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 外 头 条总 编 火 凤 凰 (海外)
海外头条总编审 王 在 军 (中国)
海外头条副编审 Wendy温迪(英国)
图片选自百度
西南秘境四排山
文/罗桐
四排山是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山村,她以“青苗之源,神韵佤乡”的神秘、灵动吸引天下游客,我眼中的四排山却是以自然、朴实动人的。
一片一片的甘蔗林是四排山一年四季不变的绿色的衣襟,公路蜿蜒如同煮熟的面条在碗里搅动后留下的弯弯曲曲是你系在山间的腰带,妙手偶得的一个个在平地,在山间,仿佛沧海桑田留下的宛如现代的混凝土用各种材质浇筑而成的巨石是你脖子上的项链。山间流水潺潺,绕过巨石,穿过森林,走过甘蔗地,使你柔软的细脉。山间云雾缭绕,笼罩青松、白桦,激情的八月竟然一点也感觉不到炎热,为山间带来一片清凉,更给四排山笼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更让人惊奇的是,山间家家户户房前屋后,人为种植的的一簇簇一片片的小花是回排山的点睛之笔,在他周围也看不到一丝的垃圾,让你怀疑是不是走进了城市的高档小区。这里的房屋是没有围墙大门的院落,一眼看到院子里停放的农用车三轮车或者是小轿车,你偶然在一家没看到车子,那他家家世可能有点波折。 这是印象中的山区农村吗?
更让人叫绝的是放牛的老头手持铲子,肩挎斗篮一路走一路把牛留下的排泄物清理掉,一次一次的挥动着铲子,生怕留下一点污垢,这样的放牛郎还是第1次看的。原来你污染了我家管护的路段,那以后就欢迎你在我这自由出入了。据说村里每周都要检查两次卫生,如果在家的周围发现卫生的痕迹,是要被村里的大广播广了告知的,那是没有脸面参加村里的打歌会的。让人不由不感叹,村级政权的强大和人民自治的成功。
入夜,歌舞是这片土地上最灵动的语言,人们用肢体语言还原灵魂深处最真实的存在。这片充满神秘与魅力的土地上,民族歌舞宛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岁月的长河。不分男女老少,他们都在用心舞蹈,即使偶有动作笨拙者,也没有人特意留意这个别的存在,他们已汇入这片激情的海洋。步伐灵动而富有韵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柔情这是总的旋律,男子的舞姿刚健有力,展现出佤山的豪迈;女子的身姿婀娜多姿,尽显山间杜鹃花的温柔与婉约。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自信,衣襟上的斗牛显出对传统的尊崇。嘿嘿嘿的吼叫声在林间回荡,仿佛在沟通古老的灵魂,传递着民族的记忆。飞扬的裙摆,是绽放在身上的花朵,绚丽多彩一朵不同一朵;清脆的银饰碰撞声,犹如繁星在对话,闪闪烁烁犹如星际间眉目在传情。
更绝的是,歌声响起,那反复从腰腹间升腾起的歌声,时而宛如猿啸山林,时而似婉转的夜莺在叫醒黎明,一个领唱的歌手唱累了,立刻交给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变换着,每一个不分男女都是天然的歌手,因为他们是用灵魂在唱歌,原生态的发自内心的歌。歌声高亢洪亮,仿佛是对大自然的宣告。也不知道唱些什么,只觉得是不是在表达赞美,也可能是在表达追求,还可能是在诉说向往。那质朴的充满原生态气息的歌声,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
在这歌舞的海洋中,一直跳到大汗淋漓的人们,沉醉在歌舞的亢奋中。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跳着、唱着,据说是在歌舞中人们表达爱情的坚贞,表达生产的过程,表达劳动的幸福,表达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旋律。歌舞来源于生活,歌舞表现生活,总有一首歌舞会叩击你的心弦,即使你不懂得佤语。
四排山的民族歌舞,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它不仅带给人们视听的享受,更让心灵得到了洗礼与升华。在这热烈的氛围中,我们感受到了佤族的能歌善舞,触摸到了历史的脉络。
四排山的民族歌舞,永远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人们心中永恒的美好记忆,心灵的自由选择,。如果有幸能参加四排山青年的婚礼,三朋四友所有人穿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迎接新人的盛况,宛如一场新生活的盛典,让你感到青山作证,亲人见证,一定要把爱情过到海枯石烂,永不相叛。
四排山人是勤劳的。甘蔗地是四排山人的衣食父母。风常常柔软的吹,偶尔变换一下姿势,四排山也充满了甘蔗的甜味。一股股沁心润肺的芳香,幽幽长长的经过晨间云雾的过滤,纯净而甘甜。一片片门前屋后的山花包裹村庄,绿色不在单调。
坐在山间,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四排山,从一块山石、一株小树、一棵甘蔗,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小屋、一道道高山流水。这么看着的时候,眼里只有绿水青山,歌舞升平,这就是老百姓期盼的国泰民安吧,而离这几十公里外的另一个国度,常常炮声隆隆,流弹横飞,四排山有幸躺在祖国安安静静的环抱里。
修改于2024年08月02日

罗桐,男,云南丽江清风诗社社员,教育工作者,酷中医,爱运动,喜欢弄点小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