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山园里见奇迹
文/满仓
一晃30多年过去,临潼兵马俑和秦皇陵变成了一个景区,取名叫做丽山园。
早晨八点多钟,我们排队进入景区,先看兵马俑,后看秦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者是杨培彥等人,杨培彥老人至今健在,已是80多岁高龄了。兵马俑是他们在1974年打井的时候偶然发现的。兵马俑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八大奇迹之一。现在对外展出的是四个坑,一号坑规模最大,兵马俑排列整齐,栩栩如生,仔细看去,面部表情各异。据导游讲,刚开始挖掘时,兵马俑身上都有涂彩,见到空气以后彩色很快消失了,变成了现在灰突突模样。这些兵马俑是秦皇陵地下宫殿的卫戍部队,在城外驻扎。
一号坑的前部,兵马俑队伍整齐,宏伟壮观,不仅身穿铠甲的将士十分威武,而且阵容庞大。后部是需要挖掘整理的地段,有没有修复的残缺兵马俑,也有等待挖掘的地块。看见有四位考古人员在那里小心翼翼地挖掘兵马俑。导游说,现在已经掌握了文物色彩保存技术,不然不会继续挖掘。
到了二号坑,看见了不少车马,导游说,这不是普通车队,是机动的特种部队。皇城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这支部队立即出发,做出快速反应,平息乱局。
三号坑不大,只有两辆战车,车上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将军,他们不仅身先士卒,而且负责指挥作战。
四号坑是一个没有完成的项目,不知什么原因,没等完工便放弃了。
导游概括地对我们说,一号坑是大部队,二号坑是特种部队,三号坑是司令部,四号坑是烂尾工程。
参观兵马俑结束了,稍事休息,免费乘大巴到秦皇陵处。一路上,中途下车看了新开发的K9901陪葬坑。这个陪葬坑于1999年局部挖掘,2011年开始整体挖掘。为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曾遭受严重的焚毁破坏。目前出土了28件陶俑、2件青铜鼎,还有青铜半球形器、陶罐、铅块、椭圆和方形石块等,尤其是陶俑造型生动、独特,反映了秦代的宫廷娱乐生活。陪葬坑里除了看到一些陪葬马匹和陶俑以外,所有木制结构的东西全无,因为年代太久远了。
再往前走,还有一个铜车馆。这里展出的是出土的铜车,车前有并列的四匹马。这两辆铜车乘坐的人身份不同。一辆花轱辘车上,竖起一展铜盖伞,显得乘车主人不是一般战士,起码是宰相或者太子。另一辆车上是个封闭的铜屋,里面坐的非皇帝莫属,因此应当叫做龙辇。
继续乘车抵达了秦皇陵下,我们在刻有篆字的“秦始皇帝陵”石碑前合影留念。秦皇陵是一座高大的土山,以前能够清晰看到。现在变化了,土山上栽植的树木林林总总,将土山包裹起来,很难看到秦皇陵的真面目了。这个皇陵与青山同在,与自然相容了。秦始皇登基坐殿就开始修建皇陵,不知动用了多少人财物力,据说地宫仿照人间山水物象,还有日月星辰,并设置暗器,防备盗墓,真是神秘莫测,机关算尽。项羽率军攻入咸阳以后,能够火烧阿房宫,对秦皇陵只能无可奈何,望墓兴叹。
参观了兵马俑,看见了秦皇陵,丽山园景区游览结束了。我回到宾馆以后,脑海中像电影一样,将丽山之行播放了一遍,吃罢晚饭,睡了一宿好觉。
【作者简介】刘亚学,长春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写作出版6部文学书籍,有文学作品自选集《金秋情》;游记散文集《梦境徜徉》;自传体散文集《天命者的白驹》;诗歌集《满仓金诗》;长篇小说《天下狼烟》《风雨彩虹》。在北方都市文化今日头条连载长篇小说《白老婆传奇》。创作、拍摄微电影《嘎嘎敏养兔沉浮录》,在优酷视频网上播出。此外,在省内外文学微刊发表作品二百余篇首。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