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宛旦平烈士的信仰追求和视死如归的
革命气概看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
·
杨凯焱
·
提要:宛旦平,今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宛家岔村人,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他出生成长的年代是一个晚清政府腐败、世界列强入侵中国、八国联军践踏中国心脏的可悲年代,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宛旦平学习非常刻苦用功。学习之余,一到农忙时节,还要为家里干农活,上山砍柴、帮人放牛,为父亲减轻生活上的压力。在校学习期间思想积极上进,接受新思想,积极学习进步刊物,《湘江潮》、《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湘江评论》、《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宛旦平1924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支部工作期间,努力为支部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服务,当好助手,并随毛泽东、刘少奇深入安源煤矿调研工人运动,很受毛泽东赏识。毛泽东觉得宛旦平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应该送去学习军事。半年后,宛旦平便被中共湘区委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1929年8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宛旦平秘密前往广西指导左右江革命起义,起义地点在龙州。宛旦平任红八军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他带领留守的红八军二纵队、卫士队、左江第一路游击队、左江工农赤卫队等1000多人仓促应战,激战10余小时,击退敌人五次进攻。在镇南关向宁明的转移战斗中,宛旦平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不幸牺牲。宛旦平为了寻求真理,为了解放全人类,为了天下贫苦百姓,献出了年青宝贵的生命。
那么,宛旦平的壮烈义举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影响呢?
·
主题词:宛旦平 传奇
·

·
一、少小苦读私塾堂——人民在艰难困苦中生活
宛旦平出生于清朝光绪26年12月27日(公元1900年2月15日),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宛家岔村人。出生成长的年代是一个晚清政府腐败、世界列强入侵中国、八国联军践踏中国心脏的可悲年代,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晚清时期,为反对封建统治和外国列强,先后有山东的米红虰、河北的张德成等人领导民众及义和团开展反侵略斗争。1900年4月,数千义和团勇士从天津进攻北京的紫竹林租界,击退敌军洋枪、洋炮的袭击,给清朝政府和外国侵略势力以沉重的打击,但也引来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对正义人民的大镇压。社会更加混乱,反动势力变本加厉地打压底层的劳动人民。但愤怒的中国人民不怕强敌,一波又一波的反抗力量彼伏此起,也带动了众多的有识之士、热血青年,相继发生了“金丹道起义”、“义和拳”运动,“大诂口之役”、“围攻使馆”等数十次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众团体起义斗争,后发展到辛亥革命的景廷宾起义、山东紫阳人民起义、兴中会宣言、革命军、华兴会、爱国学社、光复会、中部同盟会、哥老会、广州起义、共进会、武昌起义等。从1900年至1911年,11年间社会民众团体及进步的资产阶级军队组织经过数百场战斗,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同盟会孙中山发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中南数省频繁的战火得以平静下来。但没过多长时间,又出现风潮涌动的状况,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
宛旦平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动荡复杂的社会中度过的,整个家族都过着一种饥寒交迫的生活。父亲宛光诂靠打零工、当脚夫、上山打猎、下水捕鱼的无定所、没日没夜的工作,维持一家八口人的生计,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兄弟姐妹在青黄不接和农闲时候没粮食吃,被饿得哇哇叫。父亲对此状况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时向内弟和宗族人员求助,解决挨饿的煎熬。为了改变家族状况,其父宛光诂想,必须要从聪明的子女中培养一个读书人。培养一个能够干大事的人,培养一个能为父老乡亲做贡献的人。13岁的宛旦平聪明活泼,也开始懂事了,宛光诂想方设法送宛旦平在宛氏宗祠开办的私塾读书。由于宛旦平勤快好学用功,深得私塾先生喜爱,不时给宛旦平补课开“小灶”。宛旦平4年完成了6年的学习任务,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县立高等小学堂。
二、风云乱世觅曙光——先进思想从萌芽到发展
宛旦平在县立高等小学的学习,非常用功。在刻苦学习之余,一到农忙时节,还要为家里干农活,上山砍柴、帮人放牛,为父亲减轻生活上的压力。虽然位于县城的学校离家里有20多里山路,但只要能为家里干上一点农活,得到父母的肯定,宛旦平在来回途中总是高高兴兴的。1919年,19岁的活泼青年宛旦平高小毕业了。他这时已是一个硬棒棒的汉子,但总觉得知识还很不够,想继续向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他向父母要求,自己是否还可到省城的高一级学校读书?父亲左右为难,兄弟姐妹六人只有他一人读书,已经读了七年了,按理说在农村是一个很好的劳动力了,可以为家里抓收入了……母亲看到宛旦平期待的目光,推了丈夫的臂膀一下,使了个眼色,意思是同意支持他继续上省城读书深造,但自己一定要考得上。宛旦平在8月19日踏上了长沙的街头,考上了长沙私立岳云中学,就读该校第十四班,班上同学有杨开慧(毛泽东夫人)、王佩琼、周毓明、许文煊、蒋玮(作家丁玲)、杨得罗等。宛旦平在校学习期间,思想积极上进,迅速接受新思想,积极学习《湘江潮》、《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猛回头》、《警世钟》、《湘江评论》、《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成为进步青年。他与杨开慧等人参加了毛泽东与周士钊在长沙创办的书刊发行机构——文化书社,将内容进步的书刊、先进的文化思想传输到长沙的各级学校中,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新文化活动,对进步的青年学生逐步传授共产主义思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1920年,北洋军阀奉系、皖系、直系与南方军阀互相争夺权利,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唐继尧、陆荣廷等为了互相制约,经常联合各种力量对抗皖系,控制北洋政府,造成军阀混战,社会大乱。期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留学生中的影响很大,其“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宗旨,在青年进步学生中产生很大影响。他们从《盛世危言》中了解到社会要讲农学、办学校,上下同心,人尽其才,地尽其利,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学习国外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青年学生开阔了视野。但是他们认为救国救民的曙光还是马克思主义,各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
·

·
三、接力火炬龙州举——共产党员坚定的信仰使宛旦平走上革命道路
宛旦平1932年6月从岳云中学毕业后,不知往何处去,想参加革命活动,又没有人引导。只有继续在岳云中学以旁听、补习的名义,寻找参加革命活动的机会。在补习期间,经常与进步青年、同学阅读《向导》、《先驱》。后经杨开慧介绍,宛旦平为中共湘区委工作,为湘区党支部印刷宣传资料,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为支部收集整理工人、农民运动的开展情况。由于思想进步、工作认真,1924年宛旦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支部工作期间,宛旦平努力为支部领导毛泽东、刘少奇服好务,当好助手,并随毛泽东、刘少奇深入安源煤矿调研工人运动。宛旦平很受毛泽东赏识,毛泽东觉得宛旦平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应该送去学习军事。半年后,宛旦平便被中共湘区委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学成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宛旦平从此走上军旅生涯,同年参加讨伐陈炯明、两次东征,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春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4月12日蒋介石指使上海流氓打手冒充工人袭击工人纠察队部,借口“工人内讧”,解除工人纠察队武装,命国民党反动武装禁止工人罢工和游行,解散上海总工会,查封一切革命团体。仅三天之内就有三百多人被杀,五百多人被捕,五千多人失踪,优秀共产党员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等先后牺牲。在危急时候,宛旦平接到中共党组织指示,脱离国民党第一军去武汉,加入叶挺部队,任七十五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后代理团长。8月11日,参加南昌起义,宛旦平率领全营官兵奋勇冲杀,一夜间歼灭国民党第三军的半个团。南昌起义后,宛旦平率部转战潮汕,进击江东,因揭阳一战失利,不幸被捕,转运长沙监狱。在狱中,宛旦平坚贞不屈,拒写“反省书”。其兄宛方舟前往保释。得知其兄以国民党地方县长身份将他保释,宛旦平对兄长说“让你县长保出去,还不如我把牢底坐穿”,拒绝保释;直到接到中共地下党“借机出狱”的指示后,宛旦平才受保。出狱后,宛旦平又被派往上海,接过牺牲战友的火炬棒,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尽管前面的战友相继牺牲、革命有着巨大的生命危险,但为了追求理想、追求真理,宛旦平义无反顾地接棒工作。这种精神缘于宛旦平对共产党、对革命的忠诚。
四、献身革命千古扬——为了实现伟大革命理想不怕牺牲,走在战斗的最前列
1929年8月,宛旦平受中共中央派遣,秘密前往广西指导左右江革命起义,起义地点在龙州。为了避开敌特分子视线,宛旦平乔装成商人,且转道香港,经越南至南宁。10月中旬,按照中央特派员邓小平的部署,宛旦平随共产党员俞作豫领导的广西绥靖司令李明瑞所部开赴龙州、开展工农运动,准备武装起义。到龙州后,立即成立起义指挥部,俞作豫任督办,宛旦平任警务营长。在龙州县城,俞作豫利用自己在部队中的声望优势,慢慢开展革命宣传,发展党员,培养革命力量。两个月时间,发展新党员300多人。10月20日中共左江军委成立,徐开先任书记(未到职,由宛旦平负责),俞作豫、宛旦平任委员。11月18日,所部第五大队副队长蒙志仁率第二、四、五营及炮兵连、机枪连叛变。11月29日李明瑞、俞作豫等率部回师龙州平叛。12月4日叛徒蒙志仁溃退南宁,龙州光复。宛旦平任中共左江军委书记。12月龙州光复后,广西警备第五大队,督办公署边防队和农民武装,合编为讨蒋南路军第一军第二旅,宛旦平任旅参谋长兼二团团长。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正式爆发,成立红八军,李明瑞任总指挥,俞作豫任军长,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何世昌任政治部主任,宛旦平任红八军参谋长兼二纵队司令员。中共左江军委改为中共红八军军事委员会,何世昌任书记、俞作豫、宛旦平、袁也烈、何瑞为委员。2月7日邓小平到达龙州与红八军留守的宛旦平共商今后行动计划,邓小平主持召开特委、军委联席会议,决定将中共红八军军委改为中共红军第八军临时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何世昌、俞作豫、宛旦平、涂振农为委员。2月10日红八军军事政治训练学校开班,宛旦平任教育长。2月上旬宛旦平率二纵队到龙州、上金、宁明、凭祥打游击,开展剿匪、镇压地方反动武装工作,领导群众对土豪劣绅的斗争,协助各县建立革命政权,惩办枪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稳定了左江革命根据地的局势。3月20日左江革命委员会在龙州新镇广场举行悼念何建南烈士大会,桂系军阀梁朝玑的第15军第1师会同当地土匪黄飞虎部共4000多人袭击龙州城。宛旦平带领留守的红八军二纵队、卫士队、左江第一路游击队雷献廷营,左江工农赤卫队等1000多人仓促应战,激战10余小时,击退敌人四次进攻,守桥头的官兵全部牺牲,因寡不敌众,于下午5时撤出龙州,往凭祥方向转移。为了保存实力,宛旦平主动请战:“俞军长、李总指挥,情况紧急,援兵一时无法赶到,必须有一支硬气的队伍前去阻击敌人大部队的正面进攻,否则我们可能会被敌人全部围堵在城里‘包饺子’。为了军部首长的安全撤退,我带队出去阻击敌军,给军部领导和主力部队撤退赢得时间。”俞军长心里一惊,不行,宛旦平也是军部首长,是五个军事委员之一。可是敌人包围越来越近,事态越来越严重,如果再不做出阻击准备,时间就来不及了,整个红八军就会有灭顶之灾的。“下令吧军长,为了红八军,为了龙州起义的胜利果实,为了城里的老百姓,我宛旦平决定置生死于度外,誓死保卫红八军,保卫龙州城!”在这十万火急的紧要关头,俞军长和李总指挥不得不点头答应,派宛旦平率部阻击数倍于自己的敌人。3月24日,宛旦平率领的部队连遭敌人阻击追击,在镇南关向宁明的转移战斗中,宛旦平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中,不幸牺牲,时年30岁。一代名将血洒龙州,他带着北伐战争的英勇、带着南昌起义胜利的荣耀、带着策动龙州起义成功的功勋,英勇献身。这种不畏生死的共产党人,是中国共产党先锋队伍中的先驱,体现了宛旦平这个共产党人具有的坚定气节。
五、从宛旦平追求真理、为革命而献身的精神看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追求
从以上众多的事件中,从共产党人的血性中,我们得知了宛旦平烈士的英勇事迹。如今,我们处在现代幸福生活里的人们,不能不深刻地感受到过去烽火年代的艰辛。怎样使一个民族腾飞、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不仅要有坚强不屈的气节,更要有为争取人类美好生活做出牺牲的精神。除去真理和美德,宛旦平的事迹哪一件不让我们感动?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带着冒死的危险,顶着国民党“宁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罪恶,宛旦平、杨开慧这些热血青年义无反顾地投身中国革命,为后来者做出了极好的榜样,革命才会后继有人,革命者才会挺出坚强的脊梁。正因有这些英勇无畏的坚强的革命者,倒下了一个宛旦平、一个杨开慧,他们的精神又激励出千百个宛旦平、千百个杨开慧,才在1949年推翻了腐朽的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长征路上,如何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理想教育,进行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共产党人高尚品质教育,是我们当前各级党组织需要做的大课题。新的青年一代如何担当使命,不忘初心?用老一辈革命先烈的热血,燃起当代青年学生追求理想的热潮,非常必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许多优秀青年以爱党爱国为己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各自的力量,不光在科技领域,在国防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发展等方面为党和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也有一些不思进步、自甘堕落的青年应该受到社会的谴责。一是去年电信诈骗的有7837人,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为了生活,受西方思潮的影响,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网络诈骗。诈骗分子学历高,方法多,结成诈骗团伙,专对中老年人下手。二是女性卖淫的多。有些在校大学生,为了图生活舒适,不思进取,进入社会搞卖淫活动,近两年处于隐蔽状态。三是啃老族多。很多家长反映大学生毕业后,不去工作,只在家玩手机、电脑,根本不去找工作,天天在家吃闲饭,还要吃好、穿好,否则没有好脸色。因此,全社会要关注青年学生,要给他们生活空间,既要在工作上有压力,又要让他承担社会责任。否则,革命先烈打下的江山就要被年青一代腐朽思想所断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是句空话,建设中国现代化也只是句空话,全社会各级党组织,要承担相应责任,尽最大努力改变这种现象。
中华民族,现如今又要开启创新改革开放的新一轮社会发展的使命,要将老一辈革命家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融入到我们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中去。不论我们现时遇到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遇到美帝国主义的无恶不作的多方欺压,中国人民一定要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英雄来武装自己,用自己英雄事迹改造青年学生和子孙后代,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建设好我们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才能人人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2024年10月13日)
·

·
参考文献:
1、《简明历史辞典》(武汉大学历史系,主编阙勋吾,河南教育出版社1982年)
2、《苦难与辉煌》(金一南,国防大学作家出版2008年)
3、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关于“宛旦平有关资料”(2024年7月)
4、新宁县宛旦平纪念馆陈列资料(2021年6月)
·
作者简介:
杨凯焱,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会员,湖南省民族学会员、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文史研究员,城步县党史联络员、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县民族学会秘书长。
·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作品:
点击文字链接杨凯焱作品-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