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黑儿穿上不久前母亲为自己做的蓝色新棉袄和父亲踏上了去公社的乡间小路,已经走了很远很远了,郭黑儿深情地回过头,想再看一眼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郭黑儿看到母亲那熟悉的身影,还站在山嘴上翘望幺娃子远去的身影。郭黑儿想,这时的母亲也许还在落泪,也许在为儿子默默祝福——
在公社会场的墙壁上,到处张贴着“一人当兵,全家光荣”、“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标语。革委会钟主任给应征入伍的青年戴上大红花,基干民兵们敲锣打鼓地欢送着光荣入伍的年轻人。公社武装部长带领着应征青年,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古栈道,朝县城进发。
父亲一直陪着郭黑儿走了十几里路,来到南山公社管辖的龙桥。
龙桥横跨在一条小河上,她的两个桥墩分别雕刻着两条龙。龙头朝向小河的上游,龙尾在小河的下游。在龙桥上,郭黑儿对父亲说,太爸(客家人对父亲的称呼)你老人家身体不太好,儿子不能再在你身边照顾你了,今后要多多保重身体,不要再干重活;到了部队,我就给你们来信;你老人家不用再送了,回去吧!
郭黑儿从父亲的脸上看不出难过的样子。只见父亲嘿嘿地笑着,露出两排被叶子烟熏黑的牙齿说,黑儿啊,你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听领导的话啊!郭黑儿答应了。郭黑儿早就盼望着父亲快点回去,最好不要送进城。因为父亲个子矮小,郭黑儿觉得在众人面前很没有脸面。
走了三十多里乡间小路,应征入伍的青年人终于来到了县武装部。在武装部领上军装,郭黑儿和新兵们一起住进了县委招待所。下午,郭黑儿在招待所洗了藻,换上军装。
从一个老百姓到军人,确实有一段距离。郭黑儿根本就不知道拿到这些军装如何穿戴,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棉衣棉裤绒衣绒裤统统地穿在身上。臃肿得行动一点也不方便,稍一动弹就热得难受。
正在换衣服的时候,郭黑儿听到窗外一个熟悉的声音,那是他的二姐在叫他呢。跟二姐一起来的还有姨父和姨表哥,他们也是来送另一位姨表哥当兵的,顺便来看望看望郭黑儿。郭黑儿给送行的亲友们一一打了招呼,把换下的衣服交给二姐,请她带回家去。
临走的那天,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的母亲,也就是人们常喊的黄妈妈,亲自到公园广场为到八三四一部队的新兵们送行。
那时的黄妈妈已经白发苍苍,年过古稀。黄妈妈没有文化,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听说她才到县上的时候,讲话时,她在前台讲,秘书总在后台递台词,满像双簧表演似的。要不她就老是那句“同志们啊,我的儿啊!黄继光……”。不理解的人还以为她老人家在占大家的便宜,知道的人就习以为常了。不过,这天她没这样说,而是勉励大家到了部队到了北京,在毛主席身边,要听首长的话,好好干,不要辜负中江百万人民的希望……
郭黑儿和其他29名新战士坐上一辆大卡车,穿过县城,朝绵阳地区进发。经过两个来小时的颠簸,大卡车来到绵阳军供站。在那里吃了午饭,准备晚上在这里上火车。
郭黑儿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坐火车,对坐火车是一种什么感觉,他根本一无所知。只是听别人说,坐火车非常平稳,放一杯水在上面都不会荡出来。
郭黑儿他们来到火车站,进到车厢。这节车厢好像是部队包了的,里面坐的全部是军人而且都是到八三四一的新兵。安顿下来,郭黑儿盼着快点发车,想早一点感受一下坐火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上车虽然只有十来分钟时间,对郭黑儿来说,却显得十分漫长,就像有十年八年似的。盼啊盼,终于听到机车一声长鸣,列车缓缓地移动了,然后加速前进。火车确实平稳,速度又快,郭黑儿兴奋得不能自已。
在车厢里,郭黑儿见到了韦占柳,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感到十分亲切。因为对这些新入伍的人郭黑儿都觉得非常陌生,只有对韦占柳他要熟悉一些。韦占柳不但是郭黑儿的大恩人,也是改变郭黑儿一生命运的人。韦占柳把买来的豆腐丝给郭黑儿吃,他觉得非常稀奇,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这玩意。
为了活跃气氛,韦占柳组织大家唱歌。唱的是大家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在四川大地回荡。郭黑儿虽然离开了家乡,但他一点也不留恋,他的心儿早已飞向了首都北京……
列车过了四川广元,隧道慢慢多了起来。列车员介绍,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南行达四川省会成都,全长669公里,是沟通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第一条山岳铁路。1952年7月和1954年1月分别在成都和宝鸡两段开工, 1958年全线交付运营。铁路线离开广元后沿嘉陵江进入秦岭山区,共16次跨越嘉陵江。沿清姜河盘旋迂回,以长隧道通过秦岭垭口,全线隧道304座,大、中、小桥梁1,001座,隧道桥梁占线路长度的17%。全线最长的是新会龙场隧道,长4245米。这条铁路的建成,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为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是沟通西北与西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也是突破“蜀道难”的第一条铁路。
这是一个严寒的冬天,秦岭山上已是白雪皑皑,但郭黑儿的心里却暖烘烘的。韦占柳告诉郭黑儿说,八三四一部队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部队,保卫中央政治局委员、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以上中央首长的安全。当时在这个部队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在八三四一当兵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沐浴着世界上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世界上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世界上最高的政治待遇…… 对这支部队,郭黑儿并不陌生,早就耳闻过。在文革中,这支部队是响当当硬邦邦的三支两军的模范,但说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部队,这还是第一次听到。郭黑儿很兴奋,想到今后一定要把自己在毛主席身边的故事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一起来共同分享自己的幸福。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
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
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