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楼赋》评论之四
宋俊忠《超然楼赋》赏析
耿建华
这篇《超然楼赋》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地域特色鲜明
开篇点明“齐鲁之疆,泉城济南,有楼名曰超然”,将读者迅速带入特定的地域环境中。随后详细描述了超然楼的地理位置,“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展现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凸显了齐鲁大地的壮丽风貌。
二、历史感厚重
“春秋迭代,岁月绵延。元代李泂始建,风雨沧桑历遍。几多兴衰沉浮,数番毁废重建。”这段文字追溯了超然楼的悠久历史,历经岁月洗礼,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也增添了超然楼的文化底蕴。
三、新纪新气象
“幸逢新纪之昌,张公筹策有方。殚精竭力,复建此楼,丁亥动土,次年秋成。丹桂飘香起,新楼再挺雄。至若己亥,文旅大兴。灯光灿灿,金碧荧荧。游客云集,接踵而行。”描绘了在新时代下,超然楼得以重建并焕发出新的活力。文旅兴盛,灯光璀璨,游客如织,展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四、情景交融
作者在甲辰孟春携家同登超然楼,“此刻天清气朗,顿然心畅神澄。宫灯摇曳,鞭炮远鸣。与儿极目望远,胸广阔容天穹。”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的描写,将情景完美融合。同时,由登楼引发对人生的感悟,“人生逆顺无常,当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使文章更具思想深度。
五、主题深刻
“嗟夫!超然之楼,非独观景之所在,实乃悟道之修省。处繁华而神定,历风雨而和宁。悟此真谛,心田自明。愿君常登此楼,方臻超然之高境,得犷达绚静之心灵。”明确指出超然楼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人们感悟人生、修身养性的地方。强调了在繁华与风雨中保持超然心境的重要性,主题深刻,富有启发性。
总的来说,这篇赋文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主题,为我们展现了超然楼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耿建华,山东大学文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山东诗词学会顾问,著名诗词家、文学评论家。
附原文:
超然楼赋
宋俊忠
齐鲁之疆,泉城济南,有楼名曰超然。立明湖之畔,彰古韵之显。西眺太行之峻,东凭黄渤之渊;北拥黄河之浪,南仰泰岳之巅。
春秋迭代,岁月绵延。春则桃夭灼灼,夏融荷韵田田。秋望雁阵南翔,冬观雪舞楼前。元代李泂始建,风雨沧桑历遍。几多兴衰沉浮,数番毁废重建。
幸逢新纪之昌,张公筹策有方。念明湖之狭促,谋扩域以增光。殚精竭力,复建此楼,丁亥动土,次年秋成。丹桂飘香起,新楼再挺雄。
至若己亥,文旅大兴。灯光灿灿,金碧荧荧。游客云集,接踵而行。夜赏明湖之秀,彩光照天碧;曲随和风飘逸,荷鱼共欢腾。
甲辰孟春,予携家同登。此刻天清气朗,顿然心畅神澄。宫灯摇曳,鞭炮远鸣。与儿极目望远,胸广阔容天穹。人生逆顺无常,当守超然之道,顺不骄纵,逆勿颓倾。塞翁之告,浮现于膺。心若湖明,耳聆泉声,方能宠辱皆忘,笑看枯荣。
嗟夫!超然之楼,非独观景之所在,实乃悟道之修省。处繁华而神定,历风雨而和宁。悟此真谛,心田自明。愿君常登此楼,方臻超然之高境,得旷达绚静之心灵。超然之悟,岂不妙哉!
(作者宋俊忠,山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济南市作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主席,山东省诗词学会省直分会副秘书长等,著有《玫瑰诗情》《旅踪游思》《心香一瓣》等,主编、参编《济南文学大系》《济南作家论》《大家风范文库》系列、《网事如歌》等。)







(原载《山东教育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