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原创作品网络大赛:荣耀与痛苦的交织
吕海玲
在这个信息化、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展示自我、追求梦想的重要平台。2024年10月19日,我第一次报名参加了网络作品大赛,按照参赛要求我提交了参赛作品和个人的相关资料,21日下午14点零九分,意外之喜,我收到了入围通知书。
大赛一开始, 我便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赛事中。我坚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写作功底,一定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随着比赛的白热化,我逐渐发现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逐一阅读了一百多位参赛者的参赛作品,一些参赛者的作品质量并不高,却始终位居排行榜的前列。随着比赛的进行,一个丑陋的社会现象逐渐浮出水面一用钱买投票竞争排名。
为了一探究竟,我点开投票一览表研究,有188、588、688、888、1888、2888分的买票金额和相对应的投票分数,我才知道参赛者背后要有强大的金钱支持,选手自己家人或朋友通过花钱买票的方式,不断为选手刷票,以提升排名。我的家人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决定加入这场“金钱游-戏”。他们每天花费大量的金钱为我买票投票,希望我能进入前10名。每当我看到那些不断增加的票数,心中并没有丝毫的喜悦,反而充满了痛苦和无奈。我深知这种行为违背了比赛的初衷,也违背了我对文学的追求和热爱。我屡次劝说家人停止这种行为,亲人们觉得我参赛就是要拿名次,不好意思花他们的钱,反而更加频繁地花钱买票投票。
在这次原创作品网络大赛中,我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名次在竞争激烈的排行榜上起起伏沉。决赛中我排名第八位,然而,这种上升并非源于我的作品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是通过买票争夺前十名,这一行为,让我深感痛苦。
每当看到名次上升,我的心情并非喜悦,而是充满了沉重和愧疚。我深知,这种通过金钱交易获得的名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而是一种对创作初衷的背离。我的内心在不断抗议,我渴望的是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让自己的作品在公平的环境中得到公正的评价。
我曾多次试图说服家人停止这种行为,明确表示我不需要通过买票来获得认可。这种情况让我感到无力,也让我对比赛的兴趣逐渐消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煎熬。
这种用钱买投票的竞争方式,不仅扭曲了比赛的本质,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丑陋。原本应该是才华与创意之间的较量,现在却变成了金钱与权力的游-戏。我深恶痛绝这种做法,因为它违背了我参加比赛的初衷,也破坏了我对公平竞争的信仰。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挣扎。一方面, 我感激家人对我的支持和爱。另一方面,我却无法接受用金钱交易这种方式拿名次得到所谓的“荣誉”。我开始质疑,这样的名次和荣誉,真的值得我去拥有吗?参赛时对比赛的憧憬和热情在一点一点地被消磨殆尽。
随着复赛、决赛的推移,这种痛苦并没有减轻,反而愈发加剧。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自己的原则,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我希望能够用我的经历,提醒所有热爱写作的人,保持对艺术的纯粹追求,不要被眼前的名利所迷惑。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公平和正义的决心。尽管我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我可以选择如何面对未来。我希望未来的比赛,能够真正成为才华的展示舞台,而不是金钱和权力的角斗场。真正的荣誉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真才实学,踏实的写作耕耘,而不是外界的施舍和虚假的光环。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难,我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用自己的作品说话,让真正的艺术在公平的环境中绽放光芒。
在这个看似公平的网络大赛背后,隐藏着的是金钱和权力的交易。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参赛者因为没有足够的金钱支持而无法脱颖而出,而那些作品质量不高的参赛者却能凭借金钱的力量轻松获得高分和名次。这种不公正的现象不仅打击了参赛者的积极性,也破坏了比赛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据相关调查显示,网络投票买卖现象并非个案,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有数据表明,在某些网络比赛中,高达60%的参赛者承认自己或周围有人通过金钱购买投票。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比赛的公平性,也在无形中助长了社会的不正之风。
我深信,真正的比赛应该是才华与努力的较量,而不是金钱的堆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净化这种被金钱腐蚀的竞赛环境。政府应该出台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投票买卖行为;比赛主办方应该加强对投票过程的监督,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作为参赛者,我们更应该坚守道德底线,拒绝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胜利。
尽管我在这场网络大赛中经历了痛苦和煎熬,但我依然坚信文学的力量和美好。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追求和努力,下一个明天,我会在一个公正、公平的比赛环境中参赛,让我的作品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