了毕生的心血。这个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以占有为目的的,唯独父母的爱最无私。
父亲,能说会写知书达理。伴随着时代的脚步,我们兄弟仨人走出了家乡。自从吃上皇粮以后,村里人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对父亲蔑视性的称呼,曾经那些歧视的眼神变得有了温情。我记忆里那种孰悉而又刺耳的语言和那一张张狰狞的面孔历历在目,现在反倒变了一个人似的,非亲带故却他伯长他伯短地叫得蛮亲热,象直系亲戚一样。毎当回想起这些往事,父亲那高大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他一生不畏权势所欺压,只为生存而奋斗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父亲,一生贤达善良,乐于助人,经常为乡亲们帮忙料理红白喜事,受命于乡亲邻居,热心负责,迄今为止无人可比。乡亲们褒扬他是队里的“两个半能人”,父亲排名第一位。以前我只听说过父亲是个能人,可队里的“两个半能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但仔细一想,果不其然,父亲在最后的那段日子,前前后后发生的一切事情,充分印证了“能人”的说法。

【作者简介】叶玉林、男、1963年生人,在职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退休干部。曾长期在基层担任过乡武装部长、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副局长等职务。平日喜爱文学、笛琴书画等,创作有《回味人生》《贩药材》《治黄河》《我的父亲》《一封家书,》等各类体裁作品约20多万字。《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首届“盛世华夏”杯文学与艺术作品大奖赛征文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80055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