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李秋月,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一个温文尔雅、从事图书编辑工作的女孩,准确地说是美术编辑。
李秋月上大学时学的是平面设计专业,在很多同学都已经改行的情况下,她一直在河南竹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从事着跟所学专业也算相通的工作,而且一干就是近十年。
在外人看来,图书美术编辑应该是一个很轻松、惬意的工作。其实,这也是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为作者出版图书服务。从拿到作者的文稿,她就要根据内容考虑封面封底、中间插图设计,以及字体,字号大小、颜色等方方面面;有时还要帮助作者联系印刷厂,以及用什么纸质给作者提出参考意见,直到图书面世,走向市场。
2015年7月,由李秋月编排设计、梅荷创作的《梅荷文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由此,开启了她的美编工作历程。
紧接着,由耿玉儒创作的《点亮乡情》、远方创作的《走黄河》、赵桃山和李青春等编著的《新乡五千年神韵》、原上秋创作的《见证》等均获得“五个一”工程奖。
在图书设计工作中,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有时为了一个封面就反复修改,常常通宵达旦。10多年来,她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实践,编辑水平在不断提升,她与多家出版社建立了业务联系。
新乡市知名书法家崔东明曾赠予李秋月一幅“朝挥洒,夜校雠”的书法作品,赞扬她的刻苦精神。
冯章程是新乡市一位身残志坚的一个文学爱好者,也是她父亲的朋友。当年,冯一边卖报纸,一边从事文学创作,作品多次在《新乡日报》《平原晚报》刊登。上小学时,冯章程曾送给她《十万为什么》等书籍。从小,李秋月就被冯章程身残志坚、锲而不舍地追求文学梦的精神所感动。
人的生命有限,但是作品可以传世。冯章程60岁的时候身体每况愈下,就有了将之前发表的作品整理出书的打算,并与李秋月签订了委托合同。当时正赶上疫情,李秋月到冯所在的敬老院送样书,被其不明真相的亲戚等人以骗钱为由报警,多亏民警与冯相识,让大家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冯章程的书《感恩》出版以后,李秋月还帮着冯章程销售,不少人是出于同情购买。每收到一笔书款,她都填写好收据,邮寄给冯章程父子。冯章程临终前表示,十分感谢李秋月编辑,有生之年帮他圆了出书梦。作为一名外地人、残疾人,他在新乡这个温暖的城市,曾经得到无微不至的帮助,出书也表达了他对众多好心人帮助的感激之情。
在这十多年的编辑工作中,李秋月也曾经迷惑和彷徨过,很多同学都已转行、家人劝她考教师资格证。因为收入低,她有时候还要靠辅导学生上美术课,或者通过网上帮别人设计来补贴。
文字,是精神的驿站,记载着人的情怀。与文字结缘,是灵魂深处的一抹情怀。她说:“通过从事图书设计、编辑工作,对新乡市的历史、人文,尤其是先进群体有更深刻的了解,也结识了不少优秀的作家、学者”。
一路走来,尽管图书出版这个行业并不景气,甚至有些难以养活自己,但她依然在坚守,依然甘为他人作嫁衣。现在出版行业逐步规范,市场需求仍然很大。对做这一行来说,她觉得并不是坏事。要求高了,质量就有保证。(文/图:平原晚报记者刘志松 责编:曹道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