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内蒙古大青山
张宗发
在我的交往圈里,一提内蒙古,大家津津乐道,大都是于草原有关,光古诗就能说出一大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乐府《敕勒川》);“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无名《草原诗》);“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无名《草原诗》)……但要说内蒙古的大青山,大家谈论的就少之又少。包括我,要不是今年去过内蒙古大青山,就连有这么个地方我都不知道。这也有可能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曲高和寡吧”。
内蒙古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段,距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东 25 公里。海拔一般在1500-- 2100米左右,据说最西部的九峰山,可高达海拔2338米,相对高度100--700米。地表岩石为花岗岩、片麻岩、片岩、页岩、砂砾岩以及残积、坡积层、洪积砂砾层构成。
汽车在辽阔的草原上飞驰了好长时间,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东北方向上有座山,司机师傅说:“大家看到了吧,那就是大青山,内蒙古的大青山,我们就是去爬那座山。”由于还很远,没觉得他有什么特别,只是看着在这茫茫大草原上,突然冒出这么一座山,有点突兀。心里想:我是大山里的孩子,看山有什么稀奇,只是孩子安排的行程,我不能扫他们的兴而已。
快到关东车的时候,山大了起来,也高了起来,也靓了起来。整个灰白色的山体、裸露的岩石、陡峭的峰堆也陡了起来。
汽车拐出大道,跨过关东车路口的小桥,没走多远就径直驶进了大山沟。山沟的盘山路沿着右侧的山体盘旋而上。左侧清澈的小河里,嶙峋的怪石时时抚摸着河水、亲昵着河水、戏耍着河水。内蒙古大青山由此开始向人们陆续展开绵延起伏20公里,海拔1574米,面积约9200公顷的诗意画卷。

奇石竞秀
常言道:“花能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大青山的奇石则会更胜一筹。
还没进山,它就把最大的元宝石横在山梁上,虽没“奇石斓横道”的味道,但有横天断紫云的神工。元宝石好像专门从天上飞来,落在这个地方,迎送嘉宾的。嘉宾来了送一个大元宝,嘉宾走了再送一个大元宝,让人欣慰、让人畅想、让人流连。
从山脚到山半腰,趴着一条大蛇,像是刚从小河里洗完澡,拖着长长的身子往山顶爬去,身子还没有完全爬出水面,就定格在这里了。头向左略转,眼睛盯着尾巴的方向,好像当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不会和长江三峡那里的人们讲的“蛇和青蛙赛跑”的故事有关吧?要不是太白金星的错误判断,也不会使青蛙永远蹲在水里,蛇也不会那么永远地趴在山上。
大青山的第二道门户由一只凶猛的奇石猎豹守护着,坐在索道吊斗里看得清清楚楚。坐索道向上走它在右首,坐索道向下走它在左首。眺眼望去,离索道不远的两座石峰中间,有一片空间,那是猎豹窥视的地方。你瞧,它半张开的嘴巴好像是一个大洞,牙齿错落有致,嘴两边的胡须还一动一动呢。后边的半身和腿脚看不见,正埋在凸起的石峰间,前边的两条腿正直直地挺立在前胸;它面朝东南,正瞪着愣大的双眼,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客人,不知是守护还是恐吓。
不知什么时候,米老鼠和唐老鸭也赶在人们的前面变成了大石头。你瞧,它们肩并着肩地站在一起。米老鼠仰起头,眼睛盯着天空,嘴巴朝天张着,好像在等着天上掉馅饼;而唐老鸭却达拉这个脑袋,眯缝起两只眼睛,嘴巴要和胸膛贴在一起,一幅事不关己的懒样。事不关己也是对的,因为在它眼里周围空旷,没有什么动静打扰。只有前面一头偌大的骆驼已经吃饱了肚子,正趴在山顶慢慢地咀嚼着嘴里的食物、反刍着今天的味道、回想着一生的漫漫长路。
一对老夫老妻坐在山峰上,面朝西北,微闭双眼,像是静思、像是感念、像是祈祷。
我读过冯骥才的《老夫老妻》:“他俩又吵架了。年近七十岁的老夫老妻,相依为命地生活了四十多年。大大小小的架,谁也记不得吵了多少次。但是不管吵得如何热闹,最多不过两小时就能和好。他俩仿佛倒在一起的两杯水,吵架就像在这水面上划道儿,无论划得多深,转眼连条痕迹也不会留下。”“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老头子跑了,是不是……
前面的两只大熊猫更有意思,它俩圆滚滚的身体,并列站在一起,姿势一样,好像是在接受检阅。人说有鼻子有眼的,不光是白色的石头筑起了身体,就连眼睛、嘴巴都用绿色的草来点缀。它们那体型肥硕、憨态可掬、圆头圆脑,都突显得淋漓尽致。
这些奇石或在崖涧,或在山坡,或在峰顶,各有各的领地,互不干涉,互补彰显,互不攀比。大的有几万吨,小的也要有几十吨。形态万千,变化各异,形象逼真。
“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大青山可能知道“天然奇石是天然的艺术品,是大自然的精灵、大自然的奇观,是大自然赋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所以,每一块奇石都“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都竭力把整个大青山看作自己的庭院,尽情展现千姿百态的造型,谱写出自然美的乐章,让人们享受其中、陶醉其中、追求其中。
唐寅在观奇石的时候说:“翠竹并奇石”好看,说的是祖国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园、林,然而在内蒙古的大青山里就只有北方的树木和野花、野草了。说也奇怪,就是有这些粗犷、火辣、野味的存在,才使得那些石老牛、石狮子、石鹰、石虎……更加逼真、更加威武、更加出神。

峰林展逸
走进大青山,天蓝蓝,水潺潺,危峰兀立,草木争荣,一派诗情画意。或许是因了这种原生、宁静、空旷的环境,峰群更加挺拔、豪放、骏逸;让牧羊人的歌声更加音域宽广、曲调优美、节奏悠长。
大青山属于阴山山脉,向东西两方延伸。北面比较平缓,向内蒙古高平原绵延而去;南面以巨大的正断面与土默川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历史上,唐·王昌龄的《出塞》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其中的阴山就是这阴山山脉。
处在这个横断面上的大青山,花岗岩形成的山体岩石经第四纪冰川运动,形成千姿百态的地质奇观。地形地貌奇特、地质构造复杂、山体土石分明。大青山顶峰又叫东九峰山。
“山高人为峰”。站在大青山顶峰,可以历数群山巅峰、可以放目茫茫四野、可以抒发豪情万丈。
峰,在大青山随处可见。每个山头就是一个峰,只是大小高低、秀丽挺拔、有名无名之分而已。说实在的,站在东九峰山顶,就是赚了个站得高看得远,实可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要想看得全那可未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
在大青山的正前面,有一片石峰,虽说每个山体不是那么庞大,但如果体力不支,不再向山的深处进发,看了它也就算没有白来大青山一趟,总算是见到了石峰。石峰一律向北倾斜,狼牙状,错综复杂,很难说出哪里是横哪里是纵,高低、大小分布没有规则,只是觉得眼前一亮,白花花一片,布满了整个山怀,就足以给人振奋、给人喜悦、给人回味。
其实,站在标有“江山如画”的观景平台位置来看石峰,才会有最佳效果;最佳意境;最佳启迪。
“江山如画”。这不得不让人想起北京,想起人民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画》背景画。
1959年,人民大会堂即将竣工,由傅抱石和关山月共同完成的《江山如此多娇》一直悬挂到1990年夏天,又由荣宝斋临摹代替原作悬挂到2011年。《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根据是毛主席《沁园春雪》的词作内容。“2011年,由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中国国家画院举办的全国首届国土书画艺术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罗金保创作的巨幅国画《江山如画》,作为大会主题画被陈列在人民大会堂。”
有人告诉我,这儿就是那幅《江山如画》的创作原型。原型不原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被眼前的“江山如画”震撼了。
石峰变成了峰林。你瞧,从山前的左边起,远远的平原上突然间冒出来了一层一层的石峰,好像刮了一场大风,把石峰刮得一律向北倾斜,前一座石峰好像要依抚到后一座石峰上去,后一座石峰也要再依抚到再后一座石峰上去,但都没有靠在一起的,或大或小、或远或近地有植被间隔,独立成峰。越靠右侧,或靠北侧的石峰靠得越紧,就算是两峰相逼,姿身叠加,也不会把自己的峰依附在别的峰上,还是那么独立,还是那么自信,还是那么坚强。
排在前面的石峰离得远,越靠近北边的石峰越近,形成了前宽后窄的山峪,好像舞台上的古装戏那样摆兵布阵,等待后边大将的出场。大大小小、或长或短的山峪里,石峰一股脑子地展示自己,只是在一些大的悬崖峭壁的尽头,才会断然冒出些横七竖八的石块,为悬崖峭壁、耸立的石峰增添了不少色彩。
花岗岩的灰白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千峰显态,峰峰峥嵘,各显风姿,格外壮观。从东向西,罗列着的无数石峰,望不到头,只是看到形成了宽宽的一道峰林,峰林的南边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峰林的北边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正在一起托举着蓝蓝的天和白白的云。
峰林已把山的壮丽描绘得淋漓尽致,若再有那江水滔滔、百舸争流,不就是那幅《江山如画》吗?

草甸芬芳
从关东车向上,一步高起一步,步步登高。山花、树木比比皆是。但爬上了大青山售票处西侧的大山,和下面的高度相差1000米,海拔接近1600米的时候,树木极少,见多的只是些花花草草。
山体忽然向右一转,和对面、右面的山体围成一个大草甸。
大青山草甸呈簸箕形,裸露的花岗岩三面包围,为草甸打起了一堵挡风墙,无论从东、西或从北刮来的风,都无法直接侵犯草甸里的花草。越往南越低,在最南端的断崖处,跌落到南边山下的平原,致使这海拔1500米以上的草甸更加珍贵。
大青山草甸的土呈黑色,土层较厚,为花草生长奠定了基础。
漫步在大青山草甸,看到遍地有我认识的中草药,很是高兴,不是我喜欢这些中草药,而是喜欢这些中草药开的花;而是喜欢这些中草药花的香味。你瞧,那黄芩的花蓝生生的,成串成串地竖在草丛中;柴胡、银柴胡长得和兰草差不多,这时早已过了花期,但它的结痂还在;远志的花虽小,泛白的如昙花;菌陈已经变成了黑蒿,但我还是认得它……它们无忧无虑地生长在草甸里,该吃吃,该喝喝;该长叶的时候长叶,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种的时候结种,该熟瓜的时候熟瓜。有人来采,它就毫不掩饰,奋不顾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没人来采,它就默默无闻、竭尽全力地释放自己的花味,伴随着黑土地、山花、野草固有的香气芬芳四野。是啊,它们一边欣赏着自己操练的舞姿;一边吮吸着自己释放的芬芳;一边品尝着自己酿造的小酒,要多么自在就有多么自在。
然,人们的到来,搅乱了它们的生活;打乱了它们的节奏;迷乱了它们的特性。有人高唱“重上青山揽翠,目染芳香倾醉”,有人惋惜“东风柔软恋千枝,春色满园花簇时。蜂恋锦从纷起舞,青山新绿几人痴”,这很正常。
神农架大九湖的草甸,那里的植物长势倒是茂盛,呈现的是亚热带原始森林所包围的环境,多是一两米高的蒿草,不宜放牧。而到了西藏高原的草甸虽然也是蒿草,但它植株低矮,密集丛生,有的仅3—5厘米,结构简单,景色单调,耐放牧践踏,是很好的天然牧场,适宜放牧牦牛和藏绵羊;据说海拔在4000—4500米以上的地区,还有高山苔藓草甸,如同粘在上的绿屑,仅有1毫米、1厘米高的厚度。我不曾去过,没有见识它的尊容,但不管怎么说,各地的草甸都有各地的特点;各地的草甸也有各地的物产;各地的草甸也有各地的发光之处。
“一夜东风飞桃花。小草抽新芽。满坡牛羊半天霞。山间少人家。塞上月,蒙古茶,声声闻胡笳。生来野性度年华,放歌走天涯。”大青山的草甸,青草生长茂密、叶层肥厚,产量又高,适口性较好。特别是进入冬季,北面地势高有遮挡,南面地势低又朝阳,虽是高山,植物被雪覆盖时间短,便于春季复发。
但在偌大的草原上,到处是草,草甸的草再好,牧民也不会到那里放牧,所以就有了这百年的“老山参”了。
草甸,围绕着人群,斗艳着千姿百态、花枝招展;尽放着五颜六色、万紫千红。人群,穿梭于草甸,采撷着浓墨淡写;分享着沁人心脾;记忆着鸟语花香。
花未醉,人已醉;人未醒,花自清。

岩臼典重
岩臼,在我国并非罕见,只是大青山的岩臼形成了一个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面积仅约1000平方米的花岗岩石上,就分布着20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岩臼,当地人称它为“九缸十八锅”。据说,这是至今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类型最全的岩臼群。
青山岩臼有的像缸、有的如盘;有的像鼓;有的如锅,有的……分布不规则,或远或近,独立成个的见多,连在一起的也有,还有的上边边沿保持着较远的距离,而下边还贯通一起,通透关联,一直到悬崖峭壁上。深浅无规律,小的如弹丸,深只能论毫米;大的像溶洞,估计要有好几米,甚至还要深的多。
地质学家认为:“青山花岗岩石臼是世界罕见的自然遗产,是第四纪冰川运动的结果。它是古气候、古环境、古地貌、古人类变迁的历史见证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以岩臼和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园区。”
顺着高架悬梯爬到山顶继续往南下行几百米,就是大青山背载南岩石臼的裸露花岗岩。
眼下的这个岩臼直径有3米多,口长得很圆,就像用圆规画好了,再开凿出来的一样;周围臼壁也很规矩,按照一定的弧度向下延伸,估计最终会形成球冠状;岩臼里面盛着水,清可见底,水离岩臼口也就一拃高。这里面的水就是纯天然的雨水了,石臼置在山顶,四周是悬崖峭壁,按理说里面是不会再有山泉的。这岩臼接满了雨水,成了周围的山鸟、山鸡、小兔、小獾们的澡堂或储水缸。
在稍远一点的那个岩臼就没有它那么规整,而是从一块大岩石斜面上的北端开始,画了个直径大约有一米左右的圆,深也就20多公分。随后再向南的一侧开了个20公分左右的小口子,沿着小口子在花岗岩上东拐西拐,或宽或窄、或深或浅地向南引,一直引到悬崖边上,就好像那九曲黄河,又好像那山路十八弯,石臼由深到浅,里面也是盛着雨水,虽没有那么壮观,但仔细看来十分有趣。
位于中间一点的那个石臼也挺有意思。它是有三个连体的石臼组成,左右两边的石臼总长度都有1米左右,呈扁圆型,大小差不多,比较浅。中间一个大的石臼就大的多了,宽度不下2米,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三个石臼中间有一条十几公分的石槽连接,看上去,就像那七品芝麻官戴的帽子,或者说是状元帽。并且,帽头里面长着绿绿的青草,两个帽耳里面盛着雨水,着实让人发笑。
最大(在我看过的岩臼里面最大)的一个石臼,在芝麻官帽子岩臼石的西北方向,呈不规则的仙桃型,中间是一片绿绿的草地,靠西的草地上,茂盛着一棵松树,目前松树有3米多高,主干得有40多公分粗。草地的周围围着清澈碧绿的雨水。石臼的壁光滑无麻坑,口大底小,水离臼口有1米左右,让人联想翩翩。
石臼,在我们当地叫石窝子。花岗岩、石灰岩山体上都有,只是我们当地的山石上出现的没有那么多,没有那么集中。“物以稀为贵”,在我们当地的石臼,有好多赋予了美丽的名字。有的叫神碗;有的叫神锅;有的叫神脚印;有的叫神饽饽……我村就有一处叫“金鸡窝”。并且有的还附予了感人的故事、美丽的传说。
估计大青山的岩臼也有它们的故事,也有它们的传说吧?只是我走马观花,没有来得及采访、搜集、整理罢了。

余音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大青山,峰峦叠嶂,群峰突起;犬牙交错,直剌云天;巍峨壮观的天然屏障,威严耸立在群山之间。“前山险峻,浩浩雄风,具有阳刚之气;后山坡洼,娇俏温婉,多显阴柔之美。”
大青山,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无限风光的宝库;还是一部承载历史厚重的宝典。
在这里,1938年建立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还是在这里,曾经拥有过内蒙古草原上故宫的辉煌。
大青山,正以博大宽广的胸怀;真挚饱满的热情;谦虚诚恳的态度,张开双臂,迎接人们的到来……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于世纪城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