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谒黄帝陵
■彭宇文
巍奕桥山,历潇潇风雨,始记春秋。三分天下未定,纵马飞钩。炎黄聚首,奔涿鹿、血战蚩尤。逐共主、熊旗猎猎,收拾万里神州。
多少帝王旧梦,散残碑断史,草掩荒丘。乘龙呼啸归去,脚印长留。苍松翠柏,谁植也?千古回眸。云漫卷、斜阳沮水,烟波故里扁舟。
【题记】黄帝陵:在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上,史称桥陵。桥山顶有黄帝陵墓和祭亭,陵前有汉武仙台。山下建有轩辕庙,周围古柏参天,其中最大一棵高19米,传为黄帝亲手所植,誉为“中华第一柏”。
【注一】“三分”句:上古时期,各部落混战,后形成炎帝(据西方)、黄帝(据中原)、蚩尤(据东方)三足鼎立局面。早先炎帝不敌蚩尤,遂与黄帝结盟。涿鹿之战,蚩尤兵败。后炎帝不满黄帝共主地位,起兵反抗。二帝在阪泉(今河北涿鹿县东南)展开决战,黄帝获胜。并最终奠定了其天下共主的地位。
【注二】熊旗:有熊国之旗。《史记·五帝本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居于轩辕之丘”。史学界公认,具体地点在今河南新郑市,古为有熊国都城,少典为国君。
【注三】“乘龙”句:相传黄帝晚年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临桥山降下歇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遂埋葬于此。
【注四】脚印:在黄帝陵轩辕庙院内,有一块“黄帝脚印”青石(1956年出土于黄帝陵东南周家洼村,脚印长52厘米)。相传为黄帝伫立河边所留,被一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拓下。后据考证,此脚印疑为神化黄帝的汉代人所开凿。
【注五】沮水:即沮河,古称“姬水”。源自子午岭东麓的沮源关,向东蜿蜒汇入洛河,横贯黄陵全境,并环绕桥山,形成山环水抱之“仙岛”。沮水亦被视为东方神秘山水文化之源头。
(2012-10-24)
(摄影:云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