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说纯属虚构,请勿与某些历史事件对号入座。
小乡堡貌美如花的小媳妇郑梅英,怎么也没想到,她的一生竟要经历3次婚姻并和5个男人同过居……
1932 年 1 月 28 日的上海,天空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日军的炮火肆意轰炸着这片土地,而国民党将领蔡廷锴率领着他的部队,顽强地抵抗着侵略者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林召和营长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要他回家乡招募义勇军,扩充抗日力量。林营长带着使命,马不停蹄地赶回了那个他熟悉的家乡广东罗定。
刚踏入家乡的土地,林营长就遇到了一位身着素衣的女子,她叫郑梅英,今年19岁多一点,新婚才几个月。丈夫是蔡廷锴十九路军356团团长林伟,已在昨夜的上海保卫战中以身殉国。
林伟是独子,父亲林开贤是一名开明绅士,是罗定县素龙圩的一个800多人的小乡堡的堡长。蔡廷锴率十九路在上海打响抗日第一枪,林伟身先士卒,壮烈牺牲。
此时林开贤及郑梅英还不知道林伟已为国捐躯。
林召和营长向郑梅英及林开贤夫妇讲述了战场上的惨烈和战士们的英勇,当得知林伟的死讯,林开贤夫妻痛不欲生,当场昏厥过去,悲伤成疾。
郑梅英默默地听着,她强忍悲痛,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当林营长提到招募义勇军的事情时,郑梅英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召和,我虽为女子,但也想尽一份力。我会在罗定组织姐妹们,为抗日做我们能做的事情,完成我夫丈未竟之志。”
林营长深受感动,他开始在乡镇的集市上激昂地演讲,讲述着侵犯上海之日军的残暴和国家的危亡,激励着家乡的热血青年投身抗日。
“乡亲们,我们的土地正在被侵略者践踏,我们的兄弟姐妹正在遭受苦难!国难当头,我们怎能坐视不管?”林营长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人群中,一位名叫李虎的年轻农民,原本对战争充满了恐惧,但在林营长的激励下,他握紧了拳头,大声说道:“林营长,我跟你走!我要为保卫家乡而战!”
有了李虎的带头,越来越多的青年纷纷响应,报名参加义勇军,这一天,林召林在家乡罗定县共招募到了30多个年青人,其中有7人是结了婚的青年,当晚,林召和在郑梅英家留了一宿,次日便带上招募到的义勇青年取途南江口圩,踏上去广州的汽轮船,赶赴上海。
而另一边,郑梅英也没有闲着。她奔走于各个村庄,召集着阵亡将士的遗属们,跟随蔡廷锴将军在上海抗战的小乡堡村青年就有30多人,已战死8人。
“姐妹们,我们的丈夫、兄弟为了国家牺牲了,我们不能只在悲痛中沉沦。我们要团结起来,为抗日救亡贡献自己的力量!”郑梅英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在她的组织下,一支以阵亡遗孀为骨干的抗日救亡护救队成立了。她们为前线的战士们缝制衣物、准备干粮,联系火车托寄物品去上海。
由于当时的交通及通信不发达,当林召和帶领的30多名家乡义勇军,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上海郊外,已是1932年的6月底,第一次淞沪会战已结束,林召和与十九路军已失去联系。后来带着30多名家乡青年加入了桂军的一个部队。
年轻貌美的郑梅英在失去丈夫林伟后,她顶住压力,并不气馁。痛定思痛,歃血祭夫,立志完成亡夫遗愿,将小乡堡抗日阵亡遗孀组织起来进行生活互助自救,生产互助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