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娟:
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
——潜移默化的力量
昨日下午开展的“《大众教育学》读书分享暨座谈会”结束了实达大先生们历时130天,历经两个轮次的《大众教育学》读书活动。
在这次座谈会上,我不仅了解学习了各位前辈同仁们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经验,同时我也见证了我自己的成长,并深刻地感受到了“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的潜移默化的力量。
初读《大众教育学》,只见一篇篇“顺口溜”形式的文章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心并未有所波动。但随着群里薛老师读书任务的推进,同仁们一篇篇文章的发表,督促着我,激励着我去读、去研、去写,整个过程潜移默化慢慢改变着我,充实着我,丰富着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读《大众教育学》的过程平淡且漫长,直至昨日才发现自己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的成长,自身对于“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的理解“更上一层楼”了。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潜移默化”的魅力由此可见!
朱爱华:
自信是挖掘潜能的关键
在8月17日下午的《大众教育学》读书分享座谈会上,我体会最深的是孟国泰先生讲的“最好的教育是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学”。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引领者,只有学生自己动起来,跑起来,他才能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但我更认可孟先生的另外一句话“自信是挖掘潜能的关键”。
在最近的一次课堂上,我看到一个学生认真自学了,但在自测中却迟迟不动手。那是学习原子结构的一节课,把第一层上的电子数由2变成了x,问x等于几,我就问她,“第一层最多只能排几个电子?”,她马上回答“2”,然后意识到了什么,很顺利地做完了剩下的题。
这个学生之所以迟迟不动笔,就是缺乏自信,她在等老师,等同学的正确答案,所以孟先生才说“自信是挖掘潜能的关键”,在这一刻,我对这句话有了切深的体会。
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学生自信了,才能更好的自育、自学的效果,也才能飞得更高,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别人的那个“小老师”!
亢粉兰:
实达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在《大众教育学》读书分享座谈会上,我聆听了各位精英的发言,句句经典。分享比阅读更有意义,再次深化了“三标课堂”的教学理念:尊重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成为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能够发展自己!让不同的人做更好的自己!
“三标课堂”是注重以学生的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教师设计好课堂环节做好引导,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价值,成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三标课堂的教学模式也给我指明努力的方向,带给我全新课堂体验。其中倡导的教学要求,“三标课堂,目标导航。设标,释标,读标,标标在心;围标,达标,回标,步步为营”。还有耳熟能详的“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教学中放手学生也是解放老师。教师更多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培养好实达小老师和未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令我困惑的是,如何设计任务情境化,情境能力化,能力素养化的一系列新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培养尖子生?这些问题有待我继续探讨并向做得好的老师们学习更有效的课堂管理技巧和策略,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教学挑战。
育人路上,任重道远,责任和使命同在,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去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成长为有思想、有创新、有担当的人才。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自信。
总之,读《大众教育学》,学“三标课堂”理念 ,让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我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奉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心。
感谢孟先生不辞劳苦一次又一次的悉心指导,感恩和这么多优秀的领导同事在一起,倍感珍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信实达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李慧娟、朱爱华、亢粉兰(原平市实达中学大先生)
责编:唐盛
